唐 开元通宝 合背当十

标签:
历史收藏图片文化杂谈 |
分类: 唐代 |
唐
开元通宝 合背当十 



开元通宝为唐代货币。钱币在唐代始有“通宝”。唐初沿用隋五铢,轻小淆杂。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最初的“开元通宝”由书法家欧阳询题写,面文“开元通寳”,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圆钱,规定每十文重一两,每一文的重量称为一钱,而一千文则重六斤四两。此后,中国的币制正式脱离以重量为名的铢两体系而发展为通宝币制,成为唐以后历朝的铸币标准,沿袭近1300年。开元通宝钱,分早开元和晚开元,即唐始正铸和后来的会昌时期铸。
本品开元通宝合背,从钱文特征上看,其应为唐正铸开元,铸制非常精整,无论字口、穿边廓,都深竣挺拔,地章平整,轮边均衡,品相极佳,应为初铸样钱,精美有加。此大型钱,在唐开元通宝钱中极其罕见,查有关资料,得见华光谱著《中国古钱大集》有载:当十样,径30毫米,光背,一级无定价,孤品。从形制和铸造工艺来看,此钱应为试样,并未正式铸行用。





前一篇:三国(东吴)大泉二千 光背
后一篇:五代 唐国通宝 篆书折十小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