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钱币收藏一席谈(7)——一枚“太平天国”大花钱的故事

标签:
转载 |
在收藏市场上最不缺乏的就是故事,故事的对象就是收藏市场上的芸芸众生,而讲故事的人基本都是钱贩,目的是让你相信他们的东西是真货、老货!
在京南固安的收藏市场,是我常去的地方,在那里笔者曾经收藏到一些好东西,那枚宝泉“咸丰元宝”当千大铁钱就是在那里收藏到的。
不久前的一天,我到固安收藏市场,一位结识近二十年的商贩,照例让我欣赏一下他的宝贝,同时探讨以下他最近收集的钱币,这次他拿出一枚“太平天国”大花钱,让震惊的是这枚钱币的花纹为阴刻纹:
因为我不喜欢这种东西,他也不必要来忽悠我,实际这就是闲扯,北京人叫“侃大山”,就是让我在网上查查,考证考证,好卖个好价钱!
我拍了照片,大致测量了一下,回去上网一查,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网上出现了这么多的这枚钱币的“同胞兄弟”:
在华夏收藏网上一位叫“老有所为”的藏家在文章《太平天国圣宝大花钱》展示了下面的钱币:
文中介绍到,此钱直径19厘米、径3厘米、厚1厘米、重1815克,纯净黄铜,坚实细腻,包浆自然肥厚,花钱器型硕大,制作精良、工艺上乘,形制端庄、洗练,如同玉璧,高贵典雅、朴实无华。同类的花钱无论大小,纹饰均为凸起阳雕,而此枚花钱的纹饰为线描阴刻,其铸造的难度和精度要求更高;况且一面四只、二面八只五爪巨龙,象征雄踞四海、威震八方。
如果那某人的理论,“同胞互证”理论,可以证明两枚钱币就是真的了。我继续在淘宝网上搜索,发现了淘宝网上的“湘新钱币”也有这样钱币,这个网店是主营钱币高仿品的:
这里明确写明,此钱为仿品,直径: 19厘米,厚度8毫米,库存994件,成交一件。
也是直径: 19厘米,厚度8毫米。库存竟达999件,一件也没有成交。
继续在网上搜索,输入“雍正通宝 大清镇库”又得到潘家园网上“大明收藏”的这种钱币,显然纹饰不是同一纹饰:
在一个“鉴宝频道”上有一枚“大清镇库雍正通宝大钱 直径38.8厘米 厚度1厘米 重量7600克”,被评定为“现代气息浓郁,工艺现代化,只能做工艺品”。
在淘宝网上进行搜索,又得到:
如此下去,不知道又要搜索到多少工艺品。网上这种东西之多,钱币基本以仿品、赝品等工艺品级假钱为主的北京潘家园等收藏市场也无法比拟。而这种宽缘上带有阴刻纹饰的臆造品在某些追求所谓出谱钱、超大、超重钱币的收藏爱好者心目中还有一定地位,且有这些钱币的制作有越来越大、越来越重、追求贵金属的趋势,超大鎏金钱、银钱已经开始出现。
书归正传,根据前辈钱币学家研究,太平天国大花钱,不是一种作为价值衡量使用的货币,而是一种纪念品,不是钱币。
据《太平天国钱币新考》一书介绍:
太平天国大花钱面文以太平天国早期官方常用字体“宋体”铸“太平天国”四字,顺读。正面钱体边缘铸“单线浮雕”花纹双龙抢珠,龙纹特征与太平天国壁画及太平天国其他文物中的龙纹无异,均为“五爪”、“射眼”龙。
“双龙抢珠”图案在太平天国印玺中较为常见,在不同型号的大花钱中,双龙所抢之“珠”的图案也不一样,特大号花钱的珠中有三道曲线,线下有五个小圆圈;大号花钱的珠中有二道曲线,线上有三个小圆圈;中号和小号花钱圈内没有图案纹饰。双龙龙尾相接之处铸以底层三平浪、两边起高浪,中间竖“圭”形山状,形成“寿山福海”、“海水朝天圭”之态。背面在穿上下以“宋体”铸“聖寶”二字,穿口左右铸以单线双凤纹,边缘铸“八吉祥”八宝纹饰。
因此,可以认为“双龙抢珠”是太平天国一种法定官方图案。
太平天国大花钱的纹饰使用“独特的双龙双风纹”,是一种宣誓太平天国正统地位的象征,也是一种图腾。根据《太平天国典制通考》上卷第四篇“玺印考”有载:“昭王供辟”:“王即是有分别的:三等王以上的王印双凤双龙,若我及恤王的印(四等王),只有双龙,并无双凤。”,根据现有太平天国遗存文物,可见无论是太平天国早期,还是中期和晚期,双龙双凤纹饰的使用是严格遵循相关等级制度的,双龙的使用较广泛,双凤则少见一些,或许双凤代表的地位更高。因此《新考》一书提出,“综观太平天国大花钱亦是如此,大小不一,龙图凤纹各异,不同的大小和龙凤图腾代象征着不同的身份地位,也说明太平天国大花钱确实为带有等级地位性质的奖赏之品。”
因此,由此判定这些边缘上带有龙纹图案的太平天国大钱不应该属于“太平天国大花钱”这种钱币类别。
如果假定钱币的边缘原来无纹饰,纹饰为后刻上去的,那么这种无纹饰的太平天国大钱可能归于“太平天国镇库钱”范畴,“太平天国镇库钱”分为两类——太平天国背竖圣宝(楷体)镇库钱和太平天国背横圣宝(宋体)镇库钱:
楷书钱收藏于南京太平天国博物馆,宋体钱收藏于浙江博物馆,这两枚钱币是最为典型太平天国镇库钱。存世的太平天国镇库钱中,楷书钱的“圣宝”二字均为竖读,且存世较多;而宋体钱的“圣宝”二字均为横读,目前所知仅存世三枚。
从这一角度看,这种宋体“太平天国”背竖读“圣宝”二字的大钱有不伦不类之嫌!
从龙纹图案上看,表明上很相似:
但是如果仔细观察,都是五爪龙,但是在龙的眼睛上,却有极大的差别,花钱为“射眼”,而这枚钱币为“鼓眼”。
综上所述,此枚所谓的宋体“太平天国背竖圣宝”花钱为一个臆造品,既不符合太平天国花钱的形制,退一步,阴刻纹为后刻上去的,其作为太平天国大钱,也不符合现有太平天国钱币的形制,而纹饰也与太平天国的龙纹规定相悖。
笔者看见的太平天国大花钱就是一个臆造品,从现有资料看,这类臆造品也有首创与山寨之分,笔者见到的与华夏收藏网上的为一类,它们较厚,厚度有1厘米,重量也较大,近2千克,且钱币制作精美,铜质精良,很可能是计算机数控设备直接雕刻而成,而“湘新钱币”的钱币应该是仿铸,或者铸造出无纹饰的“太平天国背竖圣宝”钱,再有计算机控制雕刻车床雕刻完成。由于笔者并非工程技术人员出身,只是一名数学老师,为此,借用《太平天国钱币新考》的一段话描述古钱币的造假新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制图技术和机械制造技术相结合,古钱作伪技术突飞猛进,笔者大学时学的专业正是机械制造和电脑技术结合的“数控技术”专业,深知其中的奥妙。先用字口品相一流的真钱做拓,也可以在泉谱中找到合适的拓片,接着扫描拓片传入电脑,利用电脑技术可以修改拓图,一般不需要修改,放大或者缩小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然后用某些设备和材坯做出模型,技术原理和我们在大街上常见的电脑刻章一样,做出单面的模型在石膏上压模,然后合模浇铸,或者做出双面的“母钱”直接去翻砂。笔者已经过手鉴定过两批这样做出的太平天国花钱,初次接触时为之惊叹。”
至于谁是这种臆造品的始作俑者,已无法考证,此人肯定为一奇葩,这种钱币是始于民国造假的兴盛年代,还是为现代高科技造假技术所为,也是令人一头雾水。但是无法否定的是这种钱币,连同那些带阴刻纹所谓明清两朝的镇库大钱都是臆造品。
钱贩子的话就是一个故事,而钱贩子的这个寻宝、买宝、贩宝经历如果是真的,那就是为他做了一个局,其实目的不至于这枚钱币,而是价钱更高的铜佛,这种故事在每个网络上流行的鉴宝类小说都有,如果是假话,那就是为你、我这样的收藏者做局。
笔者认为收藏古钱币,要有一种“敬畏心”,一则尊重前辈、同行的研究成果,不可轻易否定,二则“敬畏神灵”,所谓“敬畏神灵”,是指“没有天上掉下馅饼都砸在你头上,历朝历代的大珍、母钱尽归与你的好事”,收藏中捡漏是一种运气,但是这种运气,还是你的学识与眼力深厚的结果,也是贩子“走眼”的结果,只是一种偶然,一种小概率事件!如果贩子专门为你送母钱,送大珍,那你就低估了贩子的智商!三则,“敬畏历史”,太平天国作为反逆乱党,其被俘首领要受“千刀万剐”之刑,其遗留之物要焚毁,太平天国钱币也在此列,遗留下来是太平天国钱只能是“漏网之鱼”,少之又少!今天何来这么多太平天国钱,连地摊也有!岂有违反历史规律之事!
拿到一枚出谱钱,首先判定是否为赝品,看看是否符合那个时代钱币的规制,中国是个有近两千年历史的封建社会,“礼仪”、“规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重要基础,一般是不可逾越的,借助于历史典籍资料,借助于前辈与同行的研究,我们很容易判定这枚钱币为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