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年号钱系列研究(2)——金代年号钱的发现与断代(二)

标签:
转载 |
3、两枚“正隆通宝”小平的断代
《金史.食货志》载: “金初用辽宋旧钱, 并制交钞。海陵王正隆二年始议鼓铸。”,“文曰“正隆通宝”,轻重如宋小平钱,而肉好字文峻整过之,与旧钱通用。”,而在21世纪以前。人们从存世钱和出土钱中,能够看到金代钱币不多,例如人们仅仅能够看到 “正隆元宝”,而在历史典籍上有明确记载的“正隆通宝”却一直无法觅其踪影。
这究竟是笔误,还是“正隆通宝”由于数量稀少或因为某种原因而未能保存下来,这一直都是一个迷,这个问题一直到本世纪大批辽金窖藏钱币的出土,才得以解决,确有“正隆通宝”存在.但是人们只是发现了折三“正隆通宝”大钱,而《金史.食货志》所记载的“轻重如宋小平钱,而肉好字文峻整过之”的“正隆通宝”小平却一直没有发现。
这一问题最近似乎出现了转机:
2014年,笔者在信州出土的金代窖藏钱币中收集到两枚直读“正隆通宝”小平,其他泉友也有收藏:
![[转载]年号钱系列研究(2)——金代年号钱的发现与断代(二) [转载]年号钱系列研究(2)——金代年号钱的发现与断代(二)](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2015年笔者收集到一些内蒙兴安盟一带出土的窖藏钱币,其中,一种为旋读“正隆通宝”小平,有银质、鍮石两种材质,其他藏家还收藏有此类铜质钱币,这种钱币为真品无疑:
![[转载]年号钱系列研究(2)——金代年号钱的发现与断代(二) [转载]年号钱系列研究(2)——金代年号钱的发现与断代(二)](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这两种“正隆通宝”小平钱究竟那种为海陵王完颜亮铸造的“正隆通宝”钱呢?
3.1
此枚钱币重量6.95克,直径26.0毫米。郭厚1.9毫米。穿宽4.6毫米,为直读,与北宋、金代钱币中“通宝”钱的形制基本相同。其钱文为类瘦金体,钱文秀丽、纤细,字口峻深,特别是背面地章较深、平整,与存世的“正隆元宝”小平相比,无论是內郭还是外郭都相对较宽,应该属于“中宽缘”类钱币。就其文字、铜质、字口等方面的确有“肉好字文峻”的特点,“轻重如宋小平钱”,甚至超过“宋小平钱”。
![[转载]年号钱系列研究(2)——金代年号钱的发现与断代(二) [转载]年号钱系列研究(2)——金代年号钱的发现与断代(二)](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如果将“正隆元宝、折三“正隆通宝”与这枚“正隆通宝”小平进行比较,它们就有以下共同特点:
钱文楷书,书法风格相同;“宝”字为“尔宝”,“隆”字为“生隆”;形制直读。
金代楷书小平钱除去个别年号钱,如天眷钱。元宝为旋读、通宝为直读是金代小平钱的基本形制。
通过书法特点、形制、大小与重量的比对,我们可以认定这种直读“正隆通宝”小平就是《金史.食货志》所提到的“正隆通宝”小平钱。
3.2
![[转载]年号钱系列研究(2)——金代年号钱的发现与断代(二) [转载]年号钱系列研究(2)——金代年号钱的发现与断代(二)](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这种“正隆通宝”小平,有以下三个特点:
其一,为旋读;其二,为一模三铸,迄今发现有鍮石(假金)、银、铜;其三,钱文的文字写法与已知金代钱币不同:
![[转载]年号钱系列研究(2)——金代年号钱的发现与断代(二) [转载]年号钱系列研究(2)——金代年号钱的发现与断代(二)](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而“隆”字写法,也与其他金代“正隆钱”不同,
![[转载]年号钱系列研究(2)——金代年号钱的发现与断代(二) [转载]年号钱系列研究(2)——金代年号钱的发现与断代(二)](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已知金代“正隆钱”,为“生”隆,其“生”字出头,而这种旋读“正隆通宝”虽然也为“生”隆,但是“生”字不出头。
与这种“正隆通宝”一起出土的有一种“永隆钱”,有元宝、通宝两个形制,有银、鍮石两种材质。“永隆通宝”为五代十国时期闽王延羲永隆元年(公元939年)铸。钱文四字书体,钱文字体在行书、隶书之间。材质或铜、或铁、或铅,铜质少见,被称为中国现今发现数量最少的铸币,近年来在东北窖藏钱币中也有发现。
![[转载]年号钱系列研究(2)——金代年号钱的发现与断代(二) [转载]年号钱系列研究(2)——金代年号钱的发现与断代(二)](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我们发现兴安盟出土的永隆钱,有通宝、元宝钱,元宝钱是历史没有记载的,这些永隆钱应该为模仿闽国永隆通宝的写法,但是与真正的永隆通宝钱(右图)的钱文风格相差甚远,特别“隆”的写法,真正的永隆通宝钱的“隆”字中“生”为出头“生”。这些永隆钱好似笨拙,笔者认为这是刻意模仿而故意显得“笨拙”,而“隆”的写法中“生”的写法为不出头的“生”字写法,与真正的“永隆通宝”的写法不同。而这种“隆”字的写法恰好与旋读“正隆通宝”钱一致,考虑到这些钱币同出自一个窖藏,这些钱币应该为某一朝代铸造的祭祀钱,包括前朝与本朝的年号,这些钱币的性质究竟如何,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但是至少可以证明这些钱币虽然为古钱币,但是不到代。
这批钱币中也有两枚直读“大定元宝”也应该不是金代大定年间铸造的,因为已经发现的金代大定钱中折三“大定元宝”为旋读,“大定通宝”为直读,折十“大定重宝”为旋读,它们的书体近似瘦金体,而这两枚直读“大定元宝”书体是楷书中略带隶书遗味:
![[转载]年号钱系列研究(2)——金代年号钱的发现与断代(二) [转载]年号钱系列研究(2)——金代年号钱的发现与断代(二)](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4、“盛昌通宝”钱的断代
![[转载]年号钱系列研究(2)——金代年号钱的发现与断代(二) [转载]年号钱系列研究(2)——金代年号钱的发现与断代(二)](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博主认为:
![[转载]年号钱系列研究(2)——金代年号钱的发现与断代(二) [转载]年号钱系列研究(2)——金代年号钱的发现与断代(二)](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盛昌被认为是金朝最后的一个年号,一般认为这个年号存在了半天。这是金朝也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短的年号,所以它是否存在也存在着争议。
这些钱币均来自东北出土的窖藏钱币,而早在金哀宗困守蔡州之前,金在东北的最后几块根据地,包括金上京等金源之地已经落入蒙古大军之手,从1213年哈萨尔率蒙古军队占领今天白城这一地区,金的泰州、隆州(农安)、肇州均为蒙古东道诸王控制。而今天出土这些钱币的地方,就是东道诸王控制的地区。这些钱币究竟为谁所埋藏,至今是个谜。
如果是当地金人避祸时候埋藏,而这一地区被蒙古诸王占领,是在金宣宗贞佑年间,而这些钱币金代年号钱中,最晚的年号钱为折二“开兴通宝”,这种可能应该是不成立的。最大可能是蒙古东道诸王,跟随征蒙军围攻汴京时候的战利品,此时金哀宗已经放弃汴京,因为后来的某种变故所埋。
根据以上分析,即使“盛昌”年号存在,这两枚“盛昌通宝”和“昌盛元宝”应该与金代末帝完颜承麟无关,一则完颜承麟继位极为仓促,事前没有任何准备,二则金哀宗困守蔡州,其余地方均不在金朝控制之下,金末帝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能够铸造钱币,实行“改元更铸”!
但是从这两枚钱币的形制、文字特点来看,与金代钱币折五楷书钱的形制、文字极为相似,可以断定为金代铸造,在东北出土的窖藏钱币,特别是金代窖藏钱币已经发现多种折五钱,既有篆书钱,也有楷书钱,形制、钱文书写特点与金代折五钱,极为相似,其钱币铸造精良,材质极佳,应该为官铸。而其钱文所表示“类年号”均不可考。有的泉友认为这些钱币可能是金代君王的更改年号时候,给出几个不同的年号作为备选,同时由内廷铸造备选年号的年号钱,以呈御览,一旦某一备选年号被选中,即用这一年号的年号钱为母,再行铸造,而其他备选年号的年号钱则藏于内府。从东北出土的就有金代钱币特点的待考钱的事实来看,这种可能是有的,但是由于金代文献资料绝大部分为战火所焚,因此,目前尚未文献资料的支持,仍然是一种“臆解”!但是这种解释合理之处甚大!
从“盛昌”和“昌盛”两个字词的解释来看,古有“日月相望,光明盛昌,三圣茂功,仁德大隆。”、“王者如此,国乃昌盛。”之说,可以说,“盛昌”和“昌盛”都有繁荣、兴旺之意,作为备用“年号”是可能的,如宋诗中就有“圣朝昌盛鲸波息”、“ 必有昌言佐盛明。”的诗句。在金代末年的危急时刻,无论是“盛昌”还是“昌盛”,作为年号去鼓舞人心,都是合适的!
因此,笔者认为“盛昌通宝”不是金末帝完颜承麟铸造的年号钱,极大可能是金代某一皇帝曾经使用备选年号钱,以备一旦确定年号,立刻可以“改元更铸”。
而这一“盛昌通宝”与金末帝完颜承麟的年号“盛昌”联系起来,纯属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