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明之光#之#发明365# 2月23日 为什么爱迪生早期不用交流电(上)

(2015-02-23 02:12:09)
标签:

杂谈

#文明之光##发明365# 223 为什么爱迪生早期不用交流电(上)

【节选自《文明之光》第二册】

任何一项重大的发明都不是一个人(或者一组人)经过努力,做出了一个完善的新东西,然后就完成了这么简单。通常它是一个过程,是经过了很多人不停地发明才完善的,这是从时间的纵轴看从空间的横轴看,当一项新技术开始突破时,常常是我能想到,你也同时想到了这种情况。在科学上,牛顿和爱迪生几乎同时发明了微积分,在技术上,白炽灯的发明,电话的发明,核技术的发明,计算机的发明,集成电路的发明都是如此。而很多人会同时拥有对某一个产品的不同的发明的专利,因此很难(也没有必要)区分谁比谁更早个几小时,关键要看谁真正把它造福于人类了

具体到白炽灯的发明,乃至很多电器的发明,爱迪生都不是第一个发明人,虽然他和他的公司拥有最重要的专利。爱迪生一生获得的专利无数,但大部分属于(按中国专利法讲)“实用新型”的专利,而不是发明专利。由于他的专利多,因此专利的纠纷也多,这并不能说明他不好,如果一个人只有一项17年没有人理的专利,而且用它来做商品,肯定没有专利纠纷。爱迪生有好几次专利纠纷多的原因是他以总是在当时最热门的行业里。在诸多专利纠纷中,最有名的是和西屋电气公司以及英国人斯旺Joseph Swan)关于白炽灯的专利纠纷。这个过程很复杂,就长话短说了,西屋电气购买了发明家Diehl的专利,因此试图让爱迪生的专利无效,但是打了六年的官司后,法院最终裁定爱迪生的专利有效,因为它里面包含新发明。而英国人斯旺比爱迪生的专利早一年,为了避免无谓的纠纷,双方终于商定一同在英国建立了叫做Ediswan的公司,在英国卖灯泡。从这里可以看到爱迪生作为商人的一面,以及他非常灵活的一面。

当然,爱迪生平生有个“宿敌”,就是特斯拉。特斯拉是一个超越时代的人,他的很多超前的想法比如无线传输电力直到今天才被人实现。特斯拉小时候随父母移民美国,1884他开始为爱迪生工作,但是他很快就辞职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按照特斯拉自己的说法,他离开爱迪生是因为后者的一次食言。1885年,爱迪生让特斯拉改进直流发电机,并且说你如果做到了,我给你五万美元的奖金,这是非常多的一笔钱,当时特斯拉的工资一年还不到一千美金,而爱迪生的公司现金也没有这么多。后来特斯拉真的做到了,但是当他向爱迪生要奖金时,爱迪生却说,“哦,我那是开玩笑,你知道,这是美国式的幽默。”不过爱迪生将特斯拉的工资从每周的18美元增加到28美元,特拉斯很生气,便离开了爱迪生。公平地讲,这件事理亏的是爱迪生,这也导致了二人一辈子的敌对。

​#文明之光#之#发明365# <wbr>2月23日 <wbr>为什么爱迪生早期不用交流电(上)2.23.1著名发明家特斯拉

特拉斯一生有无数的发明,他靠转让专利赚的钱比办公司多得多。在所有的发明中,最重要的发明是交流电和相应的发电机、电动机等等。188731岁的特斯拉办起了自己的小公司,并且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很快发明了交流电动机,这种发电机比直流电机效率高,而且不需要电刷,也就避免了在电机转动时产生电火花。接下来他又发明了交流输电,由于交流电容易变压,交流高压输电可以减少在输电过程中电能的损耗。1888年,特斯拉在向美国电气工程师协会(今天IEEE的前身)演示交流电系统时,被西屋电气公司的一些工程师看到,然后报告给了西屋本人。西屋公司正在和爱迪生的通用电气公司竞争,对这种新技术很感兴趣,最后经过谈判,西屋公司同意从特斯拉公司引进这些技术,一次性付给对方6万美元的专利费,同时每发一度电再付给对方2美元的专利费当时两美元是什么概念,大约是2克黄金的价钱,而一个一流工程师的年薪当时不超过1000美元。(今天,美国一度电的发电成本不过每度0.1美元)。此外,西屋还聘用特拉斯做顾问,额外付给他一笔丰厚的薪酬。

交流输电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在几乎不损失什么电量的前提下传输几百公里,而直流输电传输的距离仅仅几公里,否则在线路上损失的电量会高过实际使用的电量。这样明显的输电效率差距,使得坚持直流输电的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在竞争中落在下风。那么为什么爱迪生不采用交流输电呢?很多人认为,那是因为爱迪生到了“晚年”和很多老人一样,开始变得保守而固执,不愿意接受新事物,其中主要的依据是爱迪生曾经激烈地批评过交流电的副作用。不过实际情况远真是这么简单么,我们先卖个关子,明天再聊,因为我要去锻炼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