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我们昨天讲到了阿基米德的贡献[链接在这里:http://www.weibo.com/p/1001603807800852624986],今天在介绍六种简单机械中最后的一种--螺杆时,还需要提到这位伟大的科学先行者。
螺杆的作用有两个,第一是将圆周运动变成直线运动,第二个是利用圆周运动轨迹长度远远大于螺杆螺距的特点,用很轻的旋转力,产生一个很大的直线力,因此在很多机械中都要使用螺杆。有记载的,最早使用螺杆于工具制造的人还是阿基米德。在阿基米德时代,文化的中心已经从雅典和叙拉古转移到埃及的亚历山大。和很多学者一样,阿基米德在亚历山大学习过,在这期间他看到埃及的农民灌溉很辛苦,便发明了阿基米德式螺旋抽水机(Archimedes Screw Pump),今天在埃及仍有使用。这是人类最早利用螺杆的原理发明的工具[如下图]
图2.10.1
阿基米德发明的灌溉工具
到了古罗马时,螺杆的原理被广泛地使用,下图是他们发明的榨油机。
图2.10.2
古罗马榨橄榄油的机械,使用了螺杆的原理
利用螺杆原理发明的一个非常常见的物件就是我们今天使用的螺钉,虽然早在公元前一世纪古希腊人就使用螺钉了,但是螺钉的制造却非常困难,因为需要手工挫出螺纹。直到1770才由英国工匠Jesse Ramsden (1735-1800) 发明了自动滚出螺纹的机器,从此人类可以非常便宜地,大批量制造螺钉了。在欧洲鉴定一个古董家具和后来仿品的方法之一,就是看看使用的螺钉是手工挫出来的,还是机器轮出来的。
图
2.10.3 早期制作螺钉的器械
和螺杆原理有点联系的简单机械原理还包括齿轮原理。齿轮的具体发明人无史可考,虽然有人认为中国人是最早发明齿轮的人,但是从文献记载和实物来看,似乎古希腊人更早。亚里士多德(公元前4世纪)被认为是第一个系统论述齿轮原理的人,而阿基米德不仅对齿轮和蜗轮有详尽的论述,他阿基米德发明了用一个蜗轮和九个齿轮传动的机构,使少数几个奴隶就将大船推下海中。今天留下来最早使用齿轮的实物是古印度的棉核摘除机(现收藏于柏林博物馆),而中国最早使用齿轮的是三国时期(公元3世纪)著名的发明家马均。
早期齿轮并没有齿形和齿距的规格要求,因此往往不能连续转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齿形发展为今天的弧形,并通过减小齿距使被动轮获得连续转动,这使得钟表的发明成为了可能。
图
2.10.3 直齿轮
早期的齿轮都是今天所谓的直齿轮[如上图],运动智能水平传递。直到1835,才由英国发明家Whitworth发明了斜齿轮,也就是说两个咬合的齿轮,呈一个角度[图2.10.4],这样就可以将运动垂直传递,后来德国人改进了斜齿轮,使得运动可以按照任何角度传递,斜齿轮的发明使得机器和仪器的制造有了很大的发展。我们从不同年代的发明来自于哪个国家和地区,就可以看出在不同时期,文明中心的迁移。在讲述早期文明时,我们提到的最多的是美索不达米亚和古埃及,后来是地中海的古希腊、古罗马和中国,再后来就是西欧和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