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读促写,有效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

(2013-06-27 11:13:09)
标签:

教育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小学生语文习作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语言表达不准确,或者平铺直叙,缺乏表现力;二是习作内容空洞,无话可写,不知写什么,没有明确的主题思想。

《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注重听说读写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还提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可见,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师要紧紧扣住阅读教学这个契机,把写作方法与技巧的指导渗透到作文教学之中,以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既要重视阅读积累,又要关注实践运用。             

但是现实的阅读与作文教学有些不尽如人意,出现了两者脱节的现象。 教师只注意对文本进行单纯的分析和探讨,分析完课文似乎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而对于作文教学,教师只关注每一单元后的习作,提出写作要求,出示范文,学生练写、教师批,很少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可以说现实中的阅读与作文教学就像是两条平行线,严重阻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所以如何在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之间架构一座可以沟通的桥梁,成为了重中之重。而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既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本途径,也是提高作文能力的有效方法。

阅读是吸收,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包括积累语言材料,积累表达方法,积累情感体验等。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读写结合就是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将阅读与习作的训练结合起来,寻找读写结合的训练点,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阅读与习作能力。

小学阶段,在阅读教学中如何选准读写结合训练点,进行有效习作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

一、捕捉文本中的读写结合训练切入点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文章内容感悟、思想情感体验和语言文字组织等方面进行语文实践,尤其要关注增强阅读教学中的习作实践,实现读写结合。

围绕切入点,设计读写结合训练的方法与过程。精心设计训练方法,我认为可以从积累、仿写、展开想象,填补文中空白等方法结合阅读教学来训练学生阅读与习作的能力。

(一)、积累——厚积方可薄发。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其中蕴含着一个真理: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小学语文教材中,无论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的文章,文中都不乏好词及生动的描写。有饱含情感的叙述 ,有从典型事例中表现人物品质的。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把积累文中好词佳句作为学生厚积的重要途径。

例如《窃读记》这一课,作者的心理描写是非常传神的。教学时不能放过既能表达情感又丰富了写作训练的好机会。如:我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了店是他的,他有全部的理由用这种声气对待我我偷窃了什么?我不过是一个无力购买而又渴望读到那本书的穷学生皆因没有钱,我不能占有读书的全部快乐。教学时不妨设置一种情境,让学生当场再现,真实表达。在学生的写作中,他就会潜移默化的运用上一些描写心理的方法。

《再见了,亲人》一文,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

《冬阳 童年骆驼队》一文,领悟作者围绕关于“骆驼队”的回忆来表现童年生活的表达方法。读了这篇课文,有没有引起你的遐想呢?你是否也想起了自己童年生活中的哪些有趣的经历呢?请选择一个片段写下来

 (二)、仿写—— 所谓仿写,就是作文者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作文由不会写到会写,由写不好到能够写好,都要经由由仿写到创作的过程。

1.局部模仿,内容较多,范文较广,它是训练学生作文基本功的一种有效方法。主要包括句式表达、段落构成、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抒情联想、描写等。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一课中,有一句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通过一个排比句将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形象的写了出来。让孩子也仿照这种写法介绍一种事物的不同特点,于是一个个普通的不起眼的东西也变得生动了起来。如有学生写到池塘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池底的小鱼;池塘的水真静啊,仿佛是一面光滑的大镜子;池塘的水真美啊,蓝天、白云倒映其中,像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2.全部模仿,是从整体上模仿范文。学生开始习作,对一段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很难把握。因此,我们要通过引导学生对段落的仿写,提高构段能力。把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了, 达到了篇与篇读写迁移的目的。    

(三)、想象——为有源头活水来

1.利用空白处想象:补写大多的文章,作者往往都会留有令人回味的空白之处,或是某个情节的缺省,或是心理活动的空缺,或是列举事物的省略等等。让学生填补出这些空白,既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又能使学生全面完整地把握内容,披文入境,融合进文中,走入人物心中。这样的设计可谓一石三鸟。

《鱼游到了纸上》一文,学习课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写法把议论的情景写具体。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想象描写议论的情景

《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一文,可以仿照第一至四小节的写法,写一段诗,表达你对战争的控诉,对和平的渴望:____________________,本来__________, 可如今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究竟是为什么?   

2.利用结尾处想象:续写 不少课文的结尾言虽尽,意未穷,此时,指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写,可以进行想象式习作练习。依据原文,进行创造性的续写,对于发展孩子的创造性、合理性思维,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在学习《凡卡》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继续想象:凡卡醒了后,生活怎么样?让学生续写故事,于是一篇篇优秀习作应运而生。在学习《穷人》一文后,桑娜一家人的生活又如何呢?展开想象,续写故事。

3.变换题材:改写 改写文章,就是引导学生在原文的基础上,改变文章的体裁、结构或叙述方法等,充分发挥想象,对原文进行重组的一种训练形式。例《蝙蝠和雷达》一课,我让学生将《蝙蝠和雷达》改成《蝙蝠的自述》,变换叙述人称,形式较原文更生动活泼,激起了学生的思维浪花,学生改写兴趣顿生,非常成功。 例 《搭石》,将散文改成诗歌。《忆江南》想象“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所描绘的景色,用散文的形式写出来。

4.读后感 有些文章的内容能震撼读者的心灵,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力。此时,可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感触最深的一两点,写一篇读后感。写作时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受,或直接与文中的主人公对话,还可以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在学习《乌塔》一文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写读后感,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认识,作文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在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训练点还有很多,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才能真正找到阅读与习作的架构的桥梁,真正实现指导学生有效习作。

二、确立合理的习作训练目标

阅读教学中的文本一般都能找到多个习作训练点。我们既要善于发现,更要学会取舍。能结合学生原有基础,结合年段习作要求,确定合理的习作训练目标。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我除了生字词、阅读理解、情感目标外,还注意制定习作训练目标。

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习作训练目标:认识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

《秋天的雨》习作训练目标:学会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体会关键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并学会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打比方、作比较的方法。

这些习作训练目标贯穿于阅读教学过程中,是系统的。长此以往,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效果是显著的。

三、随文感知,随机运用

随文感知。阅读教学中适当突出习作技巧和方法,是符合语文学科教学规律的。如我在上《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前仔细研读文本,发现课文条理清晰,总分总的写作模式一目了然。于是在教学中,将课文层次用板书表现出来,将过渡句反复朗读。学生对全文很快就有了深刻的印象。我趁机说:“如果我们在习作中也用上这种模式,一定会让人印象深刻!”在讲首尾呼应时,我让大家读了前后两个句子,让孩子们说说有什么发现,大家都发现它们的意思差不多。“这就叫首尾呼应。首尾呼应可以强调主题,加深印象。”随机运用。随着学生学到的习作方法的增多,我们需要引导学生进行习作方法的整合。如不能及时运用、强化,就不可能形成写作能力。

总之,阅读课上,借助经典作品中的表达方法,让学生感知写作方法,给他们一个支点,才能让他们感知写作方法的艺术,体会和感悟表达的精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