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老城泉水空间调研之西更道街-起凤桥街

分类: 济南城区调研 |
http://s11/bmiddle/ac0a2637hcb6fd6461ada&690
王大爷今年60多岁,花白的头发和眉毛,健硕的身躯,整个人显得很精神。听说是来看泉的,便非常高兴领路来到院西北隅,在一石头台阶上,由木制盖遮掩的就是碧玉泉。“这泉水非常好,常年保持这个水位,很清冽,经化验过水质,饮用没有问题。”王大爷非常自豪,他从小就在这个院子住,已经60多年了,这泉从爷爷时就有了,至今至少百年。原来无名,济南市2007年泉水普查的时候,命名为碧玉泉。
碧玉泉无泉碑,泉池口不大,石砌圆井口,泉池底部为方形,用四块石头组成。王大爷解释说,“这叫做天圆地方,古时很讲究形制,这眼泉虽然最早是无名泉,但从井口看很考究。”王大爷说,这个院子都吃这水,非常养人,其母已百岁高龄,身板还很硬朗,“老人家一辈子住在这里,与泉相伴,除了前几年泉水污染没有饮用,其他时间都喝泉水。”
http://sd.sdnews.com.cn/2011/9/8/1114564.html
http://s6/middle/ac0a2637hcb7101fb8875&690
http://s8/bmiddle/ac0a2637hcb701877e267&690
名列金《名泉碑》,称“云楼泉”。明刘敕《历乘》称“白云泉”。清郝植恭以“白云”之名列入《七十二泉记》。
http://sd.infobase.gov.cn/intro/fjms/l1/qc/7.html
云楼泉为近代《名泉碑》和清郝植恭《七十二泉记》所著录的济南七十二泉之一,位于珍珠泉大院西邻,刘氏泉南,西更道街4号院内。因其附近原有元代张宏所建的白云楼,故明刘敕《历乘》、清郝植恭《七十二泉记》皆称其为“白云泉”。泉池现呈井形,泉水常年不涸。夏秋盛水季节,泉水水位上升,几与地面平行。
http://218.56.50.243:8080/was40/detail?record=41&channelid=53005
http://s15/middle/ac0a2637hcb71074b33c0&690
http://s11/middle/ac0a2637hcb702d9257ba&690
http://s13/middle/ac0a2637hcb710a5a185d&690
http://s13/bmiddle/ac0a2637hcb704052a3cc&690
http://218.56.50.243:8080/was40/detail?record=287&channelid=41651
http://s6/middle/ac0a2637hcb7041f67e25&690
http://s7/middle/ac0a2637hcb704237c5c6&690
摘自唐景椿著《济南老街巷》(中国文化出版社),第482页
起凤泉,后者即因桥而得名,街以此桥而得名。
院主人周女士称,济南的泉水各有自己的泉道,这也是泉水的神奇之处。虽然院子的西侧就是一条泉水水道,但起凤泉却按着自己的泉道流向曲水亭街。据介绍,老济南都明白这个理,泉水越用越旺,越用越清澈,他们一家仔细地照看着这眼泉子,除了日常的洗衣洗菜,大多时候还用来饮用。“因为这几天下雨水质变浑了,所以没有打水喝,平时我们每天都饮用泉子里的水,每天早上5点多的时候起来打水,经过一晚上的冲洗最干净最清澈。”周女士的老伴李先生如是说。
据了解,在解放前,这里房子是大户人家的,解放后分片出售给各户,周女士从嫁过来的时候泉子就存在不知多少年了。李先生小时候,这院子里有两个泉池,叫双泉,2002年重修后,池子减至一个,面积也小了许多。周女士一家住在这里六七十年了,从没见泉水干过。
http://news.sina.com.cn/o/2011-09-16/110123165669.shtml
“过去这里曾挖掘出清朝乾隆年间的碗,还有人说,明代这个地方就住人了。据说,这个9号院前身是王爷府的跨院,清朝一个叫陶龙的五品财政大员曾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府邸。解放前,济南战役中率部起义的九十六军军长吴化文也曾在这里住过……”说起“起凤桥街9号院”的历史,周慧琴女士如数家珍。李裕辰就是从这里出生的,现在已经四世同堂。
http://paper.dzwww.com/shrb/data/20101021/html/8/content_4.html
http://s12/middle/ac0a2637hcb71257f7745&690
http://s9/middle/ac0a2637hcb71241e3115&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