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发现云南的泉水聚落之三:大理古城

(2012-08-29 09:07:31)
标签:

杂谈

分类: 他山之石

    大理古城与古城群

http://s14/middle/ac0a2637hc86123b5b04d&690
    大理古城有两种概念,一则为存有明代杜文秀设元帅府的大理城,二则为大理市的古城群。从苍山云弄峰到斜阳峰,保存较好且有遗址可寻的大理古城共有七座:有唐宋时期南诏、大理国两个地方政权达五百余年的“王都”太和城(今大理苍山太和村附近)和羊苴咩城(今大理古城城西一带),“行都”大厘城(喜洲古镇);有明代建筑的杜文秀设元帅府的大理城;有军事上的防御城龙首城、龙尾城(今下关)、三阳城。这些城,西靠苍山为屏障,东倚洱海为天堑,以河和溪作“护城河”,从山麓到海滨,依山就势,夯筑一道或两道高十余米的城墙,就“一夫当关万卒窥”了。上关龙首城和下关龙尾城是南诏两座最重要的防御城,砖表石里,城墙上每隔100米修一个城堡,非常坚固、壮观。“天宝战争”的主战场就在龙尾关和龙首关外。

    大理古城群西依苍山,东临洱海。苍山的泉水为人称道。最著名的泉是位于苍山第一峰云弄峰神摩山下,洱海边的蝴蝶泉,又叫无底潭,南距大理古城27公里,涌水量在18.77升/秒上下。除了十八条长流不息的溪水外,在海拔3800米以上的苍山顶上, 有着不少高山冰碛湖泊,那是第四纪冰期遗留下来的痕迹,其中著名的有洗马潭、黄龙潭、 黑龙潭等,潭水莹澈,泻出的泉水更是清冽异常,青碧璀璨。苍山群溪中,清碧溪、七龙女池素享盛名,古今骚人墨客有不少精妙的描写。丰富的泉水资源造就了大理水城。

    大理城:街街流水,户户养花

http://s3/middle/ac0a2637hc8612548ff42&690
    大理城(俗称的大理古城)简称榆城,位居苍山脚下,南诏大理国时期的都城“羊苴咩城”的东侧,距大理市下关13公里。实为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兴建,历代屡经修建,距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大理古城轮廓犹如一颗方印,方围6公里,东西宽约1000余米,南北长约2000余米,古城核心区2.3平方公里。城墙高8公尺,厚7公尺,墙体内部用土石,外表用特制的城砖修葺,4座门楼青砖红柱,古朴庄重,光绪年间重修古城时,把东门叫洱海,西门叫苍山,北门叫三塔,南门叫双鹤。城上建有敌楼15座,垛口1560个,城外有护城河。现南城门上的“大理”二字,由郭沫若的字迹镌刻。

    城内街道纵横有致,南北以复兴路为主干,东西以玉洱路为主干,有9街18巷之说,呈棋盘格式分布。南北纵向有三条大街,东西向有五六条小巷。有文物价值的古院落有72院,其中有较高价值的有14院。城内房屋皆土木结构瓦顶民居,街道大多由青石板铺设而成。城内有杜文秀帅府、天主教堂、基督教堂、五华楼、文庙等建筑,古城南门和北门各建有一座高大的古城门楼。现古城内尚有“杨家花园”“赵家花园”“玉洱园”“杜文秀帅府花园”等公私花园。
    大理古城水系发达,在唐宋时期就有户户种花、街街流水的美景。由于种种原因,水系景观后来遭到破坏。大理市政府从2000年起开始恢复流水景观,2003年9月7日,景观的一、二期工程竣工。古城流水景观引苍山流下的清泉而成水系,由水渠、叠水、瀑布和小景组成,水渠绕街穿城,总长3600米,日流水量600多立方米。古城居民多爱栽花养鸟,故有“街街流水,户户养花”之美誉。

    龙尾古城:古街古井
    大理下关镇辖区内的龙尾城,位于下关西洱河西北的关迤一带,“萦抱点苍南麓数里,城门临洱水下”,东西长约4公里,南北宽0.5公里,初为边关哨所,唐开元27年(公元739年),南诏王阁罗凤将其拓建为“龙尾城”,遂为南诏王国的一镇边关,御敌于国门之外,是历史上著名的天宝之役古战场。龙尾城历经唐、宋、元、明、清、民国及至新中国成立,长达1300余年。千年巨变,即使在1925年大地震中,大理古城除少数建筑物外,基本夷为平地,而下关龙尾城基本保存完好,古貌尤存,古风尤在。
    关迤龙尾古城片区,有著名的三眼井、鹭鸶塘、大井、二井、小井、七蛙井、观音井、曲微井、耳朵井等一批优质苍山名井、名泉,而关外城区,则主要靠玉龙井、沙井和西洱河水。大井和二井历史悠久,远在一千多年前,南诏王阁罗凤在苍山斜阳峰麓、西洱河畔筑龙尾城时,大井和二井就同时被开发利用。两井位于龙尾城西门外,其中大井在大井巷,二井在西门巷,均为斜阳峰麓的地下龙泉水。
    大井、二井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井”,属浅表地层的涌泉,水源从沙石缝隙中冒出,流量大,水质清。每口井分三塘,用青石板隔开。泉水清冽,尤以二井为最,为白沙清泉。古人在两地出水口建龙王庙、修水池、供人们饮用。两井建有一井池、二井池、三井池,其中二井并建有四井池、五井池。两井用水公约规定:头井饮水,二井洗菜,三井洗衣服,四井、五井作他用,千百年来已约定俗成。井池的底部和四周用当地苍山出产的青石板铺就而成,既美观实用又较好蓄水。池与池之间有平面出水口,各池都保持一定的水面,多余的水自然流出,用水科学卫生。井池的两侧还有用青石板支砌的水沟,用来排泄雨水和废水。
    1963年以前,下关没有自来水,居民的饮用水全靠井、泉水或西洱河水。据说旧时,在下关街头还有专门到二井挑来泉水、沿街叫卖的脚夫,为用户按时送水,仁民街的芳园、茗乐园、小桃园、长春楼、新华园等饭店就专门雇请了挑水的长工。那时的井水价格也按质论价,玉龙井水2分钱一挑,二井水3至5分钱一挑。由于用水来之不易,洗衣服被单都要到西洱河边去。每逢农历正月初一的凌晨,就有人早早地到这里敬香汲水,当地俗语称“抢头水”,抢到的头水,用来供奉祈福,敬奉长辈,祈求安康,大吉大利。农历四月十五日是大井二井的龙王圣诞日,到了这天,附近的居民都会自发地聚集到这里,举行关于水、关于龙王的祭祀活动,庆祝大井和二井盛大而隆重的节日。有的民居大院,虽然自己有井,但因井水口感欠佳,故多数只作为清洁用水。即便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仍然有许多不辞辛劳的人们,每天都专程到大井和二井取水,回家泡茶、烧菜、煮菜,日复一日,乐此不疲。

    井后龙王庙祀龙王神像,每年农历四月十五日为龙王圣诞,届时当地白族和汉族居民聚会于此,举行祭祀庆祝活动。庙额悬挂大理石匾,两侧有木刻对联,由当地名人学士题书。其中二井龙王庙的“井龙池”匾为清代举人杨开映题书,可惜今已不存。在大井龙王庙还保存有木刻联一副,联云:清水沁心脾,彩霞增塘幽。

http://s13/middle/ac0a2637hc85f6e7586fc&690
大理古城南城门

http://s2/middle/ac0a2637h7a6ff3d88641&690
五华楼周边的水池水草茂盛
http://s8/middle/ac0a2637hc85fa3dc1cb7&690
由五华楼向北,沿复兴路地势逐渐下降,水圳伴街而行

http://s3/middle/ac0a2637hc85fab9e1ff2&690

http://s6/middle/ac0a2637hc85faef37835&690

http://s5/middle/ac0a2637hc85fb20f3584&690
泉边不乏游客戏水

http://s9/middle/ac0a2637hc85fb6863468&690

http://s13/middle/ac0a2637hc85fbe6985ac&690
复兴路南望,可反映地势高差变化

http://s16/middle/ac0a2637h7a6ffa33d69f&690
复兴路与人民路交叉口,明渠改为暗沟,石盖板标示出水流走向

http://s10/middle/ac0a2637hc85fce36e129&690
沿复兴路继续前行

http://s12/middle/ac0a2637hc85fd1d2b64b&690
有亭凌于水上

http://s4/middle/ac0a2637hc85fda7355a3&690
转至玉洱路,水渠变窄

http://s16/middle/ac0a2637hc85fdfbb8b9f&690
那个生锈的小铁门作什么用?

http://s6/middle/ac0a2637hc85fe9dd99a5&690
经由一条南北小巷转入护国路,既是著名的洋人街偏东段。流水依然

http://s16/middle/ac0a2637hc85fef16090f&690
护国路街道狭窄,明渠随之变窄,约30余公分宽度,这个宽度持续整个洋人街

http://s16/middle/ac0a2637hc85ff759ec4f&690
洋人街东望

http://s6/middle/ac0a2637hc86005c3c895&690
沿洋人街继续向西,路遇诚心井,显然老井是新景观
http://s1/middle/ac0a2637hc86005effac0&690

http://s11/middle/ac0a2637hc8600cf0766a&690
大理人民果然酷爱养花,这么窄的水渠竟然也有茂密绿化
http://s10/middle/ac0a2637hc86013fd2019&690
问一老妪,此渠何年所造?答曰:不知道,反正我小时候就有,现在水不能喝了,涮拖把可也!

http://s10/middle/ac0a2637hc8601b614ba9&690
西行,接近复兴路,商业活动开始密集,水质也受污染

http://s8/middle/ac0a2637hc860eb1bac67&690

小吃摊架于水渠上。一步即可跨越的小小水渠很容易被覆盖和侵占,这样的景观充分显示出泉水水系空间的脆弱性。

http://s8/middle/ac0a2637hc860fe8c69d7&690
大理城常见这样的装备。吃惯了泉水的居民们常常去苍山脚下灌泉水回家引用。

http://s1/middle/ac0a2637hc861049fd6c0&690
新闻报道,居民在大理古城玉洱路上的清泉水道边清洗动物内脏,污染了水质。

http://s3/middle/ac0a2637hc8610da7f8d2&690
红龙井街以前属于比较杂乱的地方,经过二期工程的精心改造,成了大理古城的新风景。红龙井水系自西向东潺潺流过,在复兴路五华楼南边收尾
http://s16/middle/ac0a2637h7a701af6efbf&690
红龙井街
http://s2/middle/ac0a2637hc8610dcabc71&690
红龙井街

http://s9/middle/ac0a2637hc8616d2cb868&690
龙尾古城城门

http://s1/middle/ac0a2637hc86126ea2b60&690
龙尾古城的二井。“二井”由北向南排列着五口方井。头井不停地涌动的泉水,为社区居民饮用水。而其它四个方井相通连。二、三井为洗菜,四、五井是洗衣服和杂物所用

http://s5/middle/ac0a2637hc8613b8b8ca4&690
1963年7月,为了解决下关城区居民饮水难及饮水安全卫生问题,下关市委、市人委拨出专款在下关西门巷二井西南侧建起集水池,安装管道,将二井清泉水引流到关外城区,并分别在四方街州政协门前、振兴街市衣帽社门前、仁民街与天宝街的交叉路口3个地方建起了供水池。每个供水池的容积为4×4×3(米),临街的两侧安装有多个水龙头,另有一个取水阀,专供水罐车及消防备用。同时,还在关迤的龙尾街下段、关外的启文街子河桥头旁、鸳浦街玉龙井旁等几个地点安装了供水龙头。居民们自觉排队,凭票挑水,每担水交一张水票,每张水票8厘钱,这是下关城区最初的自来水。

http://s8/middle/ac0a2637hc8618a1d5f17&690
维修二井记

http://s15/middle/ac0a2637hc86146940a0e&690

http://s16/middle/ac0a2637hc86146b86cef&690

http://s11/middle/ac0a2637hc86146af810a&690

http://s5/middle/ac0a2637hc86146bf7434&690

http://s1/middle/ac0a2637hc86146ce61a0&690

http://s3/middle/ac0a2637hc86176e944e2&690

http://s10/middle/ac0a2637hc861771223c9&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