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1日,带领毕业设计小组学生考察了平阴县洪范池泉群的主要泉水聚落。洪范池镇丁泉村是其中不好不坏的一处,仍能入选济南市第二批“泉水人家”。
丁泉位于丁泉村东首中间位置,地势较高,再东为小山丘,又名“丁兰泉”,相传此处为古代二十四孝之一的丁兰故里,
故而得名。丁泉为季节性泉水,丰水时日涌水量约1400立方米。由大小两个泉池组成,大池8.5*
5.3米,上下两个出水口,下口连小池,龙头形式,大口悬于泉溪水沟上方。泉池以青石砌垒,石栏北侧嵌清乾隆七年(1742)《重修丁泉池碑记》碑。碑载:“此池不知浚自何代,元至正年间已重修。”1958年为兴修水利,对泉池进行改建,并勒《改建丁泉水池碑记》碑。小池南侧池壁有溢水口与泉溪水沟相连。枯水时,小池常溢水,丰水时,泉水从大口直溢排出。泉池中接出三根汲水管,向东架接上山。经询问,为前些年村中供饮水工程所修,近年为保泉,已禁止饮用池中泉水,汲水工程遂荒废,但锈管仍在,对景观影响较大。
泉溪为土沟,从泉池径直向西,中段有2011年新修石桥,沟至村入口开阔地变为暗沟。沟岸未经整饬。到访时为冬季,泉水流量小,垃圾遍沟。泉池东山脚下十数老年男人扎堆聚集晒太阳,沟近泉池处,几位村妇结伴浣衣。可见,丁泉周边空间实为村中日常集会场所。据驴友网载,池北半圆拱券门洞及其后残留夯土废墟,为寺庙,村中老人则称是赵姓大户人家私宅遗址。村民又称,泉溪北岸豪华私宅也是赵姓私宅,可推测,丁泉溢出水系沿岸历史上也是村民择局的理想环境。虽村落格局历经变迁,但泉池——泉溪——村口所构成的东西线性空间,一直作为村落的结构轴线和核心空间。旧有寺庙或私宅大院临泉而建,今有村民男女泉边唠嗑浣衣,泉水环境始终居于重要地位。
村中老民居为条石墙裙夯土墙身和屯顶结构,院落空间清晰。此类旧宅大多已残毁废弃,尚使用者,基本都是砖墙瓷砖的现代民居,仍多沿用屯顶。民居风貌与隔山西望的书院村并无二致。
以下为2012年3月11日现场照片:
http://s2/bmiddle/ac0a2637h7a1404a1c111&690
http://s9/bmiddle/ac0a2637hc4c8386577c8&690
http://s3/bmiddle/ac0a2637hc4c83e9eaa02&690
以下是丰水期网友拍摄的照片:
http://s11/middle/ac0a2637h7a175067360a&690
http://s12/bmiddle/ac0a2637hc4e924200aeb&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