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马红光2012
马红光2012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9
  • 关注人气:4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石破天惊:华山和华山松真相

(2012-09-14 15:43:53)
标签:

山海经

文化

华山

华山松

真相

    《山海经之西山经》载:“西山经华山之首,曰钱来之山,其上多松,其下多洗石。有兽焉,其状如羊而马尾,名曰羬羊,其脂可以已腊。”那么,这个华山究竟在哪里?华山松又是什么东西呢?今天,老马就为大家揭开真相。

 

                                         一、今陕西华山没有华山松

 

   《五代史·一行传》载:“郑遨闻华山有五粒松,因徙居华阴求之”。

  《寰宇记》曰:“唐时华州贡五粒松”。

  《癸辛杂记》谓:“凡松叶皆双股,故世以为松钗。独栝松每穗三须,而高丽所产每穗乃五鬣焉,今所谓华山松是也”。

  以上可见,华山松就是今天的五针松,又叫胡芦松、五须松、果松等,其特点是五个针叶为一束, 结有松果。

  可是,华山松真的是产于今天陕西的华山吗?

  根据以上资料,华阴有华山松产出,可是历史记载,华阴在西周时却属于豫州。到了宋朝,华山松又跑到高丽去了。按照当今高丽在东北的说法,华山又要跑到东北去了。

  更悲催的是,根据公开资料,今陕西华山上还存活的古树大概只有50多棵,还不一定就是五针松!

  谜,真是谜。到底是古人脑残呢,还是今人愚昧呢?华山松,你到底在哪里呢?

 

                                      二、大别山才是史书记载中的“华山”

                                     大别山五针松才是真正的“华山松”

 

    据说,某些大师在遇到古人记载和今人看法不一致,无法自圆其说时,通常的手段是:古人记载错了;古迹毁于战火;古迹毁于自然灾害,等等。这些大师是谁老马就不细究了,免得这些大师的贤子孝孙们来这个帖子里造粪。

  今陕西华山上之所以没有华山松,不是古人记载错了,也不是这些华山松毁灭了,而是因为:今陕西华山,根本不是历史记载中的华山。

  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中心,从来就没有跑到当今陕西去。

  历史记载中的华山,其实是今天的大别山;历史记载中的华山松,其实就是中国独有品种——大别山五针松。

  清朝之前,中原的概念,中国传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大别山和淮河流域一带。

 

    为什么说今天的大别山才是历史记载中的华山呢?

  首先,我们从华山的由来分析。
  
  《白虎通义》说:“西方为华山者,华之为言获也。言万物成熟,可得获也。”华虽有收获的意思,但班固这种按照五行方位来分析华山命名的方法,实在是有些牵强附会。西边的山多了去了,为何独此山叫华山呢?

  《水经注》:“远而望之若华状,故名华山。”这种解释似乎靠谱,但很容易引起歧义。“若华状”,传统解释认为,是因为这座山远远看上去象花的形状(古时华可通花),老马认为这种解释存在问题,因为花的种类多了去,不同种类的花,形状差别可是太大了,到底是象莲花的形状呢,还是象梅花的形状呢,或者是玫瑰花的形状呢?

  实际上,华山之所以被称为华山,不是因为这座山远望去象花,而是因为这座山的山脉走向象古文字“华”字。发源于大别山的河流,一部分属于淮河水系,一部分属于长江水系,有了这些河流的分割,大别山山脉走向整体上看起来就像古代文字“华”字,所以在古代被称作“华山”(见下图)。 大自然造化之奇妙,古人智慧之高超,体现的淋漓尽致,老马除了赞叹,还是赞叹。

 

古文字“华”http://s7/middle/ac09206ahc9a4c0bb8e76&690

 

大别山山脉走向(图中间黄色部分)http://s3/middle/ac09206ahc9a4c6769972&690

 

      其次,大别山至今仍有野生五针松生存,即大别山五针松,它不但符合华山松的基本特征,还是我国特有的树种(见下图)。

    这种松的种鳞鳞盾先端肥厚、有明显反卷,叶型5针一束且短,材质、生态习性与其他松迥然不同。该树种1956年在安徽岳西县首次发现,1999年被列入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目前发现分布于安徽岳西、金寨,湖北罗田及河南商城等地。

 

大别山五针松
http://s13/middle/ac09206ahc9a4d299d45c&690



 

    第三,从史书中记载的华山位置的重要性来看,只有大别山,才能承受起其在历史中的厚重角色。

    从武王伐纣开始,到春秋战国,秦汉,唐宋,明,华山一直和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紧密相连,很长一段时间内,华阴一直属于京兆郡,而华阳连接巴越,其重要性可想而知。这种地位要求华山必定是物产丰富、交通便利、人口众多之地。而大别山是南北水系的分水岭,山北水往北流注入淮河,山南水往南流注入长江,是掌控、沟通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枢纽所在,在主要依赖水路运输的古代,这里必然成为是南北物资交流汇集的中心。其中淮河是南北方分界线,气候适宜,雨量充沛,适合农耕,能够形成对农业社会政权的支撑,所以成为诸侯必争的中原地带。直到如今,淮河流域仍然是中国自然出生人口密度最高的流域,长江流域比不上,黄河流域更是比不上。

  反观今陕西华山一带,土地贫瘠,区域狭小,干旱少雨,交通不便,如此之地,哪里有支撑国家繁荣的基础?

  说到这里,估计很多朋友已经明白了,历史上记载的三秦、秦岭、秦国,都在大别山一带,而不是今天的陕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