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管理的特点与观念
(2023-09-26 15:39:33)
标签:
精益生产管理咨询现场管理咨询 |
分类: 咨询公司 |
现场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企业一切管理的落脚点。
为了更好地管理现场,现场管理员应掌握现场管理的特征、观念、目标、原则、内容与任务。
认识现场与现场管理
1.什么是现场
广义的现场是指场所,是实际发生行动的场地;
狭义的现场一般是指作业场地,是制造产品或提供服务的地方,是劳动者运用劳动手段,作用于劳动对象,完成一定生产作业任务的场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基本作业单元。
2.什么是现场管理
现场管理是指运用科学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对现场的各种生产要素,如人〔操作者、管理者)、机(设备)、料(原材料〉、法(工艺、检测方法)、环(环境)、资(资金)、能(能源)、信(信息)等,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的动态过程,精益生产管理咨询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协调、激励等管理职能,保证现场按预定的目标,实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的生产作业。
现场管理的特点
1.基础性
企业管理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即最高领导层的决策性管理、中间管理层的执行性管理和作业层的现场管理。
现场管理属于基层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
基础扎实,现场管理水平高,可以增强企业对外部环境的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使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以及各项计划、指令和各项专业管理要求得以顺利地在基层贯彻和落实。
现场管理是从属于企业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这个系统输入的是人、机、料、法、环、资、能、信等生产要素,通过生产现场的转换过程,输出各种合格的产品、半成品或劳务;
同时,反馈转换过程中的各种信息,以促进各方面工作的改善。
3.参与性
现场管理咨询的核心是人,现场的 一
切生产活动、各项管理工作都要由现场作业员工去掌握、去操作、去完成。因此,改善现场管理仅靠少数专业管理员是不够的,必须调动现场所有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动广大员工参与管理。
现场管理是一个开放系统
,在系统内部以及外部环境之间,经常需要进行物质和信息的交换与反馈,以保证生产有秩序地进行。
各类信息的收集、传递和分析、利用,要做到及时、准确、齐全,尽量让所有人员都能看得见、摸得着,做到心中有数。
5.规范性
现场管理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遵守工艺纪律及各种行为规范。
现场的各种制度,各类信息的收集、传递和分析,要做到标准化,并做到规范、齐全,提示醒目。
例如,需要大家共同完成的产量产值、质量控制、班组核算等,可将计划指标和指标完成情况画成图表,定期公布于众,让现场员工都知道自己应干什么和干得怎么样;与现场生产密切相关的规章制度,如安全守则、岗位责任制等亦可张贴出来,以便现场人员共同遵守执行。现场区域划分、物品摆放位置、危险处等应设有明显标志。各生产环节之间、各道工序之间的联络,可根据现场工作的实际需要,建立必要的信息传导装置。
现场种种生产要素的组合,是在投入与产出转换的运动过程中实现的。现场管理是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不断提高的动态过程。
在一定条件下,现场生产要素的优化组织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现场生产技术条件稳定,有利于提高质量和效益。
但是,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以及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采用,原有的生产要素组合和生产技术条件不能适应了,必须进行相应的变革。
现场管理应根据市场变化的情况对生产要素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合理配置,提高对市场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前一篇:管理流程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