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工厂实施精益生产管理的步骤

(2023-03-01 11:50:42)
标签:

精益生产管理

企业管理咨询

分类: 咨询公司
一、成立改善小组

成员选择时可以是制造、品质、技术、计划(生产管理)部门的担当。很多时候,组织结构没有这么明确分工的工厂,只需根据产品改善需要选择几个“志同道合”的同事就行。或者,直接由主管、工程师牵头。

二、现状分析

对于对象产品的现状分析,可以着眼于Layout、物流、工程浪费、WIP、工程瓶颈、品质损失关键点、人机配合、线平衡率等方面来着手调查;先绘制出工艺流程图和Layout,测量出各个工程的ST,然后进行线平衡分析(做工程改善主要靠细致、深入的工程观察)。精益生产管理现状分析的要求就是:务必细致、深入的观察生产线,观察每一个工程的作业和动作,从中寻找浪费和可改善点。曾经很多次,要求部下固定在生产线的某一点,连续不断的观察生产线的某一段,每次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不等,然后详细描述观察到的问题点,确认每次观察是否都有新的发现,以提高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比如说观察圈,在丰田就有类似的“观察圈”)。

一般来说,观察生产时要以动素为单位来观察,越细致越好,同一工程连续观察10个循环,根据动作的类别,找出其中的浪费和可改善点,然后记下来。这样一来,整个工程的问题点就会有很细致的把握。一般来讲,通过对工程细致的观察,就可以做出改善方案了。我在做现场改善的时候,通常总是到现场连续做一到两个小时的细致观察(工艺流程不多,一段都在15-35个工序),然后直接在白板上或纸上描出Layout、工程浪费点及可改善提案,改善方案已经大致定型(这时候可以采用“头脑风暴”方式进行。),然后才是安排人测ST,做动作分析,程序分析等为已经定型的方案做书面的分析资料,用来说服其他相关部门。

在分析过程中,IE手法是比较好的方法,如果没有IE手法的基础,很难在观察生产线时发现问题。具体用到的手法,通常也就是以下几种:动作分析、动作经济原则、人机联合分析、ECRS。运用这些手法时,一般以产品加工流为主轴,确保产品加工的连续性,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应该不会出现什么问题。至于在这个前提下,如何设定标准工时、标准作业、工程标准在库、工作台、周转盒、供料方式、不良处理等等我个人认为这些都属于制造的基础工作,是最基础的工作,是改善的前提,事前需要详细了解,这里就不再赘述。

以上方法,比较适合用于以手工为主、手工加设备混编的生产线,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的生产线不适合使用该方法。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的生产线也需要使用“细致”的工程观察法,只是对象不再是作业动作,而是设备的加工步骤,从中识别出纯作业时间是比较有效的方法。企业管理咨询

但是,“深入、细致”的观察法,也仅仅只是调查的现状而已,找到了问题才是第一步,接下来如何改善才是重要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