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产改善的13个基本点
(2023-02-21 11:55:12)
标签:
企业管理咨询精益管理咨询 |
分类: 咨询公司 |
改善的13个基本点
1.领导者应该以身作则。
不要认为“改善工作是下属的事,老板不用做”。其实,无论是领导还是员工,都必须致力于改善。如果他自己没有办法首先身体力行,那么其部下也就无法跟着前进。
作为领导,我们应该督促自己力行改善,同时也要时刻要求下属“改善,再改善”,从而激发和提高他们的工作意愿和情绪。当然,领导进行的“改善”和生产现场一线工作者进行的“改善”主题是不一样的。现场工人改善主要基于操作流程和操作方法,领导改善主要基于组织、制度、管理制度等软件方面。
虽然他们具体的改善对象和内容不同,但如果上级能以身作则,下属就会增强改善意识,自觉执行改善意图。总之,无论是领导还是下属,人本身都在不断进步。每个人都应该在工作的不断改善中实现个人的不断提升。
2.领导者的工作就是给部下分派任务,规定目标。
有些人误以为领导的工作就是给下属分配任务,制定目标。作为领导要求下属进行改善工作,制定改善计划,制定改善目标,而自己只等统计数据是极不合适的。恰恰相反。无论下属要进行什么改善,做了哪些改善,改善中存在什么问题,改善的结果是什么,领导者都要对之给予关心,这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在质量管理小组的汇报会上,如果领导无动于衷,那么演讲者自然会感到无精打采,对以后的工作提不起兴趣。如果领导能认真听取下属的每一个改善汇报,对下属的积极性是有影响的,改善的积极性就会被激发出来。
3.不要轻视微不足道的改善活动。
精益管理咨询在生产现场,总会有一些看似不起眼的不合理现象或工作方法。然而,一些大事故往往来自于这些人们通常忽略的环节。所以,既要重视那些看似意义重大的改善活动,也不能轻视“小改善”。
“勿以善小而不为”,从点滴开始积累成完美。不要以为只有大改善才能叫改善,改善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改善来源于“这样对吗?”,来自一点点匠心,更多的来自对日常工作的关心。“处处留心皆学问”、“一屋不扫何以扫院子”、“勿以善小而不为”是我们应该秉持的观点。不要指望一开始就能达到100%。一次成功的机会只有1%。我们要不断改进。
4.容忍失败。
领导要容忍下属改善活动的失败,认真听取改善活动的经验教训。事实上,不可能事事成功。而失败本身就意味着需要改善。每一个失败案例都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改善的机会,以及防止再次发生的想法。失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一般来说,出现故障时,当事人常常难于向上级启齿。既然下属有勇气把自己的失败说出来,领导就应该表扬他们,鼓励他们用改善继续下去。所以,对于“改善”来说,营造一个敢于说真话、敢于举报失败的环境是极其重要的。
5.越忙改善的机会越大。
经验表明,那些工作轻闲的车间不会产生更多的改善方案,更高水平的改善方案也不会产生。相反,在那些忙碌的作坊里,改善方案往往层出不穷,还会有高水平的改善方案。因为“太忙,人手不够”,所以人们会开动脑筋,想出解决方案,激发出改善想法和改善方案。当然也会有“忙到没时间管改善”的抱怨。这只能说明这些人的改善意识和改善欲望还不够强烈。因此,他们也无法或难以摆脱“不知所措”的局面。不断的改善会让人的工作更轻松更有效。
6.改善根据实际需要。
你实际不需要的不必改善。实际工作中不需要的放在次要时间,工作中需要的马上改善。
7.摒弃僵化固定的观念。
先否定现状。在改善里,改变心态很重要。不要认为这个改变不了,那个改变不了,要相信“一切皆有可能”。
8.不强调理由。
思考理由是退缩的开始。当退缩的念头一动,能改善的事情基本上就完了。比如对改善立即采取行动的人,不会拿“客户规定”当借口,只有不采取行动的人才会拿“客户规定”当借口。从不可能中找到解决方案。不要说“不可能”或者“做不到”。所谓“不可能”,就是缺乏智慧。改善无处不在。改善不仅在工作上有空间,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空间。
9.人人参与。
不要个人英雄,人人都可以做改善,而且要靠集体的智慧和努力。更何况改善不分大小,一个制造部门至少要有50%的员工参与。
10. 更应该重视不花大钱的改善。
花钱的改善谁都会,我们需要花费更少甚至没有花费的改善,这样一方面节省了开支,同时让大家养成了严谨节约的良好氛围。
11.立即行动
“重拙速,轻巧迟”,有了改善的计划后不要太拘泥于细节或追求完美,而是立即付诸实施,哪怕只达到约定目标的20%。当问题出现时,应该立即解决。这就是精益生产所说的“暴走式执行”。立即改正错误是提高自身素质的必经之路。
12.企业管理咨询改善方法的四个原则
现场原则。所有的工作都要在现场完成,我们的主管和工程师都要在现场。改善要遵从三现主义:现场、现物、现实。
追溯原因的“五五法”原则,即通过五个为什么追问中发现问题原因。
标准化原则。改善的第一步是标准化。没有标准,就没有改善。
重要性管理中的时间管理原则。
13.改善无止境
改善的过程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没有尽头。对待改善工作就要像拧出一块毛巾中的水一样,而且拧
前一篇:分享降本增效的具体工具方法
后一篇:工厂如何更好的企业管理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