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一魔鬼期到来该怎嘛办?

(2011-09-01 17:53:01)
标签:

杂谈

        当天使变成魔鬼,我们该怎么办?好在我心大不曾生气上火,但接招也不能稀里糊涂啊,今天上网查查,魔鬼期怎么应对,对付我家还有后边的小盆友们就知道该怎么办了!
资料转载:
正题:
宝宝长大了,开始有了自己的主见。那个俯首帖耳的“小天使”,变成了让你咬牙切齿的“魔鬼”。此时,他们的小脑袋瓜子里到底装了些什么?我们如何理解他们那些与以前不同的举止呢?
美国心理学家已经证实: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仅有聪明的头脑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独立性、自制力、坚韧性等良好的个人品质。而培养这些品质的良好时间正是父母苦恼的“反抗期”。所以,宝宝叛逆的信号,正是你教育的佳期。
 
一、什么是“第一反抗期”?
1、恼人的叛逆从现在开始
两三岁是宝宝的不平衡期,自我意识强烈,事事反对,情绪起伏很大。自己玩玩具时好好的,大人一过去参与,他马上变得急躁不安;吃饭时一会要你喂,一会又要自己吃,或者不好好吃,吃进去后又吐出来。父母常常会不理解孩子,认为小时侯那么听话,怎么越大越不听话。不听话就算了,还要“反抗”,动不动就用“不”字拒绝,有时还用哭闹来反抗。这种表现,心理学家称之为人生最初阶段的“第一反抗期”。表现为对父母顶嘴、反抗,甚至出走。这是宝贝心理迅速成长的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的心理也在逐渐发育成熟,他从对父母的依赖到日趋独立,这个过程要经过较长的时间,还要反反复复,交替出现。这时宝宝往往处在不平衡状态中,行为表现也较混乱。他有独立的想法,但毕竟没有经验,又不愿附和客观环境,因此,往往违背大人的意愿,去干他实际上不会做的事情。
当宝宝越来越叛逆时,你“糟糕透顶”的日子也就从此拉开了序幕。
2、给叛逆多一些理解
21宝贝生来就是来“捣乱”的
2~3岁期间宝宝的恶作剧有很多,比如把手指头肆无忌惮地伸向电脑桌下的插线板;比如1岁半时把香蕉硬是塞进了放像机的进带口……他的好奇心永远让成人难以招架。最可怕的是他事先从不问你:妈妈这是什么啊?这个好玩吗?他从来都自作主张地开拓自己的新世界。这时期的宝宝生来就是为了捣乱的 他哪有什么成长的烦恼?烦恼都让身边的大人吞下去了。 
  3岁以前,宝宝犯下的错误被大人称之为捣乱,对宝宝来说,捣乱只是他探索世界的一种方法和手段。要知道,刚学会跑的小家伙可不会老老实实地呆在一个地方不动的。宝宝损毁公物的本领绝对是天性使然,但他的本意绝无半点恶毒成分。所以,如果这时候大人对宝宝愤怒地呵斥几句,往往会令他不知所措:妈妈怎么了?她为什么又生气了? 
8个月大的时候开始,孩子就开始对他身边的东西感兴趣了,他什么都想知道,只要他能四肢并用爬远一点,他就要不停地了解周围的世界,而不会安静地坐在摇篮里望天。对宝宝来说,这个阶段是世界最丰富多彩的时候,对大人来说,却是最闹心的开始,只要有一秒钟没看住他,那天下就要大乱了。 
 (预防措施胜过担心和补救)
  A、减少捣乱的最好办法就是做足预防的功夫—— 
  a、看住宝宝,起码也要尽量减少他不在大人视线里活动的时间,这是避免宝宝捣乱的最稳妥的办法。大人还要不时地给他一点正确的引导。但大人必须清楚,目不转睛地看着他不足以抵消他脑海里的种种古怪念头,3秒钟没照顾到他,他就可能把筷子插进电源插孔里。(我家的小侄女12个月了,自己在学步车里玩,我一个不留神,她竟然把我手机扔到了鱼缸里,然后又将放在高她半头处的鱼缸扒倒,弄的满身是水。头上还顶着缸里的草,让我哭笑不得。幸好没被缸里的手机砸到,也幸好是塑料缸。多危险啊。)
b、要用清楚明白的语言来拒绝他的古怪举动:不行,宝宝,你不能靠近插座和水龙头!这也是预防的一部分。当然这些话就要多重复才能起到作用,只说一两次,宝宝绝不会把它记在心上。(这时期的宝宝喜欢重复地去尝试,我们也只好配合他的思维去重复说明。千万不要省话。)
c、亲自尝试。假如大人不想看到宝宝乱摁微波炉的操作按钮,那就趁早演示给宝宝,让他看你是怎么操作微波炉的,并且在你监护之下让他亲自摁一摁启动的按钮。他摁个十次八次以后,微波炉就不再是他的兴趣所在了,你看他还对什么感兴趣,就带他认识什么去吧。
d、带着宝宝多熟悉熟悉他们的生活,特别是常用的、常见的、贵重的、脆弱的东西,经常让他主动地看看,接触一下,他就不会用自己的方法去认识它了,至少,宝宝的捣乱会少一点。
B、给禁令留一条出路  
给宝宝制定了各种禁令,当然能有效地阻止他的愚蠢行为,但是别忘了给宝宝留一个出口,他们可是有反抗意识的。不要用死路一条的态度禁止他做什么事情。
假设他喜欢在雪白的墙纸上涂鸦,可以这样告诉他:不,我不允许你在墙上乱画。如果你喜欢画,我可以给墙贴上一层纸,你往纸上画好了。这样你转身以后才能放心,他要画在纸上而不是墙上。
你可以禁止宝宝去动你书架上的书,如果你同时给他一个属于宝宝自己的小书架和若干画册的话,他会很乐意照顾自己的小天地,而不再去骚扰大人的领地。 
有的宝宝兴趣是喜欢把酒柜里的玻璃杯全搬出来,一个一个地摆弄。为了预防可能出现的危险,妈妈可以跟他讲道理:这些漂亮的杯子躺在地上多难过呀,他们只喜欢站在酒柜里被客人们欣赏,而且喝酒的时候还可以互相碰杯,你愿意不愿意照顾他们呢?让他们回自己的家吧!抽屉里的各种东西是不是也都回家了?天晚了,他们也要休息了……”这样,宝宝才能记住玻璃杯是用来做什么的,就不再去动它们了。而且还可以鼓励宝宝负担起一个责任:看住玻璃杯,喝酒以外的时间不让它离开酒柜。 
有一点,大人要记得,3岁前宝宝们各种捣乱的行为并不是在捣乱,他们是在用自己的方法认识世界。大人要采取适可而止的态度,没有什么危害的事情就听之任之吧,而且还要适当地鼓励宝宝。宝宝在童年时这样经常性地主动认识世界,对他的成长绝对是益大于弊,童年时比较爱捣乱的孩子往往更勇敢,好奇心更强,想象力比别的孩子要更多,如果大人只知道禁止宝宝做一切事情的话,那么同时也在扼杀他的学习和探索精神。如果他什么都听大人的,什么都不去动、不感兴趣的话,可能一个小爱迪生就这样被大人给毁灭了!
这里要说的是,根据年龄的不同,妈咪应对小魔王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但大致要遵守以下要点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818个月:被强制呆在襁褓里的日子终于结束了。宝宝可以用自己的手脚走得更远一些。由于宝宝太无知了,所以这个时候他犯的错误再大,大人也知道不是他的错误。想阻止他继续犯错误的话,要用清楚明白的不行来表达大人的想法,拒绝的语言要干脆,但态度不要严厉或凶狠,用不着给他解释为什么不行,宝宝还无法理解前因后果的逻辑关系,而且别指望你只说一次他就永远记得,看见捣乱的苗头,你就明明白白地对他说:不行!话说多了,宝宝才记得住。从宝宝能四处走动开始,大人一定要严格禁止他把手伸向两个黑洞”——电源插座。 
  18个月到3岁:宝宝正忙不迭地证明自己的独立。他每天的日常举动往往是在模仿大人。所以只要有可能,大人就要给他演示一番,让他看明白你是怎么做的,他才能学好学准。当然,必要的时候,你要能容忍他打碎几个碟子或者水淹厨房。他不会总这样笨拙无知的!大人要做的就是培养他的自信心。宝宝也经常会越权行动,你越是禁止他做的事情他可能越感兴趣。所以,最好只把重要的东西从宝宝的世界里隔离开来,这样会避免与宝宝就势力范围讨价还价。如果一旦他做得过分的话,大人必须立刻给他点颜色看看,呵斥他,或者小小地来点惩罚。 
  3岁以后:宝宝已经有语言能力了,他要进幼儿园学习集体生活,并且在脑海里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他也开始懂得原因和结果的关系,但这还不足以让他随心所欲地尝试某些一贯被禁止的事情,诸如动火、用电……
22给叛逆多些理解
专家认为:儿童“叛逆”不是异常现象,它是由于父辈和子辈之间价值观的不一致而产生的正常心理过程。
不管是哪个时期的叛逆,都需要你能够真正地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帮助他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地训斥、打骂,不然就会使他们产生两种不良后果:或遇事唯唯诺诺,胆小怯懦;或是执拗任性,胆大妄为……
造反者辩护的理由
很多父母为孩子不听话的行为头疼不已,实际上,幼儿心理学家认为,父母的这种担心有点多余,因为过了2岁的孩子,本来就处于反抗阶段,无论你多么权威,只要不合他胃口,他就会反抗到底。用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话来说,这个时期叫自我中心时期。
曾有专家做过这样的研究:将2岁至5岁的幼儿分成两组,一组反抗性较强,另一组反抗性较弱。结果发现,反抗性较强的幼儿中,有80%长大以后独立判断能力较强,反抗性较弱的幼儿中只有24%长大以后能够自我行事,但是独立判断事情的能力仍比较弱,常常依赖他人。因此,专家认为,反抗行为有时候意味着孩子有其独立自主的想法,不受干预也不受支配,这正是孩子发展判断力的良好时机,值得父母重视。若只一味要求孩子服从你,那么他的判断力自然就难以发展。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幼儿的反抗其实是在拒绝父母太具体的照料,比如他想自己穿鞋,自己用筷子,自己洗手绢等。如果是有语言表达能力的4~5岁孩子,他可能会说:“我自己穿鞋可以吗?”“我自己洗,不用帮忙。”但是语言能力还十分匮乏的2岁幼儿,只会说“不要”和“自己做”,很难把自己的想法传达给父母,而被误以为是在“反抗”、“任性”等。其实孩子并不是毫无道理地抵抗,他们只是在坚持自己的主张。如果这些主张得以实现,对于孩子“自我”的确立非常重要。
帮助孩子确立“自我”
对于2岁大的孩子,反抗不是什么坏毛病。做父母的为何不能突破传统的束缚,勇于接受孩子的想法,甚至容许他反对你的做法呢?如果这时候你能够想到:孩子的反抗并非反叛,而是一种表达他自己的方式,你是不是会放下你的虚伪的自尊,接受孩子的想法呢?
a、允许孩子造反 
幼儿到了2~3岁的时候,好像天性促使他们自己做决定,不允许他人的干涉。这正是“造反有理”的时期,爸爸妈妈们既不要过多地干涉孩子干什么,也不要催促他们做什么。当孩子特别想要自己脱衣服或者穿衣服的时候,父母就应该放手让他们自己去穿;孩子洗澡时,爸爸妈妈应该尽量让他有充足的时间在澡盆里玩耍;吃饭时,爸爸妈妈要让他们自己吃,而且不要催促他。如果他不愿意听从大人的建议外出散步或者回来睡觉的话,也不要用生气的语言呵斥他们,而要多说一些有趣的事情来引导他去按照大人的话去做。
b、鼓励孩子合理的造反行为
前面提到的,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追踪调查:在2~3岁孩子中各抽出100反抗性较强和几乎没有反抗性的孩子,追踪调查他们至青年期的情况。结果发现,在反抗性较强的100个孩子中,84人意志较坚强,有主见,有独立分析和判断事物作出结论的能力;而在反抗性较弱的孩子中,只有26人意志较坚强,其余的遇事都不能独立承担任务,作出决定。由此可见,孩子的反抗行为并非是一件坏事。只要他反抗得有理有据、合情合理,那么这种行为将有益于他以后独立人格的发展。
c、制止、转化不合理的反抗行为
孩子的反抗性行为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对于不合理的反抗行为,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态度,而应该引导、转化,可以采取冷处理和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当孩子的行为错误时,父母给予否定或者暂时的不理睬,待孩子冷静之后再说服引导;也可以采取漠视法或者用其他的活动转移他的注意力。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认识到,无理的反抗行为是无效的、错误的。
总之,造反、反抗行为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然出现的问题,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法,以免加剧逆反心理。 
 
二、“第一反抗期”产生的原因
1、产生原因
11孩子心灵的发育过程(现场回顾,父母与孩子一路走来)
0-3个月建立与母亲间的愉快关系和语言的发育基础:
在出生后两个月左右婴儿便有了第一次的微笑,有人把它比喻成召唤妈妈的微笑。母亲对婴儿的这种微笑做出哄逗的反应,有助于建立母子间情感上的愉快关系。婴儿的啼哭则是一种不愉快的表现。需要注意的是,在这时候应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如给他喂奶、换尿布,把他抱起来等等,使孩子重新获得舒适的感觉。这样做会使孩子对母亲产生亲切感和信赖感。婴儿在父母亲切的哄逗下,会渐渐地发出呵呵哦哦的喃语来,这是语言发育的基础。所以,为了促进婴儿语言的发育,在这一时期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相互交流必须多点,尤其是多对孩子说些愉快的话。虽然这时孩子还不能理解爸爸妈妈讲话的内容,但这无关紧要,因为这会对孩子今后的语言发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些不会哄逗、很少对孩子说话的母亲所抚养的孩子,语言的发育总是很迟。当婴儿把小手伸到自己的眼前凝视、晃动,开始自己一个人玩时,请不要去打搅他,让他充分地享受这种乐趣,这是培养孩子自发性的一个关键。 
    3个月-6个月:这个阶段,婴儿在原始感情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更类似于人类的情绪,比如喜、悲、羡慕、妒忌等。大约在5个月~9个月之间,他们会出现或即将出现拽着爸爸妈妈不放的认生表现。认生证明了亲子之间情感的连结已经成功,所以,作为婴儿情绪发育的基础,应重视这种认生。
6个月-9个月:这时候他们一个人高高兴兴玩耍的时间变长了,啼哭的时间减少了,还喜欢爸爸妈妈和自己一起嬉戏、玩闹。婴儿的情绪会在愉快的家庭氛围中安定,身体也会很健康。
9个月-1:孩子马上就要作为一个真正的人起步了。其一,用两只脚站立并开始走路。这就使得父母尽可能地容忍孩子的淘气,因为,淘气对孩子自发性的成长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其二,开始说话。最初他们只能发出妈妈不不这类音,渐渐地语言的数量会增多起来。他们用不时的哭泣、不时的嬉笑来强烈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如果父母与孩子玩耍过少,孩子的情绪发育将受到阻碍,往往会变得很少笑、频繁地吸吮手指,或是出现有节奏地摇动头或身体的怪癖。
1-1岁半:这是个自发性开始出现的时期。孩子一方面时时向父母撒娇,另一方面却什么事情都想自己来做。自发性是使孩子在今后的岁月中能够充满活力地生活下去的非常重要的良好心态。爱护和培养孩子自己来做的热情,应该成为父母育儿的方针之一。这个时期,孩子哭、笑、恐惧、发脾气等情绪的表现变得相当复杂起来。此阶段父母常与孩子一起玩耍,对于孩子情绪的发展、分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很少理会孩子,他将会成为一个木讷的孩子。
1岁半-2:这时的孩子爱跟在妈妈的身后转,对妈妈的信赖感越来越强,喜欢在妈妈的身体上撒娇。对孩子的这种要求,父母应给予充分的满足。此外,这个阶段的孩子,脾气变得起来,只要不顺心,就会发脾气。出现这种情况是正常的,这种状态是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所以不要训斥他,最好以关注的态度让他自己平静下来。
2-2岁半:这是一个反抗心虽已生成,却仍然渴望撒娇的年龄。父母依然应该对此给予充分的满足。当孩子说多起来时,便是到了第一反抗期。这是自发性在顺利成长的标志,而且是件好事,国外的父母听到孩子说会显得非常高兴。孩子想自己来做的愿望变得更加强烈了,应该好好地爱护这一热情。可以让孩子玩玩沙子、搭搭积木,这些活动有助于孩子智力的提高,而长时间地看电视则应尽量避免。这个年龄的孩子对同龄孩子虽然已显示出兴趣来,但还不具备一同友好地玩耍的能力。 
2岁半-3:这是第一反抗期中反抗欲最强的时期。无论什么事情孩子都要用来反抗,很作的。不过要知道,这是一个自发性正在顺利发展的好孩子的表现,所以不要去斥责他。这个年龄的孩子,虽说与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意识已经开始产生了,但最易发生争吵。
3-4:孩子渴望结交小伙伴的心情变得强烈起来,非常愿意与小朋友一块儿玩耍。不想和小朋友一起玩的孩子,可能自发性受到了压制、没有得到自由成长,或者是母子间的情感连结不够充分。这种情况下,父母就有必要对育儿的方法作一下检讨。第一反抗期结束之后,孩子会变得听话了,体谅他人的心理也开始萌生出来了。对于孩子的这种表现,我们应给予热情的鼓励,并加以培养。无表情、沉默寡言的孩子有可能存在情感发育迟缓的问题,因此应多进行亲子间的抚触,以促进孩子情感的发育。在这一时期里,父母对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不要急于求成,要知道,在孩子人格的形成过程中,比管教更为重要的是营造温暖的家庭气氛。
4-5:从这个时候开始,孩子能与小朋友或兄弟姐妹一起玩得非常有生气了。此时应尽量地让孩子在户外玩耍,使出浑身力气的玩耍不仅能使孩子的身体得到良好的发育,同时也有助于其心灵健康地成长。这时的孩子依然处于想用身体来撒娇的年龄。如果用已经不小了的话拒绝他的撒娇要求,会令孩子的情绪变得不安。所以,父母依然应对他的这些要求给予充分满足。这个年龄段,孩子与小伙伴之间的争吵、开玩笑、恶作剧行为开始出现,这是自发性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表现,所以无需责备。
5-6:能够充分地用身体来撒娇的孩子的情绪非常安定,体谅他人的心理渐渐地滋长起来,如对小朋友表示同情,挂念没有来上幼儿园的小伙伴等等。玩耍时非常活跃的孩子,可以认为他的自发性发展得很顺利。这个阶段,孩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已经发育起来了,如果孩子很沉默寡言,或用古怪的表情代替说,则很可能是自发性受到了压抑,因此父母有必要对培养方法加以反省。
12产生原因
国外的妈妈们当听到孩子对自己说的时候会兴奋地跳起来,因为,她们认为这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个标志(2岁左右),说明自己的孩子是健康成长的。而孩子唯唯诺诺、百依百顺并不是好现象,长大以后他可能会成为问题少年,用制造麻烦代替说
当听到自己的小尾巴对自己说的时候,我们的妈妈不要有受伤或者失败的想法。
孩子的否定行为表明孩子开始产生自主意识,试图了解周围的环境,建立自己的好恶观念,表达个人的需求,在现实生活中,经常表现为孩子对妈妈的话说。虽然孩子有自我主张是一件积极的事情,如果妈妈处理不好,也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那么,为什么孩子要反抗呢?
首先,这是因为两三岁儿童在动作能力方面的发展。他们身体活动能力已经较强,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可以自己做。因此他们就渴望扩大独立活动范围,不断尝试去独立完成新的事情。但这些要求往往会受到家长的阻拦和限制,因此就会产生反抗。 
其次,这是因为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原先,儿童还不能区分自己的意愿和别人的意愿。现在,他们已经清楚地知道哪些事情是让“我”做的,哪些事情是“我”想做的。因此,他们就想顽强地表现自己的意志。但是这种表现往往与成人的规范相抵触,于是孩子就会有挫折感,从而导致反抗行为。
第三,这是因为两三岁儿童在许多方面发展得不成熟。两三岁儿童的情绪控制能力还很弱,一旦他们感到不满,就会以直截了当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吵嚷、哭闹等。他们不会像大些的孩子那样用拐弯抹角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因此往往被大人认为是故意作对。其实,他们无非是忠实于自己的想法,并非针对某个具体的人。两三岁儿童的思维发展水平也还不高,他们的思维缺乏灵活性,因此常常显得死心眼儿。他们的时间概念还不强,因此哪怕告诉他只等五分钟他也不能忍耐,凡想做的事情必须立即去做。这些都会导致儿童的反抗行为。
感觉没说完似的,不过了解孩子各个阶段的心理发展历程,对付天使或是小魔头容易多了不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心细如发
后一篇:适时,实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