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导学案(含答案)
(2014-10-21 07:18:28)
标签: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 |
分类: 教学资源 |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
【学习重点提示】
1.
2.
3.
【自学导学】
1. 知识链接:
(1)吴均(469~520年),字叔庠(xiánɡ),吴兴故鄣(今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人。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好学有俊才。诗文自成一家,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诗中常借自然景物以排解苦闷抑郁之情。
(2)写作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因而,不少知识分子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书信。
(3)骈体文:魏晋以来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体。在声韵上,则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
2.熟读课文,尝试背诵,并根据表中要求完成自学作业。
段落 |
认 真 抄 写 原 文 |
解释重点词语 |
翻 |
一 |
|
风烟俱净 任意东西 天下独绝 |
|
二 |
|
水皆缥碧 猛浪若奔 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千转不穷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 疏条交映 |
|
【学习研讨】
一、感受结构之美:
1、初读此文后,你认为这篇文章从应用范围及标题形式看,它属于什么文体?从文章内容上看,又属于什么文体?
2、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全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3、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第1小节:
第2小节:
二、感受意境之美:
1、请用几个词来形容水的特点,并说说作者是如何写“异水”的?
2、请用几个词来形容山的特点,并说说作者是如何写“奇山”的?
3、作者抓住了树木的什么特点来写?是否有写树木的必要呢,谈谈你的想法。
三、感受志趣之美:
1、我们可以从文中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志趣?
2、作者为什么发出“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慨呢?
四、感受语言之美:
要 求:结合文中对应例句加以说明。
①形声兼备。
②虚实相间。
③动静互见。
④骈散相间。
四、拓展生成:
你认为富春江最美的是山,还是水?结合课文内容,如水之清、水之急,或山之形、山之声、山之光,把你认为最美的一点,用优美的散文语言描述出来。
示例:我喜欢富春江水的清澈。你看,青碧如玉的江水就像浣纱女子的清澈的眼睛,让人爱慕,即使是千丈之外,依然可以看到心底的纯洁!那些流浪的鱼儿,游走在生命的潮水;那些细小的卵石,如手指上的钻戒,铺垫在河底,闪着幸福的光华,清晰可数。
当堂检测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
A、蝉则千转不穷(尽)
C、横柯上蔽(隐蔽)
2.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
A、从流飘荡
3.下列加点字不是虚指的是(
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C、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4.下列加点的词不能解释为“全”或“都”的一项是(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5.文中从侧面表现水清澈的句子是:
(1)视觉上的对偶句
(2)听觉上的对偶句
(3)表达效果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l、C
巩固提升
一、选择.
1、对“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选出不是对偶句的一项(
3、对下面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4、关于本文抒发的思想感情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BCD】
二、指出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的不同用法。
三、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二①蝉则千转不穷(
③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至
)
三(1)天下独绝
(3)皆生寒树
四、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2.选文甲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势的,《三峡》一文也有一处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个句子是:
3.翻译句子。
②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总结两文在写法和主题上的共同点。
5.根据乙文回答下列各题
(1)本文虽未提到所描绘的究竟是何处之景,但我们仍可从文中景色的清丽明净看出作者所描绘的是
(3)作者对所见之景的直接评价为“
【1、①左右 ②比高远 ③穷尽 ④具备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①像鸢飞到天上的人(为名为利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②早晨的雾气快要消散了,猿猴和鸟儿不停地叫着。傍晚的太阳快要下山了,水里的鱼儿争着游来游去。
4、写法上都是抓住山水景色的特征,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进行具体描绘。语言简洁、辞藻华丽,大量使用对偶,充满美感而富有内蕴。
主题上都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
5、(1).三峡
(2)“乱鸣”描绘晓雾消散后禽鸟之乐。
(3)欲界之仙都
五、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zi,黑色)衣而返。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选自《列子》)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1)天雨,解素衣(
(3)其狗不如(
2.翻译下列句子。
(1)衣素衣而出
(2)迎而吠之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停顿两次)。
向
4.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是怎样悟出来的?
【1、(1)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