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时代手写为什么依然重要?

标签:
it |
我第一次察觉事情有点不对头,是在某月付房租的时候。当时,在线转账已经来不及了。所以,为了把钱及时交给我的房东,我必须做一件不同于平日的事情。我拿出我的支票本,抓起一支笔,开始写日期。
这种感觉挺奇怪的。我的手有点抽筋,书写数字和字母时略微有些不适,但依然可以注意到。我的字写得烂极了。我突然想起来,我其实已经很久很久没有用手写过东西了。
仅仅几年前,我还在床头摆放着一本纸质杂志,在参加头脑风暴讨论会时,我通常会买三包鼹鼠皮笔记本,简单记录讨论的话题。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在过去四五年中,几台小电脑进入了我的生活。渐渐地,我的工作和生活过渡到了一个完全数字化的世界。当我过去为一家报纸管理数字出版事务时,iPad很快就替换了那些开会时使用的笔记本。随后,我离开了印刷世界,完完全全转行到互联网。甚至在我签署兼职合同时,我也只是用手指轻点一下iPad而已。
谁还需要纸张?这样的未来难道不令人惊奇吗?看,更多的推文(tweet)出现了。等等,我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来着?
我们的像素生活
不久,我的文档、杂志、博文草稿和照片就被放入了某种云存储空间中,我使用任何一种设备(我至少会在床头放一部这样的设备)均可随时进入,也就是说,应用程序代替了纸质期刊和闹钟。我不再把“待办”事项记录在纸上,而是把重要事项输入手机中的“日程提醒”应用之中,它会自动地与我的iPad和笔记本电脑实现同步,每种设备随后都会在同一时间发出嗡嗡的提醒声,甚至可以替我做出选择。
你如果仔细想想就会发现,这一切非常神奇。然而,尽管这种数字化变革的确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以前难以想象的便利性和效率,但有些事物可能已经消失在了所有这些数字噪音之中。至少,我本应该能够从容地写下那个该死的日期。
把一只脚放在“指针报时世界”
在我第一次见到我的女友之后,我们时常一起在咖啡厅工作。尽管她经营一个非常受费城当地人欢迎的博客,长时间泡在互联网上,但我发现,她并不像我这样如此深入地陷入数字世界之中。
当我在咖啡厅敲打我的笔记本,并不时地使用一下一台支撑起来的iPad时,她合上了她的MacBook,打开一本笔记本,开始记录看似非常重要的笔记。她甚至还有一本纸质记事本。总之,她刻意避免使用“互联网日历”(iCal)和“日程提醒”等实现云同步、能够感知地理位置的数字设备,转而使用一种显然更老派的东西。
到了此时,我已经决定更频繁地用手写东西。当我这样做时,我发现我能够远离提醒铃音、拥挤的收件箱、社交媒体状态更新,以及不断繁衍的浏览器标签的干扰,更好地专注于手头正在从事的工作。
看到另一位数字化时代的公民用钢笔在纸上写字,而且同样有效地(如果不是更加有效的话)完成工作,只不过进一步证实了一个我已经明白的道理:我们的生活不应该完全被某家公司的云计算技术所笼罩。就提高工作效率而言,我们所需要的,并不仅仅是应用程序。
书写与打字的科学
几年前,媒体上有不少文章在讨论手写的科学。事实证明,当我们用手写字时,大脑的运行方式是不一样的。相较于打字,手写时,我们的学习效率更高。这完全讲得通。
我早就发现,当我在一本纸质杂志上用笔写下我的所思所想时,那种心理感觉与我把自己的感想录入电脑中,是完全不同的。
我当时认为,这或许与人在纸上写字比在互联设备上打字时思想更加集中有关。但事实证明,其中的原因不止于此。
生活骇客网站(lifehacker)解释称:
手写能够刺激脑底一群被称为网状激活系统(RAS)的细胞。网状激活系统如同过滤器,能够对大脑需要处理的一切事物进行过滤,从而强化你当下正在积极关注的事物(也就是被手写这一动作置于最优先位置的事情)的重要度。
与此同时,过去几年间进行的一系列研究显示,相对于数字化方式,当学生用手写字,用手画图形时,他们的学习效率更高。
技术能够补充我们不完善的大脑,使得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更有效率。就个人而言,我依然喜欢用“日程提醒”应用的铃声提示我做几天前计划要做的事情。
在某些方面,所有这些技术的确对我们日益复杂的生活起到了辅助作用。在技术的帮助下,我们能够更加容易地驾驭各种事情,更加方便地与他人保持联系,还可以毫不费力地发现新地方。
但正如慵懒地翻阅一本用树木做成的书籍或播放一张黑胶唱片,依然是一件特别美好的事情一样,我们看重工作效率的生活依然应该为指针报时留下一片空间。没错,把你的Evernote账户与Dropbox或Gmail邮箱链接在一起的IFTTT应用衔接服务看起来非常酷。但你也不要忘了时不时地拿起你的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