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卢梭儿童观理论基本内容及其启迪

(2019-09-25 13:28:00)

卢梭儿童观理论基本内容及其启迪

幼儿教育是现代教育的起始阶段。18世纪,卢梭提出的儿童观对现代幼儿教育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卢梭在论述中提出尊重儿童、解放儿童,把儿童从传统的师生关系、家庭、社会期望中解放出来,形成了全新的儿童观,这种儿童观在当今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儿童观是指人们对儿童的看法和态度,即我们怎么看待儿童、如何认识儿童、如何对待儿童。[1]不同时期和不同意识形态下产生的儿童观是不一样的。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提出的儿童观对全世界的儿童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当今的儿童教育仍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值得深入研究。当前,很多国内的教育工作者仍然没有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本文从卢梭的儿童观入手,探寻其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

  1 卢梭儿童观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内容

  卢梭在《爱弥尔》中写道:出自造物主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手里就全变坏了。笔者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人的天性是善良的。这种人性观是卢梭儿童观的基础。卢梭在论述自由人的天性中指出,要给予儿童自然的教育,让儿童的天性在自然条件下自由发展。

  总结卢梭的儿童教育理论,其核心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儿童就是儿童

  儿童就是儿童,要承认儿童生活的价值。从现在的儿童心理学方面来说,就是不要轻视或否定儿童的做法,致使儿童在童年享受不到应该拥有的欢乐;不要让儿童的生活蒙上成年人生活的阴影。这种观点对于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儿童的生活是有价值的,童年就是儿童极其珍贵的财富,任何人都不应当以任何方式去剥夺这种财富。卢梭认为:我们对于儿童是一点也不理解的,对他们的观念错了,所以愈走就愈入歧途,最明智的人致力于研究成年人应该知道什么,可是却不考虑孩子们按其能力可以学到什么,他们总是把小孩子当大人看,而不想想他们还没有成人呢。”[2](本文以下引用皆出自《爱弥儿》)卢梭认为,儿童区别于成年人的特性就是发育不成熟。教师应当设身处地地为儿童着想,不能脱离儿童对于事物的认知和看法,要把儿童当作儿童,而不是以成人世界的观点束缚、否定儿童,这就是尊重儿童的表现。卢梭在尊重儿童的基础上提倡儿童的率性发展,从现代教育的角度来说就是主张儿童自主发展,不要过多干预,良好的教育是需要的,但必须适合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

1.2 儿童是发展变化的人

  童年在人的一生中占有独特的地位,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卢梭认为:每个年龄、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它适当的成熟时期。儿童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特点,不同时期的教育方法应该是不同的,这样才能给予儿童适合自然发展的教育方式。把儿童看做一个独立的个体,就是在不同的时期给予其不同的教育方式。卢梭指出,应该把属于儿童的东西还给儿童,他反对以为了儿童将来的发展为理由,违背儿童的发展规律。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本质上是为了保证儿童的天性不受伤害,儿童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朝着不可预知的方向发展,所以对待不同时期的儿童的方式也应该随之变化。在婴儿期,主要是锻炼儿童的身体,让儿童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下成长。在儿童时期,主要是锻炼儿童的感觉器官,为其进入少年时期打下基础。而在少年时期,主要进行的是智力和动手能力的教育,智力教育是要培养儿童获得知识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动手能力则是让儿童在活动和工具的相关技巧学习中锻炼身体,增长对事物的认知,让心灵成长。青年时期主要进行道德教育,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儿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儿童善良的情感,让儿童形成对事物和自身的准确认识。

  1.3 尊重儿童的快乐

  卢梭认为:我们的痛苦正是产生于我们的愿望和能力不相称。对于儿童来说,儿童获得快乐的原因是因为他们自由,当儿童受到了外来因素的干扰时,就难以自由地选择和自由地生活,这样就会造成儿童的痛苦和不幸。卢梭主张保持儿童天生的自然状态,让儿童无拘无束地展现自己的想法和兴趣,让儿童遵从内心的想法,帮助他们认识、发掘自身的能力。从儿童的快乐出发,让儿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生活,让儿童在不受束缚的情况下自由展现自己的想法和意志。儿童在自由的状态下,能力和欲望的差别越小,得到幸福的可能就越大,精神上是这样,身体上也是这样。卢梭从顺应儿童天性的观点出发,提出了着名的自然后果教育方法:当儿童戏水弄湿了衣服时,成人不必立马就给儿童换上新衣服,而是让儿童穿着湿衣服,感受湿衣服的不舒服。卢梭的自然后果教育方法倡导:儿童自己悟出来的道理要比通过成人说教得到的道理效果好得多,并且能给儿童带来成就感,让其体会到快乐和幸福。

  2 卢梭儿童观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卢梭的儿童观对现在的儿童教育具有深远的影响,是世界教育思想的里程碑。卢梭呼吁保护儿童天性、尊重儿童、让儿童的个性得到发展,其教育思想影响了后来的很多教育家。德国思想家康德认为,卢梭的思想揭示了人性发展的规律。卢梭的思想从自然主义出发,其观点具有人文价值和理论价值。但是,从卢梭的《爱弥尔》问世至今,儿童教育的观念和方法却仍处于发展阶段,今天的儿童仍在学校、家庭里承受着学业的压力,儿童仍是非自由的状态。从当今的社会情况、家庭情况、学校情况来看,儿童的基础教育成了升学教育和应试教育,为了孩子的起跑线更高,家长和学校不停地让孩子学习与自身天性不符的技能,儿童的个性受到严重的压抑和损伤,丧失了童年应有的乐趣和幸福。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解放儿童的头脑,让儿童学会思考,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解放儿童的双手,加强儿童的动手能力,让儿童在活动中学到新知识和对事物的新认识;解放儿童的眼睛,让儿童学会观察事物,从自身角度展开对事物的思考;解放儿童的嘴巴,对于儿童来说,没接触过的事物都是新鲜事物,要让儿童拥有言论自由,特别是提问的自由;解放儿童的空间,不必把儿童禁锢在狭小的校园、小社会团体里,要让儿童充分接触自然;解放儿童的时间,让儿童拥有自己的时间。[3,3]这六大解放继承并发展了卢梭的儿童观,使儿童的创造力、个性得到发展,同时也与新的儿童教育思想相吻合。

  卢梭的儿童观呼吁保护儿童的天性,尊重儿童的自主发展,对儿童进行适当的引导,不加以过分的干预,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进行针对性的教育。目前社会竞争激烈,许多家长把儿童的自由和生活紧紧抓在手心,导致儿童的童年生活进入被安排的状态。因此,树立科学的儿童教育观,对于社会和家庭都非常重要。

  卢梭主张要对儿童进行自然教育、事物教育、人的教育,针对不同年龄的儿童,使用不一样的教育方法。摒弃死读书,读死书的教育观点,要让儿童在实践中学习知识,让儿童面对大自然的书本,根据自身的感受和观察来扩展认知,让儿童自由、主动地探索学习。

  综上所述,卢梭的儿童观崇尚自由、平等、自然,主张顺应人的天性,尊重人的发展规律,不仅在当时有重要的批判作用,同时适用于今天的儿童教育。卢梭的儿童观具有跨越时代的教育意义,虽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对其观点的合理借鉴,仍能对未来的儿童教育产生重要的影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