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的实施融入一日生活中 学习心得
(2017-05-06 15:01:27)《指南》的实施融入一日生活中
学习心得
本学期,我们在幼儿园领导的带领下,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关于指南怎么实施,怎么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我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我受益匪浅。
指南提出,树立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教育理念,要综合利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来实施教育,达成课程目标。关注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倡导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个别活动、区域活动、小组活动、集体活动等形式有机结合,把游戏、参观、实践、探索、操作等作为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克服教育形式和内容上的“成人化”和“知识化”倾向。这段话充分说明了幼儿园教育不仅仅只是对幼儿知识的传授,也不仅仅只是在课堂上对幼儿讲大道理,而是将生活融入教育,将教育融入生活,这与著名学者陶行知的理论核心“生活即教育”很相似。其实,学习《指南》最重要的莫过于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实施了,文章《如何将指南的实施融入幼儿一日生活之中》给了我们最好的解读。
文章从两大方面阐述了观点,即:为什么要把《指南》的实施融入一日生活之中和怎样融入。认真阅读后对自己一些不太明白的地方有了初步的理解。在为什么要把《指南》的实施融入一日生活之中这方面给我感触颇深的是:珍视幼儿生活的独特价值。其实,这方面我们都能理解,但是在我们自身的教育行为中往往是最易忽视的。珍视幼儿生活的独特价值是世界幼儿教育的共识,课件它的科学性和权威性。这也正是“以人为本”的幼儿教育的基本特征体现所在。文章以一些生活环节为例,向我们讲述了这些生活环节中所存在的各领域的教育价值。这些实例我们教育者普遍存在的,但是有时我们往往不能很好的抓住其中的教育价值,失去了教育的意义,我细细品读其中的每一句,体会其中的意义,感触颇深。
生活中学习的知识是琐碎的、不系统的,所以当我们教师在刚接触到幼儿的时候应该对幼儿进行一下幼儿园生活的常规训练,如“排队、喝水、上厕所、上课”等,同时也要根据个别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及时的指导或者请家长配合教育。在教育幼儿常规学习的时候我们教师要善于抓住“幼儿的突发事件”,及时教育,例如在我们小班的时候,刘明涛小朋友玩椅子时不小心把自己的舌头咬破了,在对他进行医疗处理后我们就针对他的这个例子对班级里的孩子进行了“小椅子怎么坐”的教育,直到现在一提到他这件事情,坐端正这个效果还是很好的。但是我们一定不能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混为一谈,两者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在幼儿园教育中更多的是可以培养幼儿的独立人格与群居学习、交往能力,对他们今后的小学学习和走上社会有着很大影响。
在怎样贯彻和实施《指南》融入一日生活中,提到了现在的幼儿园教育普遍存在“重上课、轻生活环节”的现象。相对而言对他们的“吃喝拉撒睡”还有“游戏”环节显得没那么重视,觉得那个应该是幼儿的本能。这是错误的观念,所以我们教师应该转变观念,以幼儿为本,重视起幼儿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全面地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不仅为幼儿上小学做好准备,更要着眼于他们一生的可持续发展。
在实施《指南》时,我们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
2.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3.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4.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
我会将指南的精神贯彻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为幼儿营造一份美好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