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明南词 《风雪山神庙》
(2015-11-27 14:00:59)根据1950年代周廷发先生演唱录音整理
【点绛唇】祸起萧墙,颠沛流亡,望家乡,两泪汪汪,几时申冤枉!
(林冲念定场诗)天寒地冻雪花飘,朔风扑面似剑刀,行旅萧瑟绝人迹,英雄落魄气冲霄。(林冲白)俺,林冲。只为今日天气严寒,朔风凛冽,大雪纷飞,所以俺在酒店中,饮酒御寒。此刻,再带些酒肉回来,不免待俺回转草料场去。你看,好一场大雪也!
【三五七】彤云密布在天空,皑皑白雪满山峰,顿时变成银世界,粉妆玉琢一般同。林冲踏雪迈步走,迈步走,枪挑葫芦迎北风,迎北风。行来已到草料场,(啊?!)只见茅屋倒雪中。
(林冲白)啊呀,不好了!大雪将我安身之处压坍,如今叫我哪里歇足?!噢!有了,我不免到山神庙內,暂住一宵便了。
【方调】林冲无奈回转身,冒雪冲风路难行。匆匆来到山神庙,今宵古庙暂安身,举目苍凉心烦闷,借酒消愁愁更深,长叹泪满襟。
(林冲白)哎,想我林冲是——
【靠山调】我林冲可比一孤雁,影只形单更惨凄,犹如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酒入愁肠愁更添,满腹怨恨对谁言,念娇妻,恨小奸,我几时才能归家园?!(转快)林冲正想心头事,来了富安、差拨与陆谦。
(说表)林冲啊,正在饮酒自叹,忽听得外面有噼噼啪啪火烧个声音。连忙抬头,从墙缺介望过去,见草料场起火,要想开门出去救火,又听得庙门外有人谈说。仔细一听啊,却是对头仇人到此。林冲怒从心起,急忙提了花枪,开了庙门,大喝一声——
(林冲白)着!.恶贼,哪里去,我今日断不叫尔等活命也!
【赋调. 紧板弹唱】(前四字为白)此刻林冲,好比猛虎,下山岭,三人一见失了魂,(前二字为白)林冲,先将差拨来刺倒,然后结果陆谦富安两歹人。
(沙袋)
【赋调. 紧板弹唱】(前三字为白)今日里,虽然群枭已伏诛,(前二字为白)但是,元凶未除恨难申。
(林冲白)啊呀,且住!我林冲杀了三人,草料场又遭火焚,叫我如何是好?!高俅啊,高俅!你害得我好苦哦!
【海曲】风萧萧,雪飘飘,怒冲九霄,不杀那,(白)高俅贼,怨恨难消!
【平湖调晓阳调帽子】到后来,【平湖调单盘晓阳调】林冲夜奔梁山去,【落板】会和天下众英豪!
说明:《风雪山神庙》是四明南词名家、甬剧改革先驱周廷发先生的代表作。取材于家喻户晓的名著《水浒传.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节。
这部作品共有唱词三十八句,由多种曲调连缀而成,间有说表。结构上具有典型的四明南词特点,且词句精炼生动,寓景于情,加之周廷发先生韵味苍凉、感情充沛的演唱,又辅以精妙绝伦的江南丝竹音乐伴奏,使整部作品成为有极高艺术水准的珍品。查阅相关资料,这部作品恐是周廷发先生存的唯一录音资料,更使其成为不可多得之绝品。现根据录音,通篇记出。
曲调说明:
【点绛唇】:四明南词艺人吸收自宁波昆曲。与高腔似有渊源。为京剧、四明南词、苏州弹词等多种剧(曲)种吸收,多用于英难、武将、官长出场时。
【三五七】:四明南词艺人吸收自宁波乱弹。亦为绍兴大班(绍剧)、东阳班(婺剧)、越剧所用。曲调因曲牌《忆江南》之词格而得名。例,绍剧《倭袍. 王六诉情》中,王六唱句的断句:提起了/朝奉出外游/三朋四友上扬州。从上述内容可看出曲调名称之渊源。但各剧(曲)种在吸收融化时常常突破上述的断句规律,《风雪山神庙》中的【三五七】就是一例。
【方调】:又称【风调】,一般共有六句,多为七字句,末尾常在唱完七个字后,加上五字作结,颇具特色。
【靠山调】:又称【拷三】,据相关资料,可能与苏滩、评弹有关。
【赋调】:四明南词正书中最常用的曲调。因常用以演唱各种赋子而得名。《风雪山神庙》中,因情节发展与人物情感变化的需要,采用不同于一般【赋调】或是【紧赋调】(【紧赋调】是【赋调】的流水板,常以半说半唱表达人物急切、紧张等不平静的情绪。)的紧板弹唱,起到使听者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
【海曲】:又称【汉曲】,亦为苏滩、苏州弹词所用,源流莫衷一是。多用于表现悲愤、苍凉之情。
【平湖调】:四明南词最早的唱调,用在开篇中以音乐伴奏一唱到底,是为【连平湖】。用在正书中,可在唱句中夹以说表或人物白口,是为【散平湖】。另有据【平湖调】发展而来表达人物激动情绪,半说半唱的【紧平湖】。《风雪山神庙》中,所用的是【平湖调】的(单盘晓阳调)。(晓阳调)是行腔高亢、挺拨的特殊腔句。有七字连唱为一句的(单盘晓阳调)与四、三句式,前四字作断句的(双盘晓阳调)。(晓阳调)前常有附加词,称(晓阳调帽子)。
以上各种曲调,多为甬剧吸收。
在甬剧的发展过程中,四明南词中的【平湖调】、【赋调】、【慈调】、【缓二簧】等曲调均为甬剧吸收,丰富了甬剧的音乐和唱腔。2015年12月1日宁波甬剧节就要开幕了,我无法前往宁波观看演出,今番整理出四明南词《风雪山神庙》的文本,用以聊表我对家乡的一片情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