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课型解读

(2016-03-01 09:18:58)
分类: 教研主题

各位老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课型”是基于数学自身的特点、基于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更基于数学课堂的教学实践提炼总结而来。它来自于实践,又用于实践,并将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完善。在第二届“优课”活动之前已下发学习,鉴于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在市级赛课之前,我们再组织学习,以统一认识,更好的运用。

    小学数学基本课型主要归纳为新知探究课、练习巩固课、复习提升课种基本课型。

为了有效落实新课标要求,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结合以往成功的教学案例,现就各种课型的基本教学结构解读如下:

一、新知探究课基本教学结构:

新知探究课是以建构新的数学知识体系、技能与方法为主要内容的课,它是整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体系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课型。新知探究课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分为: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课型解读新知探究(概念)课

新知探究课      新知探究(计算)课

新知探究(解决问题)课

三种课教材内容不同,但基本教学结构相同,一般均分为五步:

    1、情境导入,目标导学。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创设问题情景,为学生制造认知上的冲突,了解学习的价值,激发迫切的学习欲望,为学习新知做好心理和知识上的铺垫。

继而揭示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白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什么,怎样学,达到什么程度。从而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目标展示的时机要灵活,讲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学习目标的制定要准确具体,言简意赅,突出“学习”二字,不可与教学目标混淆。

2、自主探究,合作展示。

此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核心部分,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学生个性、激发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此环节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是学生独学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和尝试,对问题形成自己的想法。独学时,要给学生在方法上做好引导,学习时间要充足,不应少于“三学”的三分之一。

二是学生对学和群学。没有独学的合作一定是低效的合作。在独学的基础上,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见解和困惑,小组成员或同桌相互交流收获和疑问,互相帮助和启迪,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是新课堂最快捷高效的一种合作学习形式。

三是学生展示。在学习小组合作讨论的基础上,让各小组发表观点,争辩、质询、接受、吸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透彻,同时促进学生辨析、推理以及表达能力在其中得到训练和提高。

3、释疑解惑,点拨提升。

当学生的交流取得一定进展时,教师应该及时加以肯定和表扬,不断引导学生理解领会知识,掌握方法和技能。此中,教师必须做到|“五不要”。学生能读懂的教师不要教,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要说,学生能做的教师不要做,学生能探索的教师不要代替,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不要暗示,切忌满堂灌。另一方面教师的点拨要点拨“明白”,该示范时要示范“准确”,该精讲时要讲解“透彻”。 做到启而能发,发而能导,导而能活,活而不乱,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4、巩固拓展,当堂检测。        

作为数学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是进一步巩固知识、深化知识、由知识转化成能力、提高学生应用水平、减轻学生课外作业负担的有效环节。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挖掘并提供创新素材:设计有针对性、代表性的练习题组(基本题、变式题、拓展题、开放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应用、深化问题,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与提高。

5、总结回顾,评价反思。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孔子对学与思的经典阐述。学生在不断的反思当中,提升问题,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课程结束时可以再现学习目标,使学生对照目标反思自己的收获和不足,以便师生即时查缺补漏。也可以由师生共同总结一节课的内容,建立整节课的知识结构。

二、练习巩固课基本教学结构

小学数学中的练习占了整个小学数学教学时间的很大比重。数学练习课是以学生独立练习为主要内容的课型,它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练习课的教学结构一般分为四步:

1、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教师课前要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自然引入课题,使学生明确所要练习的内容和练习的具体目标。此环节一般控制在2分钟左右。

2、基本练习,寻找缺漏。

本环节要求教师要选择或设计一组基础练习题,练习题应与教材例题紧密结合。这一环节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结对交流,帮助有错误的学生寻找知识的缺漏之处,及时帮扶过关。此环节一般控制在10分钟左右。

3、综合练习,拓展提高。

本环节要求教师选择或设计一组综合性的练习题,练习题应体现知识的纵横联系,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这一环节先由学生独立思考,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思考也会产生一些疑问和想法,这时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求教师要积极深入小组中间,了解各组解决的情况和遇到的不同问题及共性难点问题,然后选取有代表的解答方法或问题进行展示,由小组代表进行汇报或提出疑问,教师组织学生围绕这些共性问题、难点问题再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从而引发师生间、学生间对主问题更深入、更热烈的交流探讨。在集体展示和合作探究后,学生会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适时改错,总结反思同类题型的解题规律,加深学生的认识。此环节一般控制在20分钟左右。

4、检测反馈,评价反思。

    为了更全面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课堂结束阶段,可以根据前面出现的错例,设计适当的检测性练习题让学生独立练习。为确保大部分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题目难度和数量要控制好,同时设计一些符合学生心理特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拓展题,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活起来。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应用意识,同时拓展学生思维,但教师要及时总结学生的过关情况。此环节一般控制在8分钟左右。

三、复习提升课基本教学结构

    复习提升课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强化对知识的记忆,并使知识系统化为主要任务的一种课型,也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基本课型,通常可分为: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课型解读                单元复习提升课

复习提升课     

                分类复习提升课(适合期中、期末)

对于小学数学复习提升课我们定位为:通过知识梳理,形成知识网络;解剖重难点,找出解题关键,探索解题策略,提炼数学方法;实践应用,感悟知识内在规律,提升认识。复习提升课一般分四步进行:

1、情境导入,展示目标

1出示复习目标并解读目标

   2出示复习提纲:复习提纲的设计要从教学实际出发,要将复习目标细化为具体问题。要体现基础性和渐进性,体现本节重难点,要有梯度,语言简洁明了。

要对复习的时间、内容、方法、标准、检测提出明确要求。

2、阅读教材,理清脉络。

梳理知识是把所学知识通过系统的归纳和整理,使其条理清晰,脉络分明。一读教材,罗列知识点;再读教材,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用知识树、表格、框架形式将这种关系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三读教材,回顾每个知识点的具体内容,将知识树上的每个知识点补充完整,使知识树结出饱满的果实。

3、精练习题,提炼方法。

围绕知识点精选训练习题,习题的设计在内容上要“全”,在形式上要“精”,在方法上要“活”,在时间上要“足”。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变幻莫测,但又万变不离其宗。收到触类旁通的效果。不断变式,让学生充分体验变式中的不变,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发现解题规律,提炼解题方法。

4、实践应用,反馈提升。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的重要体现。在整理和复习教学的最后,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巩固知识,加深理解知识,提升学习能力。

当然,教学模式只是基本教学流程,教学时还要结合具体内容和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切不可千篇一律,死搬硬套。比如:复习课教学对概念课、空间图形课通常是先梳理后练习,对计算课则是以练习为主梳理为辅,解决问题课则是边练习边梳理。

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利波特一样,希望我们老师在学习、领悟课型模式的同时,更多的针对教材、针对学生、针对课堂有自己更多的思考,更好的挖掘、发挥自己的潜能,把握好高度、角度、尺度,一样的教学内容上出不一样的精彩,展现出不同的课堂新风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