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猴子下山》教学反思
(2019-06-20 12:47:23)《小猴子下山》是一年级下册的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了一只猴子下山,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看见兔子就扔掉西瓜,最后一无所获。课文通俗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图文结合形象生动。由于本课出现了几个“又(
我时常纠结生字的认读是采取分散识字还是集中识字哪种方式比较好?这节课中我决定用集中识字的方式,在学生自读课文以后,以自主识字的形式来认读。其中的“掰、扛、扔、摘、抱”都是动词,可以用做动作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认读。从课堂上来看,学生非常感兴趣,有的孩子都走到过道上表演了。不过课堂纪律就不好了,孩子们一动起来,纪律就显得有点乱了。
本课的课文语言结构相似,这为语言训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点。让学生在学习中积累运用很重要。本课我通过“小猴子走到(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存在着较多问题:评价语言过于平淡,教学机智缺乏。具有激励性的评价语能给学生信心,也能调动课堂气氛。好的评价语言应该是针对学生所做出的最有效的评价,而不是泛泛而谈的“好”、“你真棒”。在评价的时候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价值取向更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质量和语言规范,引导他们说好语文,用好语文。
并列式课文上到后来往往会出现单调、乏味的现象。本课教学也出现了这个现象。在三、四自然段中可以变化一些形式,如结合练习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可以让学生演一演来反馈他们的成果。
在反思中提高,在反思中积累,经历就是财富,经历就是收获。希望以后能够在总结反思中取得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