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净化论(809)观佛三昧海经(323)
(2023-06-23 16:02:10)
标签:
佛法赞评 |
(佛经原文接上)佛说是语时,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诸菩萨大众,天龙八部,一切鬼神,闻佛说是微妙身相,有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有得阿罗汉者,有种辟支佛道因缘者,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有得无生法忍者。数甚众多,不可称说。
【海印赞评:佛说观佛三昧海经的时候,和尚、尼姑、清信男、清信女,以及诸菩萨大众,梵天帝释天诸天,难陀跋陀罗诸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侯罗伽等天龙八部,一切鬼神,听佛说观佛的微妙身相以后,人与非人有的得了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有的得了阿罗汉,有的种下了辟支佛道的因缘,有的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有的得了无生法忍。得道的人数量众多,不再一一细说。听佛说法的上三道中,有比丘比丘尼清信男清信女,有诸菩萨大众,有天龙八部,有一切鬼神,闻听佛说观佛三昧海经微妙身相,依据自身的根器和依报、福报,以及智慧资粮,分别得了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的果报。须陀洹,是声闻四果中的初果,入流预流,是初入圣道之义;逆流,是入圣位违背于生死之流;断三界之见惑,即得此果。斯陀含,翻译为一来,断欲界九地思惑前六品,还余后三品,是天上人间一度来往之义。阿那含,翻译为不来、不还,断尽欲界后三品之残余,不再还来欲界之位。阿罗汉,翻译为杀贼、应供、不生。上至非想处一切思惑断尽,是声闻乘的极果。因为断尽一切见惑思惑,故而叫做杀贼。既然得到极果,应受人天之供养。一世果报已尽,故而永入涅槃,不再来生三界,故而叫做不生。辟支佛翻译为缘觉、独觉,是三乘中的中乘。初发心时值佛,而思惟世间之法,后得道,身出无佛世,性好寂静,加行满而无师友之教,自然独悟,故名独觉。又观待内外之缘,即内为飞花落叶,外为十二因缘,而悟圣果。《法华经譬喻品》中说:“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殷勤精进,求自然慧,独乐善寂,深知诸法因缘,是名辟支佛乘。”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佛的智慧之名,是无上正遍知、无上正等正觉之义。阿为无,耨多罗为上,三藐为正,三为遍,菩提为道,统而译之叫无上正遍知。新译叫做无上正等正觉,真正平等觉知一切真理之无上智慧。这是佛所得的法,发菩提心者,就是求得佛的智慧。无生法忍,安住于无生无灭之理而不动,是指初地之证名,或为七八九地之悟名。《智度论.七十三》说:“无生法忍者,乃至微细法不可得,何况大,是名无生。得此无生法,不作不起诸业行,是名得无生法忍,得无生法忍菩萨,是名阿鞞跋致。”我们千万不要被一堆名词吓住,自己到了什么境地,自然就会懂得。假若尚未进入预流,想要明白阿鞞跋致,可能有些困难,因此需要我们殷勤精进,其实这也是佛说“数甚众多,不可称说”的原因,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前一篇:为父亲送行(祭文重发二)
后一篇:花果山晒经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