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节课教你读懂孩子》:三段式爱的教育智慧

标签:
读书杂谈 |
分类: 爱读万卷书 |
这段时间高铁霸座男孙某占据了不少流量,看了有关资料,还是个双料博士。这也引发了我们对教育的本质的思考:什么是好的教育?学校里的考分,社会上的权力地位,这些是不是好的教育的标尺?
好的教育应该要培养出怎样的孩子?对自己,对社会又需要肩负怎样的责任?
好的教育,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教育的根基,始于家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健全的家庭教育,不仅仅是爸爸妈妈相爱,家庭和睦就够了。还有许多的教育方法乃至智慧,是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来获得的。所谓,育儿先育己,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从一个人的成长之路来看,家庭教育可以分为童年的亲子教育,青春期教育,以及面对祖父母的隔代教育这三大段,每个阶段都有家长要面对的难题,也有有的放矢化解难题的教育智慧。在刚刚读完的《9节课教你读懂孩子》这本书里,
曾经有着三十多年一线教师经历并致力于研究青春期家庭教育的专家关承华,分别用3节教育指导课,把这三个阶段需要学习和注意的问题讲的很透彻,对为人父母的我们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俗话说“三岁看老”,前六年的亲子教育对一个孩子终其一生的人格发育发展都是最重要的。除了要学习一些成长发育不同阶段的知识,掌握心理和人格建构过程中的规律,顺应孩子成长发育的同时,给予孩子高质量的爱和陪伴。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确立好的方向:我们想要孩子成为怎样的人?
为此,关老师用一只手的五只手指来表示出这“五个标准”:
第一位:拇指,身体健康。
第二位:食指,心理健康。
第三位:中指,品质与人格。
第四位:四指,能力。
第五位:小指,学习成绩,考试分数。
有了好的亲子教育,孩子感受到家长浓浓的爱和信任,自然就会成长为太阳花,主动向阳。他们会追求优秀的自我,源于内在的动力和要求,而不是被家长约束要求。青春期的孩子要面临青春期身体发育,心理趋于成人和独立,有着非常强烈的青春渴望。
前面六年有了很好的亲子关系,传说中的青春期猛兽就不再可怕了,因为青春期隐患已经消除掉了。当孩子可以跟爸爸妈妈亲近,爸爸妈妈也被信任,他可以诉说心事,表达情感,他的所有情绪可以找到安全又良好的出口,也就无须通过叛逆来彰显自己的独立。因为一直被重视,被尊重,孩子也无须通过不良行为来引起关注和刷存在感了。
当然,这个阶段孩子的身心发育特点,除了要很好地呵护,还要懂得顺应,少唠叨,多放手,掌握大局就好,多留给孩子成长的空间。
隔代教育也是我们这一辈家长必须要面对的难题。所谓“上有老,下有小”,无法言说的重担和痛苦。我们常常在讲,原生家庭的伤害。如果我们在自己的童年里不曾被自己的爸爸妈妈正确地爱过,而面对社会压力和时间上的无力,还必须老人帮忙照看孩子。代沟和教育理念时时碰撞,不仅容易产生家庭矛盾,也会让孩子无所适从而间接受到伤害。
关老师也指出,在无奈中求和谐,是一种大智慧。 相互理解,包容,面对孩子有成就感,面对父母没有歉疚感。
在《9节课教你读懂孩子》这本书里,关老师没有讲太多大道理,而是收集了很多事例。一些生活场景我们或许并不陌生,但是从旁观视角重新阅读,也是审视自己,反省家庭教育的好机会。
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正如学习本身。一些道理想通,学会,还要在不断践行中摸索。掌握生命发展建构的内在规律,读懂孩子,了解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长。这是每一位父母的责任,也是自我成长的好机会。可以说,我们借由孩子的到来,学习如何做父母,从而完成了自我的新一轮成长。
后一篇:【七年级】开学伊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