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嘴八舌#】“让年轻人先乘车”是温暖的关爱

标签:
关爱出行 |
分类: 七嘴八舌 |
http://s12/mw690/0038Z7Ougy6MgK21Rur8b&690
21日,武汉江岸百步亭社区12位老人,在公交站旁举牌呼吁年长市民尽量错峰出行,让忙于工作的年轻人先乘车。
65岁的吴慧琼举着写有“让年青人先走”的标语纸牌,向乘客宣传让年轻人先乘车。其他11位老人也举着“照顾年青人”、“错高峰”等标语进行宣传。
吴慧琼介绍,最近她看到有老人与年轻人在公交上争座,甚至发生冲突与不幸的新闻,这让她觉得双方应该多些理解和谦让。“我想请老人们把年轻人当成自家孩子一样照顾。”吴慧琼说,她将这个想法说给老邻居们听,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她们商量后,决定在公交站举牌呼吁,让年轻人先乘车。
“现在年轻人压力大、工作累,我们长辈应尽量不和他们争车抢座。”
“我平常尽量不在上下班高峰时间出门。”参与宣传的老人们纷纷表示,自己退休了,随时可以出门,如果老人们都照顾点年轻人,乘车氛围就会和谐很多。
http://s10/mw690/0038Z7Ougy6MgK2Y0sh59&690
全国各地也不乏老人为关爱年轻人而付诸行动的事例
在现代社会,讲究效率、追求精准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上紧了发条的匆忙步履,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公共交通工具承载着厚重的出行欲望;在僧多粥少的格局下,公交车座位变得“一位难求”。匮乏的资源、激烈的“抢座位”竞争,会从某种程度上扭曲人们的是非观和价值观;由座位引发的纠纷和冲突,已经成为一种见怪不怪的社会现象。
年轻人也好,老人也罢,二者都平等地享受出行的自由与权利。在供求关系失衡的背景下,“让年轻人先乘车”通过错峰出行的方式减轻交通压力,让忙于生计的年轻人优先乘车。“让年轻人先乘车”的背后,既是价值排序的重塑,又是人文关怀的重振。许多人都为此叫好:
http://s15/mw690/0038Z7Ougy6MgK3TTgWae&690
王白玉:对倚老卖老的人坚决抵制,对有行动困难、长时间站立的老人我会主动让座,为倡议“让年轻人先走”的老人点赞。
旋转木马:我老妈退休了,她时常说自己随时可以出门,犯不着跟年轻人挤公交。如果老人们都照顾点年轻人,乘车氛围就会和谐很多。
PuppyJin_n:看到这个话题真的觉得特别的温暖。之前因为上班的地方和住的地方超级远,每次下班的时候,有位置的话超级开心,有老人上车的时候,我也是能让都会让,偶尔特别的累的时候才会纠结到底让不让的问题。老人需要我们年轻人关爱与尊敬,也希望老人能偶尔理解一下奔波了一天的年轻人,这样就很好了。
尽管“让年轻人先乘车”只是一种倡议,并不具备强制的约束力,其中传递的理念和情怀却值得称道。在社会流动迅速的当下,只有做到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社会生活才会少一些摩擦与矛盾,多一些包容与接纳。朴素的“仁者爱人”的人性底色,换位思考的人文关怀,构成了“让年轻人先乘车”的社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