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香港第一代公屋 重现昔日情怀

标签:
香港公屋美荷楼青年旅舍活化历史建筑 |
香港第一批徙置区建筑美荷楼1954年落成,属首批“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项目。10月21日,占地两层的美荷楼生活馆开幕,展览重现了五十及七十年代公屋房间原貌。老居民范建明所坐的这个12平米的房间,是通过他的口述复原的儿时居所,“我们1959年搬到这里,我和父母睡在下层床,哥哥姐姐四个人只能睡在上格床铺。那时候过的很快乐,家家户户都不锁门,有什么好吃的也会邻里分享。”
50年代美荷楼中复原的一个房间。如果家中成员数目不到5名,政府会安排两户人家一起住在同个房间,居住空间非常狭小拥挤。
1200件展品引领市民时光倒流,亲身感受徙置区的生活情况。百余名老居民自发组成导赏团,为观众讲解“公屋鼻祖”在他们心中的集体回忆。
抢厕所是公屋居民的集体回忆,美荷楼生活馆也复原了厕所的场景,重现五十年代徙置区居民320人共享六格厕所的恐怖经历。
一名旧街坊导赏员正在讲解一个70年代美荷楼的房间。美荷楼的旧街坊会常常回到青旅与游客交流,超过160名旧街坊自愿组成美荷楼历史导赏团,为前来的游客介绍美荷楼及香港公屋的历史。
70年代美荷楼房间内景。
如今,美荷楼已经改造成为青年旅舍,。美荷楼青旅共提供129个房间,其中93间为双人间,合人民币540元,面积达到二十余平米,可谓宽敞明亮。电视、吹风机等大小电器一应俱全,小沙发与写字台更能提供闲适的生活空间。两张单人床甚至可以合并成为一张King Size双人床,构思巧妙。
美荷楼青旅提供240元人民币的单人床位。对于独行驴友来说,国际青年旅舍的“合住模式”已经成为年轻人壮游的传统。素不相识的一群人在住宿中结交起友谊,分享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旅途经历,常常会为旅行留下难忘的记忆。这样的8人合住房共有10间,分为男女宿舍,房间内均有独立卫浴间和带锁储物柜。
合住间中的卫浴间,整洁宽敞。
作为国际青年旅舍的旗下组织,美荷楼青旅推崇文化交流,设有充分的公共空间供旅客交谈。
充满怀旧色彩的呼吸冰室、呼吸士多(小店铺)都是游客闲逛和聊天的好去处。小店还遍布叮叮糖、飞机榄、旧照明信片等怀旧小吃和“老香港”设计产品,令游客在居住同时,不知不觉了解了更多香港本土文化。
美荷楼里的呼吸士多。
餐室外的菜单,提供给游客多种选择。
位于深水埗的美荷楼外观。
10月21日,在香港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主持下,位于深水埗区的“活化历史建筑”香港美荷楼青年旅舍及“美荷楼生活馆”正式开幕,并于24日开始试营业。
http://s2/mw690/0038Z7Ougy6DDRVHwidc1&690重现昔日情怀" TITLE="走进香港第一代公屋
http://s6/mw690/0038Z7Ougy6DDRXFM9L25&690重现昔日情怀" TITLE="走进香港第一代公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