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我的故乡》10(童年时家乡的山珍、野果)

标签:
美食 |
分类: 我的故乡 |
文/由共夫
【童年时家乡的山珍、野果】
童年夏天的草甸子上,虽然不敢说是百花盛开,但也有几十种野花五彩缤纷、争香斗艳。如:山芍药花、马兰花、黄花、蒲公英花、苦菜花、牵牛花、野菊花、刺玫瑰花;红的、黄的、粉的、白的、紫的等等。
乡村孩子好不容易盼到了暑假,仨仨俩俩的伙伴欢快的玩耍在草地上,听着从树林传出来的鸟叫声,时不时的弯下腰掠一把江葱或山韭菜放进衣袋里,胳膊上抱着好几种酸浆,一边走一边寻找,一边用手摘下几片叶子放进嘴里嚼着、吐着,又腾出手来采几朵野花快速的插到走在前面女孩的头上……。
酸浆有很多种,但不知道真正的名字,都是大孩子告诉小一点的孩子,一个传一个就都知道了那些酸浆能吃了。
1、狗尾巴料吊子酸浆(不知学名):草本植物;食用叶、穗;有酸甜水汁,然后把渣子吐掉。
2、大扒皮酸浆(不知学名):草本植物,长的一节一节的,长大时有一米多高,尖部有穗。食用时将皮扒掉,嚼食杆里的水汁,酸味十足,然后把瓤子吐掉。
2、阳铁叶子酸浆(不知学名):草本植物;长的像大地上的“阳铁叶子”,最好吃的时候是在一扎高的时候嫩、酸甜。
3、蝲蛄蛋酸浆(学名刺叶酸浆):草本蔓生植物,生长在水边或潮湿的沙滩边上,蔓部和叶柄长有扎人的毛刺,叶子心形,嚼食叶子有酸甜味。
4、草蘑菇:三伏天雨后,第二天到草地上发现有很多蘑菇圈,蘑菇圈小的像大笸箩一样大、大的直径有10多米那样大。采回来后舍不得吃用线穿上挂在屋檐下晒干,留着过年时蘑菇炖小鸡或家里来重要客人吃。
5、雷窝子(不知学名):厚厚的肉,白色的菇面,伞底呈褐紫色。因这种蘑菇在大地里就能生长,传说是三伏天下雨打雷时震出来的,所以叫雷窝子。头部圆球形长相有点像香菇形状,这种蘑菇味道很好吃,采回后用开水焯后可与尖椒、小白菜等炒食,胃肠不好的一次性不要食用过多,也可用线穿起来挂在屋檐下晒干,炖小鸡、炖猪肉吃。
6、地瓜皮:同蘑菇一样也是一种菌类,为蓝藻门念珠藻科植物葛仙米的藻体,又名地木耳、地见皮、地踏菜,《本草纲目》上称为“地耳”。生长在有碱草的地方,形状颜色与单片木耳差不多,每个单片约有一元硬币大些。伏天下雨后即可到野地采集,铺天盖地、黑压压一片,采回后洗净即可凉拌、炒吃、也可晒干留用。
7、菱角子:童年老家凡是有水的小河或水泡子里都生有菱角子,有俩角的、有四角的。因为菱角子长有毒刺尖,不能下水去采,就用木棍绑上麻秧子将菱角子挂上,回家后用水煮熟,用铡刀切开用锥子剜吃菱角瓤,香、甜、面,好吃极了!已经有四五十年没看见、没吃着菱角子了。
8、蛤喇:河蚌。老家屯后三里地处有一大河——呼兰河上游支流;呼兰河是松花江上游的支流与松花江相连,涨大水时两江河水成为一体,江里的鱼窜进呼兰河里,水退后鱼鳖虾蚌都留在了河里。夏天在河里洗澡时顺便摸一些蚌,大个头的蚌椭圆形长径20有厘米,小个头的有8厘米左右大。将蚌壳掰掉,用水涮掉砂子,用木棒把蚌肉砸软(蚌肉太硬,不砸煮不熟),蚌肉炖豆腐、蚌肉炖土豆、酱焖蚌肉等,味道鲜美。那时没见过海,也没吃过海鲜,觉得就是很鲜美的水产品了!
9、淡水虾(河虾):老家一般的小河和大泡子里都生有河虾,河虾在靠河边有草的地方,有时一网就能打上来半斤,打上来洗净后,油炸、炒吃,红红的,我觉得最好吃的是大酱焖河虾。
10、蝲蛄夹(河蟹):学名东北黑鳌虾;东北特产,长的与龙虾相似而小,第一对足呈螯状,嘴角两侧长有护须和两根尖锐的刺针,生活在没有污染的淡水中。在水里的岸边钻洞居住,因为蝲蛄夹视力不好,所以人们很容易捉住它。蝲蛄夹抓回来后,倒入盆中,先撒入一点米醋,让它吐尽腹中污秽,之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捏住蝲蛄尾部往横里一掰,一条黑线(泥沙)随之而出,放些盐水煮或锅蒸蘸调料吃、红焖、大酱焖吃都可以。
11、淡水海螺:与大海中的海螺长的一样,就是螺壳长的薄,一碰就碎。河里、水泡子里都有,用扒网或抬网弄上来轻轻地拍碎,用水将螺壳涮走洗净,酱焖淡水海螺吃。有的地方淡水螺里有染病的虫子。
12、山丁子:学名:山荆子,蔷薇科,苹果属。乔木,高达10米,树皮灰褐色,枝红褐色,幼时枝干有扎人的尖刺。叶片椭圆形,花白色,果实球形,红色或黄色。立秋后采摘,果实成熟后入口酸甜。山丁子的营养成分高于苹果,其中有机酸的含量超过苹果的1倍以上。
童年时的河套有很多山丁子树,秋天放假时与几个童伴偷偷地去(大人不让小孩子去,过河有危险、还有狼)采摘山丁子,一棵树就能摘一二十斤,再摘一些山里红、涨肚黄一凑就好几十斤重,没有筐装,就把两个裤腿用树皮系上,把野果装进裤腿里系好,往脖子上一骑就回家了。其中有没熟透的的野果用棉被包上放到柜子里捂一捂,熟了再吃。现在河套啥树也没有了,有四十多年没有吃过山丁子、山里红、涨肚黄、臭李子了,好想好想进入时空隧道回到童年的时代再品尝一次野果的味道。
13、涨肚黄(学名花楸):
14、山里红:属蔷薇科落叶小乔木,高6-8米,叶互生,阔卵形或三角卵形,边缘羽状5-9裂,有锯齿,叶脉上有短柔毛。伞状花序有小花10-12朵,白色或淡红色,5月开花。8-10月结果,果实近球形,直径约2厘米,皮色深红,并有淡褐色斑点,果实酸甜,可串冰糖葫芦。
15、臭李子:学名稠李子,稠梨,为蔷薇科稠李属植物。稠李为落叶乔木,高可达13米,花5-6月份,果熟期8-9月份。稠李喜湿润肥沃土壤,常沿河边、河谷生长。稠李花白色,且有清香,总状花序,后叶开放。
稠李果可食,成熟的果实为黑紫色,果粒如同芸豆粒大小,果实棘有33%的干物质,含糖量16%,含果胶量0.17%,含类胡罗卜素10.4毫克%,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果肉含汁量多,口感酸甜,在8月上旬果实成熟采摘。三伏天吃臭李子清热解暑。
16、刺玫果:学名刺蔷薇;属多年生落叶灌木,高1m有时达2m;单生或簇生。枝紫红色,有密细直刺,无毛。羽状复叶;小叶5-7(9),椭圆形至长圆形,长1.5-5cm,宽1-4cm。花直径4-5cm,深红色至粉红色,花梗有时有小腺刺毛。果呈椭圆形、长圆形或梨形,具颈,长1.5-2cm,橘红色,光滑无毛。
经分析,刺玫果具有抗衰老、抗疲劳、耐缺氧,多种氨基酸、28种微量元素、大量维生素,改善脂蛋白代谢、降低胆固醇,可以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增强人体免疫功能作用,其中VC含量是其它水果的数百倍,被称为“Vc之王”。
刺玫果花可以提取香精,野刺玫果花香精油是目前最昂贵的香料之一,其香味具有很强的持久性。
17、油油(学名龙葵):不算野果类也不算瓜果类。东北各个地方的庄稼地里都生长有“油油”,只不过是叫的名字不同而已。“油油”有黄色的、有黑色的,秋天成熟时采摘,酸甜酸甜的。
201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