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因水而生,因河而建,因河而盛,因水而荣。远古时期,黄河曾沿太行山东麓向北流,流经今衡水地区,构建衡水平原,并参与了衡水地区历史的塑造。黄河,为这里送来洪水,也带来了文明。
衡水,原是一条河的名字,这条河也称衡漳。“衡漳”一词,源于古老的《尚书》:“覃怀厎绩,至于衡漳 ”,叙述的是大禹治水的故事。2009年版《辞海》,在“衡漳”条目下注:“古水名,《书 • 禹贡》‘覃怀厎绩,至于衡漳’,衡是‘横’的意思,古大河(黄河)自南而北流经今河北南部,漳河自西来东流注之,故称衡漳。”唐代孔颖达注疏“衡漳”一词说:“衡即古横字,漳水横流入(黄)河,故云横漳。”大禹治水奋战多年,历经千辛万苦,将黄河向北疏导到了 “横着的漳河”那里。从此,庞大的黄河水携带着漳河水,一起向北向东北方向流入渤海。
《辞海》还在“衡水”条目下注:“隋置县,以近衡漳水得名。”明崇祯年间《真定府志》“地里 • 河渠篇”载:“衡水,在衡水县西北,隋置县取此。”漳河,原本从山西向东直接流入大海,称之为“横着的漳河”(今河北省与河南省的界河)。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以前的黄河,流经今衡水地区的西部。公元前602年,黄河大泛滥后,离开了今冀州区、桃城区、深州市、武强县和饶阳县地域而改道向东流。黄河改道后,作为黄河最大支流的衡漳河,依旧沿着黄河故道向北流经,直至入海。所以,历代学者在著书时,即将仍在原来黄河故道里流淌的漳河水改称“衡漳”河。【注:“漳河横流”,原本发生在邯郸地区。】
南北朝时期,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 • 卷十》中,有“衡漳”与“衡水”交替称谓的记叙。隋朝开皇十六年(596年),官方在原来的桃县地域设置一个新的县级行政区,县城因靠近衡漳(衡水)河,即以河为名“衡水县”。清乾隆年间《衡水县志 • 艺文志》中,刊载了直隶总督方观承的著文:“衡漳,于元(北)魏时直谓之衡水,从此一水有二名。” 衡水县知事陶淑在《敕建安济桥碑记》的碑文中写道:“衡水县自后(北)魏时以水得名。”又写道“道元注经,衡水以名。”此碑现存宝云寺。现存国家图书馆的清代舆地学家杨守敬绘制的水经注图上,可以看到:标有“衡漳”名称的河道从邯郸地区开始,流经邢台、衡水、沧州和天津地区入海,这条河恰好一千里。衡水,则是唯一依据这条河而域名的县城。1996年,衡水地区在撤地设市时,仍以“衡水”作为市名,顺理成章。
衡水地域的历史悠久,远在秦汉时期,域内已有毛笔和黑墨的制造作坊,形成北方少有的文化产业。秦朝的“焚书”远动,迫使毛亨、毛苌冒险携《诗经》从鲁地北上“饶”地。汉初,文化解禁。毛苌在饶阳县域筑台公开讲演《诗经》。“风、雅、颂”即首先在衡水地区传播和普及,民众享遇经典“早教”。因此,逐渐养成“崇文重教”的习俗。为衡水的“大文化”奠定基础,文学、音乐、工艺、舞蹈、戏剧、学校教育均得以发展。流传至今的笔墨、年画、法帖制作工艺皆为衡水文明的“活化石”;遗存的“儒、释、道”古文著作和学说堪称传统文化“经典”。
唐宋时期,碑文拓印业和木板雕刻法帖拓印业开始兴旺,闻名四方。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大洪水冲坏衡水县城,县城东迁范家疃另建新城。新县城的西关有滏阳河(漳河)流经,建有码头。另有从山东至山西的大道路径县城,衡水县城地域逐渐形成京南重要商业集镇。
明天顺元年(1457年)、万历五年(1577年)和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衡水人先后在县城西关滏阳河上修建过大型木桥、大石桥和安济石桥,畅通了山东与山西的交通。南北河运和东西大道在这里呈十字交叉。县城的衡水桥一带,成为闻名四方的物资交流集散地,俗称“水旱码头”,一度成为衡水地区的交通、贸易和经济中心。
清康乾时期始,衡水文玩商家进入京城琉璃厂文化街,开办逾百家店铺,为京城文玩业的发祥做出了贡献。所以一时间,琉璃厂街又称“衡水街”。清末民初时期,衡水的老白干酒畅销长城内外,绘有衡水安济桥和豋瀛城门的彩色圆形图画,贴在酒瓶上作为商标,随之传遍各地,广大酒民和群众早早就“见识”了衡水的“风貌”。 新中国成立前夕,、衡水专shuji关设置在衡水县城。从此,县城又成衡水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新中国成立后,基本上一直延续了这种格局。1966年开始,勤劳的乡下农民自力更生,将“橡胶加工业”引进衡水,奋斗了十余年,开创了衡水橡胶制品业的新局面。北京内画艺术大师王习三,将鼻烟壶内画艺术引进衡水,也经十余年的发展,成为衡水市重要的文化产业,“衡水内画”闻名全国,内画工艺品走向世界。衡水市辖区内的“大营皮毛” “武强年画”和“安平丝网”,均为古老的传统产业,历史悠久,产品优良。每年一度的“大营国际皮草交易会” 已使大营镇成为著名的皮毛商品集散地;2006年,武强年画已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 • 安平国际丝网博览会”是国际唯一的丝网专业盛会,已成为衡水市对外开放的一个主要窗口和发展的重要平台。红色安平,用革命传统文化史实,铸就新时代青年的精神高地;衡水中学,积极打造特色团队文化,开启责任教育的新水平……
衡水市,在全国同等级的333个城市中,独以特色传统文化和工匠技艺加工而闻名。改革开放后,上海、青岛、重庆、天津、广州、哈尔滨等城市先后用“衡水”一词作为大街或道路的名字。2012年7月9日,ZGhai军“衡水号”导dhuwei舰,在海南省举行入列命名仪式。在河北省地级市中,这是继石家庄jian、沧州jian之后的第三艘以城市而命名的军jian。 康占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