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星学漫谈前言

(2019-08-05 09:55:51)
标签:

七政四余

果老星宗

天星择日

星平合参

中国古典占星

分类: 星学漫谈
                         漫谈前言

 

    中国所有的术数或说所有的学术,古贤留下的精义,基本是大体框架即可。不是前贤不欲说出。而是中国的哲学思想之一,就是这样。即提其纲要,总其关键。当关键的东西理解了,所有的枝节,技法推算等,其实包含其中了。而后人不解,总觉得是不是古贤过于留诀。实际不是这样的。特别是术数,本来更应是这样的,以阴阳,八卦而括天地人物。事以易俗,而惟理即变不变之理。

  是以,前面写了一些七政四余,果老星宗的书籍。也是更多去举示纲要。如《果老星宗入门图示》,除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即直指五行为入门之道。又如《七政传习录》,则直演五行喜忌,生克变化。如《星平合参》则综合种种,又示其易象之要。但是,还是很多人觉得,是不是藏其要诀了。或说,现代社会的人,更喜欢“捷径”。特别是年初时,看了一本其它国家占星书。发现里面更多是我们平时所用的一个个“组合”而己。这些“组合”,居然能成为一个“学”。对我们中国的哲学思想来讲,是不可思异的。但也突然让我明白了或说感受更深了。也许现代人,可能更需要的是这些。或说对于观众,吃瓜众来,更需要这种一个个组合,或一个个小技法,更能让人感受到这个东西的存在感。这也许就是触摸感的力量吧。整体观看大象是一种大匠的必需,而更多的人是从摸开始的,那怕是“象非象”。是以,年初时,打算完结《星平合参》后,提笔写写这些如技法,组合断等的东西。但要写这些东西,对我而言,实在很艰难的。因为这样写法,很容易让人走向不得要领。更容易让人自我忽视大理,然后仅此单凭组合论事。如是往往一盘能对上,到了另一个盘,又似是而非了。加上,这众的人心比之其它学说众更乱,一技流传,或足以乱心人,此或成为无心之过也,这是我一直想避免的。但思前想后,还是决定顺手写一些吧。如郑希诚先生写下谈星奥论一样。也许,这些组合,这些小理技等。真的能让更多有心学的人,能不至产生错觉。则虽或有过,亦可无过吧。是以决定,采用折中的方式去写。即写其中或一个组合,或某个技法,或某一个感悟。但又尽力去更多阐发其大理,只是如此写文会增加更大的难度。所以,只能说尽力而为吧。因为果老精义己在古赋诸篇,是以此篇仍由例为引,希望能让人更直观点。

在此前言里,仍有几点,需要着重说明强调的。一是,此篇所欲说的东西,更多是一些枝节引申,那怕是我欲尽力写成总结性质的,但仍不离其为枝枝节节而己,是以不能去过渡“套盘”,如果五行大理未能深达,特别是易理有缺,这些感悟的理技,总是会时常显得即对又不对的。是以真学的人,需要认真去理达其中理,而不是直接乱对应。而观众类呢,则当成小说去观看就好。二是,因记忆能力有限,有时为了说明一理技,确实无法找到古代命例时,会代以现代假设例。我在此声明,所有的现代命例,皆是假设的,皆是虚构的,如有情节或有相符处,皆是巧合。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