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家长必看|孩子新初一关键阶段如何过渡?

标签:
教育老师思考乐教育讲座初中 |
为何小学成绩优秀,到了初中却急速下滑?
中考新政有什么变化,如何从初一科学规划?
步入初中,必须培养哪些高效方法和习惯?
作为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家长,如果你还没关注到孩子的这些问题,那可要警惕了!初一是孩子成绩的分水岭,稍不注意便会落于人后,之后想要再追赶上其他同学,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将会大大增加。
为了帮助六年级的同学们,在小升初阶段能够顺利的过渡,为之后的中考打下良好的基础,思考乐2020新七年级暑假产品发布会,特邀两位专家级讲师,带来了干货满满的精彩讲解。
新初一 新征程 新挑战
作为中考状元之师的张志诚老师,一开始就为我们介绍了孩子小升初后水土不服的两大常见现象:
1. 在小学,轻松考90分以上;在初中,考80分都不容易
2. 有的学生初中三年学得轻松愉快,最后中考成绩优异;有的学生初中三年学得累死累活,但分数却少得可怜
符合这两大现象的学生,就是我们常说的伪高手。这类孩子通常在小学成绩优异,但到了初中成绩却下滑的厉害,甚至已经十分努力了,但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
这很大部分是由于小升初没有衔接好,张老师认为,小升初衔接比知识衔接更重要的是:方法衔接+能力衔接+习惯衔接。而初一正是培养学习习惯、优化学习方法、训练学习思维的绝佳时期。

初中学习两大重要能力
接下来,张志诚老师就初中学习的两大重要能力:计算能力及阅读能力,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计算能力薄弱的几大症状:
1 运算过程不规范、跳步,急于求成
2 没有检查习惯,做完从来不检验
3 对运算法则不清晰、掌握不熟练
4 看到计算量大的题目觉得烦躁
5 规律技巧性计算题没有解题思路
思考乐初中学科老师们,根据孩子已有的症状对症下药,并设计又快又准的计算能力专项训练,力求极大程度上提升孩子的计算能力。
孩子升上初中,对阅读能力的考验逐步加大,题目的文字叙述较长,信息量大,各种关系错综复杂,考查的知识灵活多样, 既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考查学生的解题能力。
因此,张志诚老师建议孩子们养成圈划习惯,读透题目考察的基本元素,找出关键句,找准数量关系后再开始解题。
中考新政策的相关考试内容及试题形式
接下来,由赵敏老师为大家剖析中考新政策的相关内容:
1.
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科学命题
2.
既要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要注重考查思维过程、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减少机械性、记忆性试题比例,提高探究性、开放性和综合性试题比例,积极探索跨学科命题,提升试题情境设计水平


文科与理科学习差异点及对孩子的影响
赵敏老师还就文科与理科学习上的不同点,带来了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1. 文科与理科本质上是学习方法上存在差异!
2. 文科培养孩子的沟通+修养(EQ);理科培养孩子的逻辑+科学(IQ)
3.
孩子未来综合能力的打造与EQ、IQ、AQ这三商密切相关。三商高的孩子,未来择业的选择范围将会更多,他们也会快速突破未来领导力的发展壁垒。

思考乐体系下如何培养孩子?
思考乐以“思考力”为核心,研发出“366”教学模型,培养孩子成为有深度的逻辑思考者。




长按图片扫码观看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