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观鸟行——则岔观鸟
标签:
观鸟 |
http://s16/mw690/0038QgP9zy6KZZjxw6Pef&690
则岔距尕海40公里,这次我们没有选择平坦的大路,而是选择了一条车少,人更少的石子路。车从尕海向碌曲方向开出12公里后,在一座小村的村口左转,上路石子路。因为是石子路,车开得不快,刚好方便观鸟。
路的两侧都是铺面绿油油草的缓坡,十分便于观鸟。没有走远,就发现一座小土坡上站立着一只鸟,车开过时,整个车里的人不约而同地惊呼“高原山鹑”,但等我们把车慢慢地倒回来时,它已转身走下了土坡,车里又是一片叹息。带着惋惜我们继续开车前行,车刚刚开出,坐在副驾驶的老蚊子小声叫道——“高原山鹑”,我们立刻放慢了车速。在离我们不远的缓坡上的草丛中,两只高原山鹑正慢慢享受着自己的晚餐,慢慢地向山坡上走,它们的主要食物是高山植物和灌木的叶、芽、茎、浆果、种子、草子、苔鲜等植物。我们小心地把车停下、熄火,静静地看着它们觅食。足足有五分钟,它们才消失在灌丛中,不见了。我们带着满心的知足继续前行。
一路上不断有小鸟现身,多是这几天都见过的赭红尾鸲、褐背拟地鸦、白腰雪雀……但我们十分珍惜高原观鸟的机会,细细地观察着这些熟悉的鸟种。等到达则岔石林保护区时天已黑了,吃过晚饭就安睡了。
一早起来我们直奔石林保护区,本想早点到达,却遇上牧人赶着山羊、牦牛迁徙牧场,车次只跟在这些牛羊后面缓慢地走。我们也边走,边慢慢地观察着道路的两旁,清澈的溪水缓缓地流着,白顶溪鸲、棕背黑头鸫常常光顾车头,黑耳鸢立在溪边的石头上,我们也很容易地收获了则岔目标鸟种中的红喉红尾鸲、白喉红尾鸲,“只闻其声,不见其身”的蓝马鸡一直没有看到,它也成了我们则岔要收获的重点鸟种。
在保护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先到被称作“牛栅”的山坡上找蓝马鸡,也是听到了叫声,没有寻找到它们的身影。欣慰的是看到了梅花鹿,虽然没有繁殖期时的明显斑纹,但是能看到野生状态下的梅花鹿还是很高兴的,正所谓“一兽顶十鸡”吗。
随后我们深入被当地人称之为“火烧沟”里寻觅蓝马鸡和黑头噪鸦。这里的生境很好,一路上几次听到蓝马鸡的叫声,却难寻到它们的影子。突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伏下身子,我们顺着他的目光寻去,看到血雉一家四口。转身之间有收获了长尾山椒鸟和黑啄木鸟,蓝马鸡,我们等到天快黑了,也没有见到它。
19号一早,我们收拾行囊准备回北京了,刚出驻地不远,我们见看见孤零零站在水边的河乌,虽然是深色型,与褐河乌的区别不大,但是能收获新鸟种,也很好呀!在告别石林保护区之前,我们决定再去”牛栅“找一找蓝马鸡。爬上山坡,举镜四周寻找,“看对面的山坡!”两只蓝马鸡正在山脊上游荡,虽然有点远,总算是看到了,一股满足顿时充满心田。
上了回尕海的那条石子路,翻过一座山脊,刚到垭口我们遇到一阵鸟浪。红眉朱雀、赭红尾鸲飞来荡去,突然发现其间夹杂着两只不同的小鸟。一向沉稳、内敛的张老师不禁叫道:“快看!快看!”通过望远镜我们辨析出是我们在莲花山放弃的鸟种——花彩雀莺。真是“峰回路转”呀!
我们带着满足,途径尕海、临夏、合作顺利地返回兰州,交回租赁的车,乘坐飞机回到北京。
血雉雄鸟:http://s8/mw690/0038QgP9zy6KZZzXxJB87&690
血雉雌鸟:
http://s15/mw690/0038QgP9zy6KZZCMsFM0e&690
血雉幼鸟:
http://s11/mw690/0038QgP9zy6KZZFzbEm0a&69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