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29日

一则重大消息
昨日总理答记者问上,提到了这么一段话:过去我们说过,不搞大水漫灌,现在还是这样,但是特殊时期要有特殊的政策,我们叫做放水养鱼。没有足够的水,鱼是活不了的。但是如果泛滥了,就会形成泡沫,就会有人从中套利,鱼也养不成,还会有人浑水摸鱼。所以我们采取的措施要有针对性,也就是说要摸准脉下准药。不论是筹钱或者说钱从哪里来,用到哪里去,都要走新路。
这样一段话可以说含义是非常丰富的,你得品,得细品,得认真品!
我品了几点供大家浅尝!
1,过去不搞大水漫灌,现在还是这样。这句话的含义是,不要指望“放大水,强刺激”,也就是连续快速的幅度较大的放松货币政策。例如2015年的连续降息5次,每次都干到了0.25%的幅度!你看今年面临这“前所未有”的疫情冲击,央行到目前为止也没有这种力度。财政政策也是一样的,虽然ZF工作报告里提到了增加赤字支出,但整体也不是当年“四万亿”这种水平和思路了。就是不要指望有大规模的总量政策。就是“水牛”不可能有。股票市场的运行,最多就是结构性机会。
2,放水养鱼,就是所谓的定向宽松。不大水漫灌,但特殊时期,要放水养鱼。没有足够的水,鱼是活不了的。这句话就是说,不能大水漫灌,但又不能不放水。放水还是要放的,只是要放对地方。这就是所谓的“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这个合理二字,乃是精髓。就是存在宽松预期,但是也不要指望过度宽松。
3,要防止放水多了之后的泡沫风险和套利风险。水泛滥了就要吹泡泡,就会有人从中套利。这是2015年宽松后明显的副作用。房价上天,A股急涨急跌,最终一地鸡毛。还有不少资金在金融体系内层层嵌套,空转套利。这直接引发了高层对于金融风险的担忧,以及随后严厉的金融去杠杆政策。现在政策,要避免重蹈覆辙。
4,采取的措施要有针对性,主要是说救助小微企业等在疫情中受损较大的经济部门。比如,央行行长易纲在两会采访中提到,ZF工作报告里提到的“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延长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力度;改进政府性担保机制;加大债券市场融资支持;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
5,都要走新路,意味着总量刺激和全面放松房地产调控都不会出现。钱从哪里来走新路,就是不要搞总量刺激,碰到问题就央行开闸狂灌水。而是要疏通渠道,直达实体,定向放水养鱼。“用到哪里去”走新路,最直接的就是不全面放松对地产的调控,重新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工具。而是要搞其他项目,比如“新基建”,消费,医药,科技强国战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