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信息技术支持家校合作育人

(2018-11-13 21:39:31)
标签:

教育

分类: 心灵驿站

摘要教育从来不是孤立的学校教育,它需要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通力协作。在小学阶段,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效合作尤为重要。他们既需要接受规范、系统的学校教育,也需要家庭教育正确、合理的引导和必要的指导、监督。信息技术的形成与发展让家校合作越来越紧密,在家校合作中,信息技术的方便快捷功能多日益得以凸显,应用好这一手段,支持家校深度合作,使其在促进人的健康、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支持;家校合作

 

 

一、家校合作的发展演进历程

多年前的家校合作非常单一,往往是以家长会的形式完成,每学期就是一两次,学生多、情况不一样,很难促成对每位学生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完全交流。其余时间,更多的是学生出现了什么问题之后,老师“请”家长到学校来进行谈话,这种方式老师和家长都不太乐意,也只能解决个别的突出问题。也会有极少部分教师利用工作之余抽空对极少数学生进行家访,但这毕竟是少之又少。这种形式一直延续电话的普及,教师与家长之间通过电话的联系,使家校合作的紧密程度有所改善,但无论是打电话或者是发短信都因为要产生一定的费用,有些问题又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所以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10多年前,校讯通的应用,家长能通过这一平台方便地收到学校、班级所发的各种通知和作业等等信息,家长也可以按照相关要求对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督促,这样,家校的合作前进了一大步。不过,这大多都是单向的信息送达,家长很难将自己的意愿和需求进行及时的反馈而且,所发的信息面向的是全部学生,很难突出因人而异的具体问题。近几年,以互联网的普及、QQ和微信的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家校合育开辟了新的途径,进一步优化了家校合作这种必要的教育联系,使家校合作产生了质的飞跃。主要表现在产生的费用大幅降低、信息交流更为方便及时、家校互动更加频繁、信息发布反馈及时、信息量大,实现了家校之间的实时对话,既可以实现一对一的定向帮助和强化,也可以实现多对一的普遍指导和共同要求。

二、利用微信平台促进家校合作

我在本学期,担任四年级7班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时,就是利用了现代信息、网络与通信技术的统一微信平台,为孩子们的学习开设了一个崭新的通道,也为家长、教师随时掌控和跟踪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方便,还为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搭建了平台。

我的做法是:首先,在家长会上,对学生家长阐述了家校合作的意义,希望家长全力配合学校教育,以促进孩子健康全面的发展。其次,介绍了家校合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请各位家长加入到“四七班品社”微信群,随时关注群内动态,并按照要求指导和督促自己的孩子完成相应的提醒和任务。到目前为止,60名学生中已经加入微信群的家长达到了58人,可见家长对这种形式的认同感还是趋于一致的。通过一个多月的交流互动,经常在群里互动的学生约占一半,有待进一步加强提高大家的参与率和活跃程度。还有,作为任课教师,自己也是随时关注这一平台的,对每一名孩子或者家长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对孩子们完成任务给予实时的回应和鼓励,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给个笑脸、竖个指头,或者是从对话框里简短地回应一下,让家长和同学知道,自己一直都在关注,而且其他的孩子或者家长看到了也会学习和效仿,形成了一个开放的第二课堂。

在这种互动中,作为老师,首先要规划好信息技术对于家校合作的长远性和实用性,还得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家校合育进程。首先,要利用网络和现代信息技术,查找并精选相关的学习资料,利用这一平台向学生和家长进行发布文档、PPT、微视频、微课等资源和资料。学生或者家长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碎片化的阅读和学习,久而久之,学生知识得到积累,能力得到提高。其次,可以对学生进行一种连续性的训练和培养。我将本学期的重要知识点和学生能力提升点汇编成一份资料,要求同学们每天坚持5分钟的朗读,连续21天,并把自己朗读的录音或者对话发在微信群里。经过前几天的不完全统计,参与的同学在一半以上,达到这一要求的同学超过了三分之一,并且有很大一部分同学表示自己还将继续坚持。我的做法很简单,当同学们在群里朗读时,就不时地给他们打气加油,表现特别突出孩子还发给了奖状和纪念品。因此,很多孩子都很期待也都很高兴。

从这一个小小的事例中可以看出,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拓宽信息的获取渠道,也可以加强家校之间的合作。孩子们在学校里,家长可以随时向老师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在家里,老师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孩子的学习,让时间和空间不再成为阻断家校之间有效沟通的屏障。

三、对教育信息技术加强家校合作的再认识

当然,通过这段时间和很多教师的实践来看,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家校合作,让孩子也容易获得自豪感和成功感。在微信群里,表现较好学生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老师同样会建议家长表扬他们。其他的同学看见了,自然也想这样,而且,孩子们在自觉与不自觉中会相互比较、监督和学习,形成了一个以网络为纽带的学习共同体,使课堂得以延伸,家庭教育得到了追踪和展现,学生不再是一个人在家里,在父母的责备和强压下极不情愿的学习,而是随时随地在向同学展示,在向老师汇报,也把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向家长作了呈现,一举数得,所以孩子们会乐此不疲。其实在这一过程当中,作为旁观者的家长也同样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们一边听(看)到自己孩子学习,对于表现好的自然也会鼓励一番,对于不太满意的,也会让孩子向好的同学学习,这样,让手机变成了一种重要的学习工具。家长不用担心孩子玩手机耽误学习,而会感到在玩的过程当中,手机助推了孩子的成长,而且也让孩子拿着手机不再是去打那些毫无意义的游戏,学生也有了一种新鲜的学习体验和表现机会。

当然,通过这一段时间以及前一学期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加强家校合作的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和改进:

(一)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有了这样一种好的形式,一定要多与家长沟通,与家长达成共识,只有家长明白、参与、支持,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否则可能会坚持不下来而自生自灭。

(二)利用相应平台布置和检查学生家庭作业

对于中高年级的孩子来说,适量适当的家庭作业,有利于孩子对知识的记忆、巩固、理解和应用。而作业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化,以往多以写为主。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孩子的听说读写同步实现,而且孩子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并进行及时的反馈。比如:英语单词朗读、课外阅读、重点难点的反复识记等等都可以通过这种形式完成和检查。

(三)对学生进行即时的评价和鼓励

即时的评价是利用信息技术平台的一大优势,教师和家长都要努力用好它。教师对孩子即时的评价对孩子的鼓励性或者说鼓动性更强。当然,如果再结合阶段性评价,那效果会更好。

(四)随时关注家校动态,及时解决相关问题

这一平台一旦建立起来并投入使用,家长、教师都要随时进行关注,一面错过或者漏掉重要的信息。特别是老师,如果长时间不闻不问,时间长了就会形同虚设,起不到沟通合作的效果。

(五)及时表扬学生的点滴进步

在家校合作中,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和掌声。放大学生的优点,让学生在同学和家长面前都觉得很有面子,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表现的欲望。但也要把握好分寸,实现一树立正面典型为主,正确引导为主。

(六)合理设置学习交流的任务。

学习任务不宜太多,每天以每人5分钟左右为宜,如果学生自愿加时的,可以适当放宽,但最好不要超过10分钟。而且要经常变换内容和形式,让孩子们有新鲜感。

(七)这种家校合作以不加重孩子的负担为前提

当然,这种家校合作方式也不能滥用,尤其不能以此来家中孩子的负担。比如有的要求孩子每天朗读半小时,殊不知一个科目半小时,几个科目加起来,孩子便不堪重负。还有要适当宽容一些孩子,不能搞一刀切。对实在不愿意或者不能以这种形式合作的家长和学生要持一种宽容的态度。否则,时间长了,家校关系又会变得紧张乃至对立起来。

有人曾说,要毁掉一个孩子,就请给他一部手机。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不过也有些过于片面。社会的发展往往是不会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不能排斥甚至仇视新技术、新产品,而是要将它们更好地为我们所用、扬长避短。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手机也是如此,使用适度,用得好,将成为重要的通信工具、学习工具和生活工具。用不好,就成了一种玩具,一种使人依赖颓废的电子产品,如果沉迷于手机游戏或者其他网络游戏中,自然会带来诸多不良的后果。但是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必将带来学习方式、交流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思考方式的巨大转变。我们可喜地看到,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给我们的教育现代化带来了有力的支持,也开启了引领教育改革和发展道路的新征程。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加强家校合作,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老师、家长和学生都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利用好这些优势,逐渐进行尝试、推广和改进,更好地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同时也相应地、尽可能地减轻大家不必要的负担,让教育走上持续、健康的发展道路,为新时代的培养更多优秀的建设人才,也更好地为今后更多的人拥有幸福和快乐的生活服务。

此文在由华中师范大学《教师教育论坛》杂志社与昭通市教科所联合举办的征文比赛活动三等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