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山精神和鞑靼民族性格
(2013-01-09 06:48:12)
标签:
文化 |
分类: 塔塔尔民族 |
2009年9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俄语专业三年级研究生张棚,通过学校的交换生项目,前往位于俄罗斯联邦鞑靼自治共和国首府——喀山市的喀山国立师范大学,度过了近一年的留学时光。他说,这段在伏尔加河畔的学习之旅为他打开了一扇了解俄罗斯文化的窗户。
中国青年报:当地文化给你触动最深的是什么?
张棚:应该是多元文化的和谐相处。在喀山居民中,俄罗斯族人与鞑靼族的比例大致为1∶1。俄罗斯族人信奉东正教,鞑靼族信奉伊斯兰教,两个民族在宗教、文化、生活习惯上的差异都非常大,但他们相处得很融洽。在这里,你会看到清真寺与东正教教堂矗立在同一个广场上,极其和谐。
在我们学校宿舍里,俄罗斯族学生、鞑靼族学生以及留学生都混住在一起。在他们眼中,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习惯是理所当然的事。刚到这里的时候,我们中国留学生做饭时会煮猪肉。鞑靼族的同学并没有马上过来要求我们停下来,而是打开宿舍窗户,让味道尽量散去。我们很快意识到了自己的疏忽,于是就等他们外出时再做有猪肉的饭。后来我问一位鞑靼族朋友当时为什么不马上制止我们,他的回答让我铭记至今。他说:“那是你们中国人的生活习惯,我们应该理解、尊重。”
中国青年报: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喀山有很多古迹吧?
张棚:我们宿舍后面就是世界文化遗产——克里姆林宫(建于16世纪,形似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但规模略小——编者注),我们几乎每天都会去里面转上一圈,因为它完全免费向公众开放。在俄罗斯,文化古迹几乎从不向公众收费或者只收取很少的费用。
中国青年报:当地对文化古迹保护得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