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鞑靼清真寺

标签:
杂谈 |
分类: 塔塔尔民族 |
鞑靼清真寺
鞑靼清真寺又名土耳其清真寺。2005年1月31日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哈尔滨市Ⅰ类保护建筑。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通江街108号(原炮队街58号)。始建于1901年,1906年竣工。1922年为纪念鞑靼人祖先信奉伊斯兰教1000周年,由居住在中国、日本、朝鲜的鞑靼人捐款重建,1937年10月15日落成。其风格即受拜占庭影响,又继承了阿拉伯传统文化风采,构成新颖独特的建筑形式。
http://www.wangtu.com/citytour/jingdian/image/jd_pic/o201010181430341457.jpg
该寺主体建筑呈方形,立面对称布局,砖石结构。建筑面积为300平方米,通高约30米。五层的塔楼上带有绿色的穹顶,红白相间的墙体,挺拔高耸的宣礼塔以及两侧对衬圆顶,尖券拱形高窗,洋溢着庄严肃穆、宁谧厚重的宗教气氛。正门门厅两侧为小厅,过门厅为一大厅,二楼为一小厅和两间办公室及上宣礼塔的楼梯间,地下室为洗浴室与卫生间。该建筑的艺术处理上,有两个主要的特点:一是,它的入口处在门厅的顶部建有一个细而高的,带有收分和分节,近似于圆锥体的光塔。这种光塔造型奇特,源于阿拉伯。塔下为建筑的主要入口,重点突出。二是,正殿之上建有一个不带鼓座的,有拜占庭遗风的中央大穹顶,形成整座建筑的构图中心,构成垂直轴线。穹顶和光塔一前一后,塔身峭拔、挺立,穹顶雍容夺目,充满蓬勃的生命力。
http://www.wangtu.com/citytour/jingdian/image/jd_pic/o201010181430527805.jpg
寺内右侧墙上镶嵌着30×40厘米的大理石匾,阴刻东突文,意译为“在远东哈尔滨市穆斯林教协会的创始人和一千年不坏的清真寺建筑者:格那耶提阿訇·阿合买迪!他逝世以后,他的事业继承人:穆尼尔,阿桂提,就这样义务完成,祝贺米兹嘎拉先生,尼扎木了亲笔。”
http://www.wangtu.com/citytour/jingdian/image/jd_pic/o201010181432343229.jpg
该清真寺最初的教徒主要是来自俄罗斯的塔塔尔人,这些伊斯兰教徒在俄国被称为鞑靼人,所以把这座清真寺称为鞑靼清真寺。据说该寺是北方地区唯一的鞑靼族清真寺。新中国建立后,各国在中国境内的侨民相继回国。2001年5月,哈尔滨市政府将该寺交给市伊斯兰教协会。同时,哈尔滨市政府投入206万元,动迁院内居民,按原貌对建筑进行维修整饰,设置了欧式通透围栏,辟建广场1200平方米,铺设草坪700多平方米。整治后的鞑靼清真寺重现了昔日风采,成为我市又一处特色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