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鹘历史上的君主
(2012-08-11 20:49:17)
标签:
杂谈 |
分类: 突厥民族文化 |
1.特健俟斤:Téjen Irkin
特健俟斤是7世纪初,回纥的俟斤(部落首领)。和薛延陀、仆固、同罗、拔野古叛离西突厥泥厥处罗可汗,开始了独立的生活。其子菩萨,材勇有谋,战必身先,被特健猜忌驱逐。特健死后,部人立菩萨为俟斤。
2.菩萨:Pusa Irkin
菩萨是7世纪初的回纥俟斤(部落首领),药罗葛氏。材勇有谋,战必身先,被父亲特健俟斤猜忌驱逐。特健死后,部人立菩萨为俟斤。母亲乌罗浑,严明能决部事。627年,与薛延陀攻突厥北边,突厥颉利可汗遣欲谷设领骑十万讨之,菩萨俟斤率军三千在马鬣山大败突厥,威震北方。依附薛延陀,唇齿相依,菩萨俟斤号活颉利发,在独乐水上建立牙帐。次年,唐朝擒颉利可汗之后,北方只有菩萨、薛延陀为盛。
3.吐迷度:Tumid(?——648)
吐迷度是唐代回纥首领。药罗葛氏。原为菩萨属下胡屋(禄)俟利发。唐贞观十七年(643),联合诸部败薛延陀,尽有其地。二十年(646),唐遣使至回纥嘉其灭薛延陀汗国之功。次年,唐以其辖地置瀚海都督府,封其为都督、怀化大将军,隶燕然都护府。后恃强自称可汗,依突厥制设官制。二十二年(648),为侄乌纥袭杀。唐遣使抚慰,追赠左卫大将军,擢其子婆闰为左骁卫大将军,袭父所领。
4.婆闰:Porün(648——661)
婆闰是唐朝初期的回纥首领,药罗葛氏,吐迷度的儿子。648年,吐迷度的侄子乌纥与吐迷度之妻通奸,叛归车鼻可汗,乌纥与车鼻可汗袭杀吐迷度。唐太宗派燕然都护李素立、燕然副都护元礼臣诱杀乌纥,再遣兵部尚书崔敦礼抚慰回纥,追赠左卫大将军,擢婆闰为左骁卫大将军,袭封瀚海都督。婆闰为瀚海都督期间,忠于唐朝,帮助契苾何力、任雅相讨伐西突厥阿史那贺鲁,从讨高句丽有功。661年,婆闰死,子比栗嗣位。
5.比栗:Bildu(661——?)
比栗是唐朝初期的回纥首领,药罗葛氏,《新唐书》说他是婆闰的儿子,《旧唐书》、《资治通鉴》说他是婆闰的侄子,称比粟毒。661年,婆闰死,比栗嗣瀚海都督位。联合同罗、仆固反唐,唐高宗下诏以左武卫大将军郑仁泰为铁勒道行军大总管,燕然都护刘审礼、左武卫将军薛仁贵为副,鸿胪卿萧嗣业为仙萼道行军总管,右屯卫将军孙仁师为副,率兵讨伐。662年,开始薛仁贵取得了三箭定天山的战绩,比栗败走。不过郑仁泰率领追击的一万四千轻骑,在仙萼河粮尽,冻饿只剩余800人。之后,以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铁勒道安抚使,左卫将军姜恪为副,才安定了铁勒诸部。比栗依然是瀚海都督,他死后,子独解支嗣位。
6.独解支:
独解支是唐朝初期的回纥首领,药罗葛氏,比栗之子。比栗死后,独解支嗣瀚海都督位。694年,后突厥默啜可汗进攻铁勒故地,回纥独解支和契苾、思结、浑三部随安北都护府,南迁到甘州和凉州一带。715年,独解支死后,其子伏帝匐嗣位。
7.伏帝匐: (715——?)
伏帝匐是唐朝初期的回紇首領,藥羅葛氏,獨解支之子。694年,回紇獨解支和契苾、思結、渾三部隨安北都護府,南遷到甘州和涼州一帶。715年,獨解支死後,伏帝匐嗣瀚海都督位。次年,後突厥默啜可汗默啜被拔曳固部落所殺,其部遷於大武軍北。伏帝匐死後,其子承宗嗣位。
8.承宗: (?——727)
承宗是唐朝初期的回纥首领,药罗葛氏,伏帝匐之子。伏帝匐死后,承宗嗣瀚海都督嗣位。727年,河西节度使王君chuo和铁勒诸族有私怨,诬陷承宗等都督谋反。唐玄宗将承宗流放岭南瀼州(今广西上思),之后死在那里。承宗族子瀚海司马护输,袭杀王君chuo,为承宗报仇,然后逃亡吐蕃。唐朝以其子伏帝难继承瀚海都督之位。据《新唐书》,承宗的另一子骨力裴罗逃往突厥,后来成为回纥汗国第一任可汗。
9.伏帝难: (727——?)
伏帝难是唐朝初期的回纥首领,药罗葛氏,承宗之子。727年,河西节度使王君chuo诬陷承宗等都督谋反。唐玄宗将承宗流放岭南瀼州(今广西上思),之后死在那里。唐朝以伏帝难继承瀚海都督之位,伏帝难之后,瀚海都督府被废。据《新唐书》,伏帝难的兄弟骨力裴罗逃往突厥,后来成为回纥汗国第一任可汗。
----------------------------------------------------------------------------------------------
公元744年以回鹘首领骨力裴罗(承宗之子,伏帝难之弟)为领袖的回鹘联盟在鄂尔浑河流域建立了回鹘汗国,汗庭设于 喀喇巴喇哈逊(Qarabalghasun或Ordubaliq )。史称鄂尔浑回鹘汗国(744——840)。
----------------------------------------------------------------------------------------------
1.怀仁可汗:Qutluq Bilge K?l Qaghan(744——747)
2.英武可汗:Eletmish Bilge K?l Qaghan(747——759 )
英武可汗,原稱葛勒可汗,藥羅葛氏,名磨延啜。回紇的第二任可汗,尊號登里囉沒蜜施頡翳徳蜜施毘伽可汗。
747年,磨延啜的父親、回紇第一任可汗骨力裴羅去世,磨延啜即位為葛勒可汗。成為藥羅葛、胡咄葛、咄羅勿、貊歌息訖、阿勿嘀、葛薩、斛嗢素、藥勿葛、奚耶勿九姓的可汗。751年,葛勒可汗在鄂爾渾山谷建立了新都回紇牙帳單于城。由唐朝和粟特工匠建造的城池在於都斤山腳下矗立。城牆是褐色的磚石,呈方形的護城河環城而建。可汗家族居住的宮城有兩個城門和瞭望塔加強警戒。7年後,回紇控制了貝加爾湖地區,在色楞格河畔修建了富貴城,統一北方諸部。安史之亂爆發後,葛勒可汗應唐朝之邀,派長子葉護太子幫助唐朝收復兩京。758年,唐朝賜葛勒可汗號英武威遠毗伽闕可汗,簡稱英武可汗;唐肅宗將寡居的二女兒寧國公主嫁給了英武可汗。759年,英武可汗在征服薩彥嶺部族的慶功會上去世,次子磨延啜繼位,即牟羽可汗。
3.牟羽可汗:Tengri Qaghan(759——779)
牟羽可汗,名移地健,又稱作登里可汗,是回紇的第三任可汗,在位期間相當於中國唐朝中期。他是英武可汗之子。回紇神話中有一卜古汗,牟羽可汗是它的轉音,有巫師之意。
762年因與僕固懷恩合作助唐朝打敗史朝義,平定安史之亂,被封為英義建功可汗,其後因功而強行要求唐朝互市,以一匹馬換唐朝絲絹40匹,造成唐朝財政上的困難,並不時攻掠唐朝邊境地區。他統治期間吸收唐朝的文化制度,此外,他引入摩尼教,將之變為回紇的國教。780年,因對於唐朝關係上意見不合,為宰相莫賀達干所殺。
他引進摩尼教,因為摩尼教比漢傳佛教更適合半遊牧的生活。他從洛陽帶回四位摩尼教士與薩滿辯論,摩尼僧人獲勝,自此以摩尼教為國教。
4.长寿天亲可汗:Alp Qutluq Bilde Qaghan(779——789)
長壽天親可汗,名頓莫賀達干,藥羅葛氏,是回紇的第四任可汗,在位期間相當於中國唐朝中期。他是懷仁可汗之孫,牟羽可汗堂兄。為牟羽可汗的宰相。
780年,因對於唐朝關係上意見不合,牟羽可汗為頓莫賀達干所殺。頓莫賀達干繼承汗位,稱合骨咄祿毗伽可汗。他和唐朝積極改善關係,唐德宗冊封他為武義成功可汗。當時,李泌建議唐德宗北聯回紇,南聯南詔,西聯大食,共同抵禦吐蕃。788年,唐德宗將女兒咸安公主嫁給了他,冊封他為汨咄祿長壽天親毗伽可汗。長壽天親可汗改國號為回鶻。次年,長壽天親可汗死。
5.忠贞可汗:Külük Bilge Qaghan(789——790)
忠貞可汗,名多邏斯,號「泮官特勒」,藥羅葛氏,是回鶻的第五任可汗,他是長壽天親可汗之子。
789年十二月,長壽天親可汗死,多邏斯繼承汗位,稱愛登里邏汨沒密施俱錄毗伽可汗。唐朝冊封他為忠貞可汗。790年三月,忠貞可汗被僕固懷恩的孫女、少可敦葉公主毒死,大將頡干迦斯從西征吐蕃的前線返還,擁立忠貞可汗的幼子阿啜為新可汗。
6.奉诚可汗:Qutluq Bilge Qaghan(790——795)
奉誠可汗,名阿啜,藥羅葛氏,是回鶻的第六任可汗,他是忠貞可汗的幼子。
790年三月,忠貞可汗被僕固懷恩的孫女、少可敦葉公主毒死,忠貞可汗的弟弟趁亂即位。大將頡干迦斯從西征吐蕃的前線返還,殺死篡位者,擁立忠貞可汗的幼子阿啜為新可汗,稱汨咄錄毗伽可汗。唐朝冊封他為奉誠可汗。頡干迦斯專權,唐朝的安西都護府、北庭都護府被吐蕃侵佔,回鶻也趁機撈得好處。795年,奉誠可汗死。
7.怀信可汗:Ay Tengride Uluq Bolmish Alp Qutluq Bilge Qaghan(795——805)
懷信可汗,名骨咄祿,硤跌氏,是回鶻的第七任可汗。
795年,奉誠可汗死,無子。宰相骨咄祿被大臣們擁立為愛騰里邏羽錄沒密施合祿胡毗伽可汗,冒姓藥羅葛。唐朝冊封他為懷信可汗。懷信可汗多次擊敗吐蕃,繼承唐朝成為漠北和西域的天可汗。805年,懷信可汗死,子滕里可汗繼位。
8.滕里可汗:Ay Tengride Qut Bolmish Alp Külüg Bilge Qaghan(805——808)
滕里可汗,硤跌氏,是回鶻的第八任可汗,懷信可汗之子。
805年,懷信可汗死,他繼承汗位。唐朝冊封他為滕里野合俱錄毘伽可汗。808年,咸安公主在回鶻去世,唐憲宗追封和親的姑母為燕國襄穆公主。同年,滕里可汗去世,保義可汗繼立。
9.保义可汗:Ay Tengride Qut Bolmish Alp Bilge Qaghan(808——821)
保義可汗,硤跌氏,是回鶻的第九任可汗,滕里可汗之子。
808年,滕里可汗去世,他繼立為愛登里羅汩密施合毗伽可汗。唐朝冊封他為保義可汗。保義可汗擊敗吐蕃,佔領了北庭和龜茲,勢力達到費爾干納盆地,繼承唐朝成為漠北和西域的天可汗。向唐朝請求和親,唐憲宗沒有允許。821年,保義可汗死,子崇德可汗繼位。
10.崇德可汗:Kün Tengride Uluq Bolmish Alp Küchlük Bilge Qaghan(821——824)
崇德可汗,回鹘的第十任可汗,保义可汗的继承者, 于821年继位.<<新唐书.回鹘传>>记"穆宗立,......俄而可汗死,使者临册所嗣为登罗. 羽录.没密施.句主.毗伽.崇德可汗".
崇德可汗在位期间继承保义可汗之志继续向西用兵,进一步抑制了吐蕃在西域扩张的势力,并使原本依附于吐蕃的葛逻禄部归服,其势力最远曾至今天乌兹别克斯坦一地,汉文<<九姓回鹘可汗碑>>中记有"攻伐葛逻禄,吐蕃.... 西至拔贺那国,克获人民及畜产",关于其卒年,汉史记载不一,<<唐会要>>,<<册龟元府>>记其卒于823年,而<<资治通鉴>>记其卒于824年,<<新唐书>>则记其卒于825年.
11.昭礼可汗:Ay Tengride Qut Bolmish Alp Bilge Qaghan(824——832)
昭礼可汗,回鹘的第十一任可汗,回鹘崇德可汗之弟,继位于825年,<<新唐书>>敬宗宝历元年(825年)有记:"敬宗即位之年,可汗死(指崇德可汗),其弟葛萨特勤立,遣使者册为爱.登里罗.汩.没密施.合. 毗伽.昭礼可汗".
昭礼可汗在位时回鹘汗国已衰落,国内各部互相残杀之事时有发生,至文宗太和六年(832年),昭礼可汗为其部下所杀,继任者为彰信可汗胡特勤
12.彰信可汗:Ay Tengride Qut Alp Külük Bilge Qaghan(832——839)
彰信可汗,即胡特勤,回鹘第十二任可汗.832年昭礼可汗为部下所杀,胡特勤继位成为可汗.唐册其为爱.登里罗.汩.没必施.合.句录.毗伽.彰信可汗, 册文记有"代济忠公,时推英毅,刚明有守,信守不渝,是之谓 ”彰信。
彰信可汗于乱世继位,当其时回鹘汗国国内局势已相当动荡,839年有宰相安允合及柴革作乱,后又有宰相掘罗勿荐公引沙陀进犯,彰信可汗兵敗被殺,后国人立宰相掘罗勿荐公为可汗.
13.闔馺特勒:Qasartékin(839——840)
闔馺特勒,硤跌氏,是回鶻的第十三任可汗。
839年,宰相掘羅勿造反,聯合沙陀朱邪赤心共攻可汗,彰信可汗兵敗被殺。闔馺特勒被族人擁立為可汗。當時,回鶻國內飢荒和疫病流行,內亂持續。次年,被所屬部黠戛斯擊敗,可汗和掘羅勿被殺,回鶻汗國崩潰四散。
14.乌介可汗:?ge Qaghan(841——847)
烏介可汗,硤跌氏,是回鶻的第十四任可汗。840年,闔馺特勒被所屬部黠戛斯擊敗,可汗和掘羅勿被殺,回鶻汗國崩潰四散。留在漠北的部落立昭禮可汗的弟弟烏希特勒為烏介可汗。烏介可汗率部南遷至唐朝的天德軍(今內蒙古五原)、振武軍(今內蒙古托克托)北,常常掠奪唐朝邊境。843年,唐武宗和宰相李德裕派天德軍使石雄擊敗回鶻,迎回太和公主,烏介可汗北逃。846年,為宰相隱逸啜所殺。
15.遏捻可汗:(847——848)
遏捻可汗,硤跌氏,是回鶻的第十五任可汗。846年,烏介可汗為宰相隱逸啜所殺,隱逸啜立的弟弟遏捻特勒為遏捻可汗。848年,遏捻可汗率殘部五千,投奔庫莫奚酋長碩舍朗。848年,盧龍節度使張仲武討奚,遏捻可汗懼,挾妻葛祿、子特勒毒斯馳九騎夜委眾西奔,鄂尔浑回鶻汗国滅亡。
----------------------------------------------------------------------------------------------
怀建可汗:Kün Tengride Qut Bolmish Küchlük Bilge Qaghan(848——?)
怀建可汗,硖跌氏,名厖特勒(Panékin)。840年,回鹘被所属部黠戛斯击败,可汗阖馺特勒和宰相掘罗勿被杀,回鹘汗国崩溃四散。厖特勒率众投奔葛逻禄。848年,遏捻可汗西奔后,部众归于厖特勒。厖特勒在甘州称可汗。唐宣宗册封他为温禄登里逻汩没密施合俱录毗伽怀建可汗,简称怀建可汗。
公元840年,鄂尔浑回鹘汗国都城被黠戛斯攻破,回鹘相馺职及其外甥庞特勤率十五部西迁北庭葛逻禄地区。庞特勤避开了吐鲁番一带的□跌氏回鹘势力,而把自己的势力扩充到龟兹、阿克苏、伊塞克湖一带,然后以龟兹、焉耆为中心自称叶护。当他闻悉乌介及揭捻可汗相继失败后,就在公元848年初在龟兹称汗,庞特勤创建高昌回鹘和龟兹回鹘后,并遣使至唐进贡,唐朝即册封其为怀建可汗。公元860-873年,庞特勤下属的酋长仆固俊越过天山,进入高昌、龟兹等地,成为喀喇汗朝的一个大领主,并与吐蕃势力开展了争夺要地之战。公元991年,仆固俊的后裔自称“阿尔斯兰汗(狮子王)”,定都于高昌。
----------------------------------------------------------------------------------------------
公元860-873年,庞特勤下属的酋长仆固俊越过天山,进入高昌、龟兹等地,并与吐蕃势力开展了争夺要地战。公元(981年)仆固俊的后裔自称“阿尔斯兰汗(狮子王)”,高昌成为东都,北庭成为夏都,这标志着高昌回鹘王国(991 – 1352)的正式建立。
----------------------------------------------------------------------------------------------
1.仆固俊 (864——874)
仆固俊是9世纪60年代的回鹘首领,庞特勤下属。公元(860-873年),庞特勤下属的酋长仆固俊越过天山,进入高昌、龟兹等地,并与吐蕃势力开展了争夺要地之战。公元(981年)仆固俊的后裔自称“阿尔斯兰汗(狮子王)”,北庭成为夏都,标志着高昌回鹘王国的建立。其君主号称亦都护(Idiqut),疆域最广时东起甘肃西部,西到中亚两河流域,南抵昆仑山北麓与于阗、喀什一线,北达天山以北。
2.颉利·毗伽·天王:Ili Bilge Tengri iIig (约954——?)
3.阿儿思兰·毗伽·天王·孙古律可汗:Arslan Bilge Tengri Iig Sunghul Qaghan(约981——984)
4.圣·毗伽·天王:Bugu Bilge Tengri iIig(约996年——1007)
5.合·阿儿思兰·骨咄禄·阙·毗伽·天汗:Alp Arslan Qutluq K?l Bilge Tengri Khan(约1007——1019)
6.阙·毗伽·王汗:K?l Bilge Wang Khan(约1019——1024)
7.天圣国·毗伽·阿儿思兰·天·回鹘·答儿罕:Tengri Bugu il Bilge Arslan Tengri Uyghur Tarkhan(1068——?)
8.毕勒哥:Bilge(1123——?)
9.月儿帖木儿:Urt?mür(?——1229)
10.巴而术·阿而忒·的斤:Barchuq Art Tékin(1229——1241)
巴而术·阿而忒·的斤,是13世纪初高昌回鹘的亦都护。早年臣服西辽,在蒙古帝国强盛后,1209年,杀辽之监国叛辽投靠成吉思汗,次年,被成吉思汗册封,被铁木真认作仅次于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托雷的第五子。1211年,巴而术阿儿忒的斤朝见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将女儿也立安敦公主嫁给了他,在别失八里设尚书省和达鲁花赤。之后随蒙古军攻打花剌子模、波斯、西夏,他在察合台汗时去世,长子怯失迷思即位。
从12世纪30年代高昌回鹘成为西辽的附庸以后,历时70多年。西辽派驻高昌监国的少监等官压制亦都护,欺凌畏兀儿人民,强征贡赋,搜括民财,引起广大畏兀儿群众严重的不满,与亦都护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1209年(元太祖四年)春,巴而术阿而忒的斤闻成吉思汗崛起的威名,于是杀西辽少监等官,准备转而归附蒙古。时值成吉思汗派遣使臣按力不也和奴答拜至高昌。亦都护大喜,便派官员别吉思和阿邻帖木儿二人去朝觐成吉思汗,表示“自今而后,愿率部众为臣仆”。
1211年(元太祖六年),巴而术阿而忒的斤至怯绿连河(今蒙古国克鲁伦河)朝觐成吉思汗。成吉思汗认他为自己的第五个儿子,并将女儿阿勒阿勒屯许配给他,《元史》称此女为“公主也立安敦”。巴而术阿而忒的斤曾几次参加蒙古军出征。1218年(元太祖十三年)他率畏兀儿士兵300人从蒙古大将哲别攻灭乃蛮部王子屈出律。1219年(元太祖十四年),蒙古军开始西征花刺子模等国,巴而术阿而忒的斤率部万人至海押立(位于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科帕耳城西)和成吉思汗会合。后来他参加攻克讹答刺(位于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土尔克斯坦南帖木儿车站东北)、镬沙地区(今培吉克斯坦共和国瓦赫什河中下游平原)和你沙卜里(今伊朗东北部内沙布尔)等地的战役。他率领的畏兀儿军经常担任先头部队,“纪律严明,所向克捷”。1226年(元太祖二十一年)巴而术阿而忒的斤又率部从成吉思汗征西夏。在上述历次战役中,功勋卓著。不久,巴而术阿而忒的斤病逝。
11.怯失迷思: Kesmez(1242——1246)
怯失迷思是高昌回鹘亦都护,巴而术·阿而忒·的斤的长子,怯失迈失在位时间不长。蒙古大汗窝阔台将阿刺真公主嫁给入朝的亦都护怯失迈失。死后,巴而术阿而忒的斤之次子玉古伦赤的斤继位。
12.撒怜丁·的斤:Salindin Tékin(?——1253)
13.玉古伦赤·的斤:Uglünch Tékin(1253——1257)
玉古伦赤·的斤是高昌回鹘亦都护,巴而术·阿而忒·的斤的次子,时值窝阔台皇后脱列哥那摄政,她任命玉古伦赤的斤为新的亦都护。
14.马木剌·的斤:Mamuraq Tékin (1257——1265)
马木剌·的斤是高昌回鹘王国亦都护,玉古伦赤·的斤之子。1258年(元宪宗八年)夏四月,蒙哥汗南下伐宋进抵六盘山,马木刺的斤率畏兀儿军万人从征。
1259年春正月,进攻合州(今四川省合川县)。七月,蒙哥汗在钓鱼山(位于今合川县东)中流矢死,撤军。马木刺的斤参战有功,在回火州(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香市高昌故城)后病逝。
15.火赤哈儿·的斤:Qochqar Tékin (1266——1280)
火赤哈儿·的斤是高昌回鹘王国亦都护,马木剌·的斤之子。1266年(元至元三年)元世祖忽必烈命马木刺的斤之子火赤哈儿的斤嗣位为亦都护。1269年窝阔台嫡孙海都召开西北蒙古诸王大会,形成割据之势。1272年海都扶植都哇为察合台汗,联合反对忽必烈。1275年(至元十二年)都哇等领兵12万包围火州,逼迫畏兀儿亦都护投降。火赤哈儿的斤答复说:“吾闻忠臣不事二主,吾生以此城为家,死以此城为墓,终不能从尔也。”都哇围火州半年,攻城不下。射箭书给火赤哈儿,提出要娶亦都护的女儿为妻,作为撤兵的条件。由于城中粮食将尽,为救百姓性命,火赤哈儿将女儿也立亦黑迷失别吉从城上吊放到城外。都哇得女,解围而去。
事后,火赤哈儿的斤到北京朝觐元世祖忽必烈。忽必烈嘉奖他守火州的功劳,重赏之,并妻之以(已故)定宗皇帝贵由之女巴巴哈儿公主:又赐钞10万锭,赈济畏兀儿百姓。火赤哈儿回到畏兀儿地区,屯田于哈密力(今新疆哈密市)。海都、都哇的军队突然袭击他。火赤哈儿寡不敌众,力战而死。
元朝回鹘亦都护:
由于察合台汗都哇的进攻,高昌被攻陷,回鹘亦都护内迁到甘肃永昌。
16.纽林·的斤:Négrul Tékin (1280——1318)
纽林·的斤是高昌回鹘亦都护,火赤哈儿·的斤之子。他登基时和年轻,他到北京朝觐皇帝,请兵为父报仇。元世祖赐给他数以万计的钱财,并将太宗皇帝窝阔台的孙女不鲁罕公主嫁之为妻。后来这位公主去世,皇帝又将其妹八卜叉公主嫁给她。元世祖命纽林的斤在河西等候,于是他就留在永昌(今甘肃省永昌县),在那里建立幕府。从此以后,历代亦都护基本上以永昌为“治所”,而“遥领”原高昌王国境内的畏兀儿人民。
1286年(至元二十三年),吐蕃脱思麻(又作朵麦,即安多东部,今青海省东部、甘肃省西南部藏族地区)发生叛乱,皇帝任命纽林的斤为荣禄大夫平章政事,率领本部畏兀儿军兵万人,前往镇守吐蕃宣慰司(辖今青海省东部及附近甘肃、四川两省接壤地区)。纽林为官清正,“威德明信”,使这一带的藏族人民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纽林的斤镇守的地区与其在甘肃永昌的驻地邻近,所以他仍负责管理本民族事务。1296年(元元贞二年)三月,元成宗铁穆耳“诏驸马亦都护括流散畏吾而户”,即招抚收容流亡的畏兀儿人。
纽林在吐蕃宣慰司镇守20多年,至元武宗(1307—1311)时才召他回永昌,专任以畏兀儿亦都护之职,并赐给他“亦都护”金印。1311年(元至大四年)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即位不久,即以亦都护纽林的斤为高昌王。当年五月“置高昌王傅”,又赐给他“高昌王”印,并规定“其王印行诸内郡,亦都护印行诸畏兀儿之境”。及八卜叉公主病逝,元皇室又将元世祖孙安西王阿难答之女兀刺真公主嫁给纽林的斤为妻。纽林的斤曾领兵回火州,恢复畏兀儿城(今新疆吐鲁番市高昌故城),1318年(元延佑五年)死于永昌。
17.帖睦尔普化:T?mür Buqa (1322——1330)
帖睦尔普化是高昌回鹘王国亦都护,纽林·的斤之长子,为八卜叉公主所生。帖木儿补化在元大德年间(1297—1307)娶元太宗之子阔端的孙女朵儿只思蛮公主为妻。至大(1308—1311)中,随父入觐,在宫中担任宿卫。后来在东朝为皇太后办事,任中奉大夫,领“大都护”事。以后又以资善大夫官衔出任巩昌(治今甘肃省陇西县)等处都总元帅达鲁花赤。不久其父死,奔丧回永昌,请求将高昌王的爵位让与叔父钦察台。钦察台力辞。于是帖木儿补化继位为畏兀儿亦都护、高昌王。
元至治中(1321—1323),帖木儿补化领甘肃诸军,仍管本部畏兀儿族人民。元泰定中(1324—1327)奉命调任,与威顺王等分镇襄阳,任湖广行省平章政事之职。1328年(元天历元年),元文宗图帖睦尔将帖木儿补化召至京师,帮助解决帝位之争。帖木儿补化因功任上柱国、录军国重事、知枢密院事之职;翌年正月,又以旧官勋封拜为中书左丞相;三月,加太子詹事;十月,拜御史大夫。因他从畏兀儿亦都护升任为元朝的宰相,“位极人臣”,于是,他让王位于其弟篯吉,由篯吉担任高昌王、畏兀儿亦都护。
18.篯吉:Sénggi(1330——1332)
篯吉是高昌回鹘王国亦都护,帖睦尔普化之弟。
19.太平奴:Taypindu(1332——1352)
太平奴是高昌回鹘亦都护。
察合台汗国时期回鹘亦都护
回鹘亦都护迁居甘肃后,高昌当地另立亦都护,受察合台汗国统治。
吃剌失思·亦都护(?——1309/1318)
宽彻·亦都护(1309/1318——1326/1334)
?·亦都护 :? Idiqut(约1339)
成帖木儿·亦都护:Chint?mür Idiqut(约1352—1348/1360)
----------------------------------------------------------------------------------------------
龟兹回鹘和高昌回鹘仿效喀喇汗朝政制,实行“双王制”,其王均称阿尔斯兰汗(狮子王),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称“亦都护”(意为“幸福之王”),亨有世袭王位的权力。《宋史·龟兹传》记载,龟兹“或称西州回鹘,或称西州龟兹,又称龟兹回鹘”。这就告诉我们,龟兹回鹘属于高昌回鹘王国之内,双王制则分设在龟兹和高昌两处,它们既可独立对外,又可合一对外。9世纪回鹘分裂后,迁居龟兹的回鹘人所建。国主自称师子王,身穿黄衣,头戴宝冠,与宰相九人共治国事。国城有市井无钱币,以花蕊布来交易。特产有米麦瓜果。西至大食国要走六十日,东至夏州要走九十日,11世纪末,被高昌回鹘吞并。
1.禄胜
2.智海
智海汗是龟兹回鹘亦都护,在唐王朝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中,他派长子阿连撒罗率军参加平叛。回纥军队来到陕西凤翔、扶风一带部署队伍,准备出击,唐军大将郭子仪先留宴三天,以慰辛劳。叶护当即说道:“国家有急,远来相助,何暇食为?”
3.智海之子
4.阿连撒罗
阿连撒罗是龟兹回鹘最后一位亦都护,智海汗之长字,阿连撒罗骁勇善战,足智多谋,加之白马白刀白缠头,被号称“银风将军”,他率军帮助唐朝平叛,在消灭安庆绪主力的战役中立有大功,被唐朝宗赐封为斌王,以示“文武双全”,留任唐王朝,不过,龟兹回鹘自此后便无可汗了。阿连撒罗的后裔子孙先以汉字复姓“撒罗氏”自称,后省文简化为单字汉姓撒氏,读音作sà。
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有不妥之处,恳请指点。
整理者:QUTLUQ 于2009-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