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中国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知识分子不再是重点打/击对象,“c老九”的帽子也丟到了太平洋,“知识越多越F动”这话也没人再提了。倒是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全国上下崇尚知识,崇尚文化。C老九变成了香饽饽,文凭热席卷全国。一时间洛阳纸贵,选拔干部必须有大专文凭,可那时有大专文凭的人还真不多,于是学文化,拿文凭成了人们趋之若鹜的当务之急。
顺应时代潮流,人们开始拿起书本学习文化。春风也度古野岙,山沟里的军人们也孜孜不倦地学起了基础知识。这些人中,有因为文G没怎么读书就上了大学的工农兵大学生,有小学毕业或者读了几天中学的普通战士。
先是以连队为单位,各自组织学习。我被赶鸭子上架,当起了数学教员,教初中平面几何。还好,这段我比较熟。不谦虚地说,这是我学习生涯中最辉煌的时期,那证明题做起来得心应手,同学们不会做,都来问我,因此有了“安教授”的雅号。虽然扔下了二十来年,但基础好,捡起来很容易,现买现卖都来得及。若是让我讲高中化学我就傻眼了,有机化学那些乌龟壳,我至今没搞明白。
教员讲得怎么样不好说,但学员们学得绝对认真。并无功利,只是对知识的一种渴求。教和学都没有指标,没有任务。不留作业,不做考核。这样大家学得反而很认真。三十多年后,我还记得他们认真做题的样子,不值班的时候,就在那里做题,一道题一道题地抠,互相切磋,有时还挣得面红耳赤。
以连队为单位的学习持续的时间不长,团里就组织部分干部脱产学习文化。应该是上面有要求吧,每个干部都要达到高中水平。其实只是学习语文数学两门课程。我家的郑同志就是那个数学教员,他清楚地记得,学得最好的是一位叫江恒伟,一个挺聪明的上海人。我们中队的张耀成教语文。学完之后,由舰队组织考试,然后发了“高中课程培训结业证书”,拿到这个证书就算有了高中文凭。这种脱产培训比起中队自己组织的学习就稍带点功利色彩。有人基础差,学起来有些吃力,难免抄近道,走捷径。
除了部队组织的学习,还有地方组织的大专自学考试。由部队出学费和书费,周末乘部队的大客车,去宁波市里听辅导课。一开始,大家积极性很高,报名的人也很多,几个文G前的大学生也跟着参合,其中包括我。去听了几次课,由于时间、心情等诸多原因,还没参加考试,就自动退学了。彼时一周只有星期日休息一天,家务事一大堆,忙得焦头烂额,哪有心情耗上一天时间去听课。关键是我有大专文凭,不需要这个充数。据说,后来还有些半途而废的。但是也有人坚持到底,拿到了大专文凭,为仕途铺平了道路。
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文化、文明关乎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那场浩jie摧毁了几千年的中华文明,拨乱反正让中国迎来了科学文化的春天。
(此文2015年1月9号首发新浪博客,同年5月10日发表在《本溪日报》洞天版。后因梅干菜被消失,今重新编辑整理再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