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jv会除了坐下来聊天回忆同窗共读的青葱岁月,酒桌上畅饮抒发豪情胡说八道,还有一起旅游,看名胜古迹,赏大好河山。有时不完全在乎路上的风景,而是与老同学们一起相处时的快乐时光。
兴城最著名的景点是古城,来到兴城必到古城打卡,登上古城墙看历史遗迹,站在古城墙上沉思,发思古之幽情也很美妙。
兴城古城位于兴城市区内,是我国现存最为完整的四座明代古城之一,始建于1430年(明宣德年间),当时称宁远卫城。兴城古城是唯一一座方形卫城,城墙设有东南西北四门。城中心设有钟鼓楼,城门外筑有半圆形瓮城。
1623年(明天启三年),驻守此地的袁崇焕主持重修,誓与此城共存亡。这座古城从此与明末传奇名将袁崇焕永远联系在一起。
城墙内外明军与清军,曾经有一场血雨腥风的残酷厮杀。城墙上的红夷大炮曾经所向披靡,令清军闻风丧胆。满族的英雄努尔哈赤因兵败城下郁郁而终。虽然袁崇焕胜此一役,但明朝的灭亡,已不可逆转。
如今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未闻到隆隆炮声,不见了清军铁蹄,只有安静的城墙,生锈的大炮,还有残破的袁字旌旗,述说着那段血雨腥风的残酷历史。如今满汉已成一家,不分彼此,共建和谐家园。满族人已经基本汉化,所谓“满族特色”已所剩无几,连我这个有一半满族血统的汉人也不知何为满族之独有。
进城免门票,登上城墙才需买票。当然了,我们这些古稀老人在国内游,基本都免费。
走进看上去雄伟坚固的城门。

登上古城墙。
城墙上俯瞰,人若蚂蚁般大小,感觉这座城应该固若金汤。
红夷大炮是明军的制胜法宝,但任何武器都有他的短板,射程、盲区这些词,限制了他的威力。
“袁”字旌旗在城墙上高高飘扬,只是有些残破,那是历史的沧桑。
在城墙上徜徉,愿历史不再重演。
记录古城墙上相jv的瞬间,留给未来的美好回忆。
曾经在丹阳湖军垦农场一起战天斗地的湖朋军友又在古城墙上重逢了。

每个人都想留下这难忘的一刻。


兴城这座小城处处都有袁崇焕的影子,这是兴城火车站前顶盔挂甲的袁崇焕雕像。

(网络图片)
进入城内,就是商业街,充满了浓浓的现代商业气息。各种店铺鳞次栉比,电子喇叭传出的叫卖声不绝于耳。令人欣慰的是,城市建设守住了底线,古城内除了店铺和民居,没有企业,也没有高层建筑,为开发旅游业提供便利条件。
在商业街也曾走进店铺,浏览各种商品,随便问问价格。总体感觉消费水平不太高,和我家乡不差上下。也许因为是淡季,游客不多,店主格外热情。

古城内还有一处景点“薊辽督师府”,是明代北方最高军政领导机构,比现在的省zf规格还高。管辖辽东(今辽宁大部)、蓟镇(今河北大部)、天津、山东登州、莱州等地。
蓟辽督师府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逼近北京,宁远总兵吴三桂火烧宁远城,蓟辽督师府也未能幸免。现在的蓟辽督师府,是兴城市于2002年后建的,重建的蓟辽督师府总占地面积11000平米,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古代衙署建筑群。

古城东南隅还有一处兴城文庙,亦称孔庙,为旧时祭孔之所。这是除了保存完好的城墙之外还能找到的历史遗迹。文庙始建于明宣德五年(1430年),是东北三省最古老的、辽宁省境内最大的一座文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兴城位于辽宁西部,濒临渤海,是个海滨城市。时值四月,所谓人间最美四月天,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同学们一起观海赏花。


兴城温泉赫赫有名,开发的历史久远,温泉医用价值极高。京城的很多大单位都在兴城建有疗养院。就冲这一点,到兴城必泡温泉。有“地导”小田带领,咱们找到了一家最理想的泡温泉的好去处——鼓浪新屿。高端大气,用富丽堂皇形容也不为过。



几天的相聚匆匆而过,又到了离别的时刻了,真乃相见时难别亦难。依依不舍的是久别重逢的老同学,还有兴城这座给我们留下美好印象的小城,希望有机会再来这里。
兴城火车站,一个与众不同,很有特点的小站,想在这里留个影,时间来不及了,搜一张网络图片贴上。
最近微信中热传一个视频,是作家刘震云在北大的演讲,我记录下其中最经典的几句话,以此作为本文的结束语:
同学是通往世界的一张特别有效的通行证。
同学能够使陌生到熟悉的时间极大地缩短。
有好酒不让同学喝让谁喝呢,如果不让同学喝,有好酒又有什么用呢?
当你们在学校是同学时,你并不知道什么是同学,当你离开学校再重逢时,你才知道什么是同学。什么是同学?就是他说的话你一句都听不懂,你还跟他聊了一晚上。
愿我们都好,期待下次的相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