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安迪给应勤的邮件, 逻辑强大到让人尖叫

(2017-06-05 16:34:43)
标签:

ttt

教育

分类: ATT(行动式TTT)专栏

    安迪从邱莹莹那里要来了应勤的电话和邮箱号码,像是法庭辩论一般,发了足足九条关于贞操观的论点过去,说得头头是道有理有据。

   一、有一种人,他们注重节操,但他们只苛求别人,自己却无所不为,古往今来这种心口不一的伪君子不少,必须鄙视。

    二、另有一种人,他们注重节操,他们严于律己,也以此为条件寻找配偶,他们的知行合一,我认为这可以看为一种信仰,对于信仰我无以臧否,尊重选择。

    三、我原以为你是一,今早的现象表明你可能是二。如果我猜测得不错,说明我原先对你态度有错,我向你道歉。你可以索要合理的赔偿。

    四、我的错误在于想当然,因为在当今世上,遇见一的概率极大,而遇见二的概率接近于零。当然,我这么说并非为自己找理由,提出四并非否定三。

    五、因为四,可以推测你在接触小邱之时,也犯了想当然的错误。你凭地域接近,凭相处态度断定小邱是严格的二。因此,未于接触之初,声明你的信仰,导致小邱付出感情,感情受伤严重。既然是你的错误,导致小邱感情受伤,你得向小邱道歉。

    六、因为遇见二的概率接近于零,因此小邱与你接触之初,不必声明她的所有背景,在你未声明你是二之前,小邱只可能以普遍的态度对待你。相信你也在这段感情交往中受伤,但小邱不必为她不是二而向你道歉。你指责小邱不是二,甚至隐瞒不是二的事实,此行为有逻辑错误,你得继续向小邱道歉。

    七、如果你是严格的二,你对人对己应有相同的处世态度。请参考三,严肃思考五、六。如果你否定五、六,便等于否定你是二,你属于一。那么以上三、四、五、六作废。

      八、欢迎你来电声张三。我不监督与要求你就五、六对我表态。

      九、欢迎辩驳与补充。

 

      安迪的逻辑真的很强,这段给应勤道歉邮件,你能一次全看懂么,好想有这样可以有理有据把人怼到哑口无言的能力啊!

     而邱莹莹在旁边已经目瞪口呆了!安迪懒得解释她并未整体判断邱应两人感情的对错,她只是解剖过程,指出程序瑕疵,并在此基础上明确彼此需要就瑕疵承担的责任。

 ---------------------------------------------------------------------------------------------------------

     从这里可以看出安迪强大的逻辑思维,着实让人佩服,这个和她从事的工作不无关系,长期积累的思维经验和逻辑思维的训练,让她在说服别人时更胜一筹,值得我们学习。特别是作为培训师的讲师更应该训练基本的逻辑思维。但逻辑思维不全是结构化思维,现在市面上一提到逻辑思维就想到结构化思维,其不知,结构化思维是逻辑思维的显性化和形式化,没有深入的逻辑思维模式,结构化只能是空中楼阁,所以,借此机会,和大家分享下常见的逻辑思维:

     1、三段论法,这个是亚里士多德独创的,例如:

     1、人必会死(大前提)

     、苏格拉底是人 小前提 

     、故苏格拉底必死 结论 

在这个三段论推理中,大前提和小前提都是已知的判断,结论则是一个新的判断。就是前前提和小前提必须是真实的,以论证过的,否则得出的结构就是错误的。

 分析:安迪的邮件显然不符合这个推论方式。

  

  2、假言推理,推理形式:

              如果p,那么q

                        

               所以,非p

  这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并且是否定后件式。

   例如:只有傻瓜才把钱送给人

          我不是傻瓜

          所以,我不能把钱送给人(你)

      分析:根据安迪的邮件内容,至少在前三条里没有涉及到条件判断。

     3、选言推理,这个又分为两种情况:

     1、什么是选言判断

  选言判断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至少有一种事物情况存在的判断。

    A、相容选言判断:(肢命题可以同真)

 例:工作没做好,或者是由于主观原因,或者是由于客观原因。

 一般形式为:P或者Q       PVQ

   B、不相容选言判断:(肢命题不可同真)

 例:要么明天下雨,要么明天不下雨。

 一般形式为:要么P,要么Q

 分析:根据安迪的邮件内容,她的逻辑是选言推理判断,特别符合不相容选言判断。一种人,另一种人,你要么是第一种,要么是第二种。

    同时,安迪使用了归纳的方法:我原以为你是一,今早的现象表明你可能是二。

   这种逻辑思维方法简单总结就是:观点-两个判断方面-归纳你是哪种方面。如果一个人这样思考问题,谁能说这个不是结构化的思路呢。

   同时,安迪把这逻辑思维推送到应勤的上:五、因为四,可以推测你在接触小邱之时,也犯了想当然的错误。你凭地域接近,凭相处态度断定小邱是严格的二。意思就是,你也是和我一样的想的,但有时这么简单的判断不是完全正确的。

    思维在于逻辑,逻辑在于推理和归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