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魏嬴和魏取或须这两位春秋魏氏的疑问

(2022-03-11 00:15:48)
分类: 魏氏家谱及历史文化

公元前636(重耳与魏武子回晋国)-前226(王假上任不到三年就被灭国)=410年。再除以32年/人=12.5人,也即13人平均在位年数为32年。

七位诸侯(王假不算)加六位晋国卿大夫(毕万公暂时不计算在内):

魏武子,魏悼子,魏绛,魏舒,魏侈,魏桓子,魏文侯,魏武侯,魏惠王,魏襄王,魏昭王,魏安釐王,魏景湣王。

这十三位新魏国(相对于被灭国的西周初年受封的姬姓古魏国)领导人(开头毕万公和末尾魏王假不算)平均在位32年,接近一世三十年的平均年数,所以“魏嬴”和“魏取或须”这两位分别由史记魏世家和世本新唐书发明的“祖先”真的可以“忽略不计”?!如果算上毕万公(在位25年),平均代龄还可以降低。以上世次按照出生年代差的估算还在努力当中。

由此看来不仅仅“芒季”可以“忽略不计”,“魏嬴”和“魏简子取(须)同样可以?!如此一来,无论毕万公还是魏武子祖一世祖,上述魏氏先祖名单看上去都“舒服”多了?!

我原来是删除魏赢这一代的。书中又恢复了。原因是平均代龄超过30年,属于异常了。

加上毕万公,平均在位年数可以不到31年。我再根据出生年差看看,这后者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去努力完成?!

我的三对齐理论中一个重参数就是:25≤平均代龄≤30。超出此范围,就属于异常可疑。

知道了。不过,除了补上毕万公,还有魏王假这个变量。调节魏王假的生年或可能在位时间,就可以降到三十年以下。

你这儿还少了魏简子取(=魏文子须)?

是的。司马迁认为:魏绛与魏舒之间需要魏嬴,而世本作者认为:魏舒与魏侈之间需要魏取(须)。也就是说,出生年份差别一代人!

司马迁可能认为32年一世不符合孔夫子的发明三十年一世,有异常,于是在绛舒之间添加了一位有名无谥无生评记录的魏赢。

是的。所以我必须弄清楚左传中那群魏氏名人——魏家军的相互关系?!特别是确认:魏悼子=魏寿余=魏颗。一旦这个确定,后面几位就好处理了。这个处理的准备工作我已经做完,从现在开始可以估算所有魏氏先祖的出生年份了!只不过,这个文献资料整理的准备工作,太辛苦了,一般人根本不可能做到?特别是你们那个没有手机的年代,即便使用台式电脑都不是太方便!我估计许多老宗长们都被这些有点紊乱的世系给整晕了,才会经常被逼进死胡同?!为此,他们都不惜抛弃武仲州=魏武子,并将魏武子排到春秋魏氏非常靠后,说是史记当中关于重耳出生年份有二十年之差的重大印刷错误,一如坚持认为史记晋世家中关于随会为魏文子也是左传中范武子之讹传而非对左传的改进——以“魏文子”来对士会才升任晋国正卿不到两年就主动请老休这一伟大壮举的正面盖棺论定?!毕竟搬去新封范地安度晚年已经不是公务在身了不值得在史记晋世家这样的正史里大书特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