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老子不辱以情及道生一二三之正解

(2017-11-01 17:38:36)
标签:

杂谈

分类: 德道经研究习作
关于老子不辱以情及道生一二三之正解

摘要:不敢想象,老子五千言当中最难的两座高峰[不辱以情]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居然被咱[老子究竟]群内思想火花碰撞给轻松予以解决!

[众人拾柴火焰高]

正是!注意老子总是用两双眼睛(目目)事物,所以才能“老子天下第一”。不信请看本人几分钟前的最新破译之一:

[不失根(心无愧),(感情)天地自正]。这个估计就是[不辱以情天地将自正]之正解。

第二个破译比较复杂一些,但平民百姓应该也看的懂: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道(无穷)生(第)一,
一(一个)生(第)二,
二(两个)生(第)三,
三(三个)生万物(无穷)。

道(0,±1,±2,±3,……,±∞)
生一(0,气或炁或中),
一(0)
生二(-1,无或阴),
二(0,-1)
生三(1,有或阳),
三(1,0,-1)
生万物(0,±1,±2,±3,……,±∞)。

最后汇总一下:

道(无穷个)生炁或中这个一,
一(一个中)生无或阴这个二,
二(中阴俩)生有或阳这个三,
三(中阴阳)生万物(无穷个)。

万物负阴(-1)而抱阳(1),
中(0)气以为和。

附录:部分网友群聊发言

赵富强:我对《不辱以情,天地将自正》的解读:施行天物云云,各复归于其根,不羞耻。天地间的将帅是鼻子!(注:根,吸收大地营养,供给上面的枝叶,枝叶枯败之后又回归大地,如此自给自足,循环不息。鼻子,一呼一吸,也是自给自足,循环不息。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魏高原:其实,这个[不辱以情]应该理解为[不][辱以情],也就是佛家的[不忘初心]和儒家的[不忘本]!或者列宁的[忘记过去就是背叛]!当然也可以引申为[无愧于心],因为[心即根]。所谓的[羞耻心]是也!所以肯定高于楚简的[知足以宀束]也即[知足以情]!后者容易被误读为[知足傻乐],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全都是负面的衍生品,而[羞耻心]则只可能带来正面东东。

赵富强:老子所说的情,就是天物云云,各复归于其根。

魏高原:很对,老子笔下的[情]也就是[根]或[本]。心里有羞耻感,一切皆可自动归正复位包括感情。或者干脆利落点:不忘本,天地自正。或者添加补充:不失根(心无愧),(感情)天地自正。最后这个估计就是[正解]。

赵富强:我对《不辱以情,天地将自正》的解读:不可以施行天物云云,各复归于其根为蒙耻,因为统领天地间如此循环运作的元帅正是我们自己的鼻子!(注:根,吸收大地营养,供给上面的枝叶,枝叶枯败之后又回归大地,如此自给自足,循环不息。鼻子,一呼一吸,也是自给自足,循环不息。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魏高原:这个非常的[老子生命科学]式翻译!先给你的不懈努力点个赞👍!

赵富强:这句话我想了半个月之久!

魏高原:不敢想象,老子五千言当中最难的两座高峰[不辱以情]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居然被咱[老子究竟]之群内思想火花之碰撞给轻松予以解决!

赵富强:众人拾柴火焰高。

魏高原:正是!注意老子总是用两双眼睛(目目)事物,所以才能“老子天下第一”。不信请看本人几分钟前的最新破译: 

赵富强:一是太初时代,炁之始也,无形无质。二是“无”,也就是元始时代,形之始而未有质者。三是“有”,也就是老子所说的忽望时代,质之始也。有之后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宇宙时代,生成了万物,包括宇宙,天,地,阴,阳等。

魏高原:类似你这个想法本人很早就有了,可参见本博客相关博文。我这里补充一个最新发现:

道(无穷个)生炁或中这个一,
一(一个中)生无或阴这个二,
二(中阴俩)生有或阳这个三,
三(中阴阳)生万物(无穷个)。

万物负阴(-1)而抱阳(1),中(0)气以为和。

以上文字于2017年11月01日下午四点十五分完成于湖南怀化学院住所。

关于老子不辱以情及道生一二三之正解

关于老子不辱以情及道生一二三之正解

关于老子不辱以情及道生一二三之正解

关于老子不辱以情及道生一二三之正解

关于老子不辱以情及道生一二三之正解

关于老子不辱以情及道生一二三之正解

关于老子不辱以情及道生一二三之正解

关于老子不辱以情及道生一二三之正解

关于老子不辱以情及道生一二三之正解

关于老子不辱以情及道生一二三之正解

关于老子不辱以情及道生一二三之正解

关于老子不辱以情及道生一二三之正解

关于老子不辱以情及道生一二三之正解

关于老子不辱以情及道生一二三之正解

关于老子不辱以情及道生一二三之正解

关于老子不辱以情及道生一二三之正解

第一位中华本土宗教 道家始祖——老子(李耳)

老子在中国思想史、文化史、宗教史上都是有巨大影响的人物。老子是人,但要从宗教文化去研究,他又是神,是道教的教主。老子留下的五千言《道德经》,博大精深,中国文化的大宝藏—也是中国哲学本体论的第一部名著。其内容涉及哲学、文学、兵学、美学、医学、社会学、伦理学、天文学、养生学,被誉为百科全书。他的清静无为的学说,一物两项的转变率的辩证理论,深邃的天人之际的哲理,两千五百多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想和行为。作为文化基因,渗透到人们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之中。影响着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生死观等各种文化观念。

老子思想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人类目前和未来的文化和生活提供着积极的智慧。

老子的六大智慧成语,一生受用不尽!
2017-11-01 陈大惠传统文化

传说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被关令尹喜拦下,求老子传授著述,于是老子留下五千字《道德经》传世,可以说老子一生的智慧尽在其中,我们可以透过这六个成语来领悟他留下的智慧。

一、富在知足

食不过求饱,居无非求安,此外的红尘荣辱,都不过是人心的贪欲,而有了知足的念头,就不会过分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就更加不会自寻烦恼。有位哲人曾说:“人之所以痛苦,不是因为拥有得太少,而是想要得太多。”

正是因为欲望太多,结果造成心里贫穷;贪婪者虽富亦贫,知足者虽贫亦富。欲望的满足不是满足,而是一种失去自我的放逐;能真正适可而止地知足的人,能够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快乐。

二、物极必反

老子的哲学讲究辨证的看待事物,他认为福可为祸,正可为奇,善可为妖,事物发展到极限就会向相反方面转化。而所谓“物极必反”的真谛,就是拿捏住尺度,不过分强求。“苦心中,常得悦心之趣。得意时,便生失意之悲。”凡事都要留有余地,话不可说尽,事不能做绝,退一步想,必有余乐。好花看在半开,浮生看破半世。在理想和现实、天堂和尘世,找到一条最为实际、恰当、平衡的人生之路,必然会减少虚无目标时的痛苦,得到快乐的享受。

三、慎终如始

老子认为,对于任何事情,对待结尾都要如同对待开始那样慎重,要始终保持对做事的热情和激情,做到有始有终。在如今这个浮躁的社会中,无论我们发生何种事情,要始终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谦逊,和“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一如既往坚持下去,不忘初心,方的始终。

四、福祸相依

这大概是老子最为知名的一句话,简短的语言,却深刻地道出了福和祸的本质关系,任何繁荣背后都蕴含着危机,而危机本身也意味着解脱困境的希望。祸患来时要经受得起,把持得住,顺其自然;幸福降至时,要冷静对待,淡然处之。日常生活中,当我们陷入不如意,遇到挫折或是失败的时候,要从危机中看到解决的办法,而不是在困难面前失去动力。

五、自知之明

老子认为一个严于解剖自己的人,往往是有自知之明的。然而解剖别人易,解剖自己难。所以人们又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在古希腊一座智慧神庙大门上,也写着这样一句箴言:“认识自己”。古希腊人把它奉为神谕,是最高智慧的象征。可见,自知之明对人生乃至人类是何等重要。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避己所短,扬己所长,才能对自己的人生坐标进行准确定位。

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从来不信什么豪言壮语,恰恰相反,老子的谨慎是出了名的,因为他知道,没有什么空中楼阁,有的只是脚踏实地。

老子短短六个成语,如同箴言一般叩问着人生和命运。


老子的六句成语,句句扣人心弦。细细的体会福在知足一句,感同身受,追寻不属于自己所应有的,便是自寻烦恼,不懂知足福何在?感恩老子留下的智慧!感恩老师的教育!我要从知足学起。

关于老子不辱以情及道生一二三之正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