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mw690/ab576f85gdd861d73d320&690
一提到我,每个中国人都知道,有点文化的都会说,“李白斗酒诗百篇”。千百年来,我的名气老大了,粉丝特别多。都叫我太白诗仙,夸我大鹏奇才。还传说我是金星转世,出生非凡。其实,我自己最清楚,那都是善意的瞎扯。我是四川江油人,为我编诗集的魏灏早就说得很明白:“身既生蜀”。现代大诗人老郭说我出生在中亚碎叶,那更属瞎扯。我说过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传承的都是中原文化,老爸和我根本不懂西域鸟语。那吉尔吉斯斯坦现在才开通做生意,那时哪有汉人?那“草答蕃书”所讲的异族,是渤海国今东北境内的,我略认得一点。至于有说我长得象外国人,那简直是在胡扯了。我虽“眸子炯然,如饿虎”,“双目光照人”,却是标准的中国人。传说我母亲是少数民族,那也不能否认我是汉族人。我小时曾不好好读书,溜出去游玩时遇一老太太,说了句“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得到启示后才变用功了。这个故事,不想竟教育了所有后来的国人。五十年代的小学语文课,就有这篇课文,现在六十多的人至今还记得。我的家乡在江油青莲乡,地处绵阳江油两城市之间。现在江油市区昌明河畔有我的纪念馆,青莲镇天宝山巅有我的太白楼。山麓磨针溪旁建有“磨针亭”。故宅陇西院几经修建。旁边还有我胞妹李月圆的墓地。太白祠里有“太白故里”碑。24岁那年春天,我正式出山。在此前我曾经漫游过四川。走过蜀道,写下了那千古绝唱《蜀道难》:啊,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感情那个炽热,语言那个夸张,笔法那个变化莫测,简直是鬼斧神工。临走时,老爸给了我那把祖传的龙泉宝剑和一叠厚厚的银票。我从白帝城出发,顺着长江而下出川。我写下了一首非常轻松欢快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过荆州,下岳阳,我驾一叶扁舟饱览洞庭风光。登名楼看到了孟浩然题的名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又到了武昌,在黄鹤楼上,见崔灏题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久久动不了笔的我,只说了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灏题诗在上头。不料是谁把这话给记下了,也成为了经典之言。虽说我一生作了不少绝妙的律诗,但这一次我是真的服了,生平第一次甘拜下风。(2012.5.16)
我接着转经浔阳看鄱阳湖,登庐山。在香炉峰瀑布前挥笔写下《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下山后,沿长江东去,决定前往金陵碰碰运气。到了金陵,我以诗会友,弹剑作歌,挥金如土,纵酒豪饮,很快便文名远播。安陆城中有一许先生,乃宰相之子,有独生爱女托亲,我便上门求亲,许家大喜,一拍即合。婚后,生一儿一女,叫伯禽平阳。其间,写《上安州裴长史书》,论自己博学多闻,有四方之志,说自己乐善好施,重情重义,盛赞他才华横溢,希望他提携自己。虽有奉承讨好之嫌,却仍露傲岸自负之气,最后自然是不了了之。我决定再次出发,直奔京城。从安陆起程,取道襄阳南阳,经商洛,走蓝田,途经1500多里,终于到了当时地球上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长安。初到长安,万事不顺心,上元节之后不久,我就离开到了黄河岸边。顺流而下,经梁园时写下《梁园吟》,抒发了抑郁悲苦情怀,后直上中岳嵩山。虽未求得仙术,却让我惊喜的是与故友元丹丘相逢,作彻夜长谈。他告诉我族弟元演居洛阳,可去他家住。我先到城西南龙门转了一下,在寺壁上题下《梁甫吟》一首,记录下一路所思所想。在洛阳找到元演,甚是投缘。他家资豪阔,又对我的诗才素来仰慕,陪着我喝酒谈天斗鸡走狗好不快活。我掐指一算,离家已三个年头,仍一事无成,实在无颜回家见妻子。便打道回府,开始安心读书。可又一想,老这么坐吃山空,到底不是个办法,难道就老死家中不成?我便又一次离家。先去襄州拜访了前辈孟浩然,经引荐,写《韩荆州书》,大意说人生不用封为万户侯,只要结识韩荆州。被当下赞了几句,文章置于一旁,可能还是觉得我过于锋芒毕露。受挫后怅然若失回到家中,喝酒作诗弹琴日子过得飞快。一天收到元演来信,邀我同游太原,把我高兴得拔腿就走。我们北游代州,登雁门关长城,一览北国风光。后又到嵩山元丹丘处作客。酒酣耳热之际,挥毫写下了那首震动古今的代表作《将进酒》:看啊,黄河之水汹涌澎湃从天上倾泻而来,一去不回头直奔向烟波浩渺的东海。看啊,头上的青丝转眼间成了雪一样的白发,高堂上对镜子只能是慨叹悲哀!不想此情极悲愤狂放语极豪纵夸张之作,一不小心竟成了千古名篇。(2012.5.19)
http://s15/mw690/ab576f85gdd84ee29df3e&690
上回说到,我借着酒劲,写下了名篇《将进酒》,写得节奏分明,曲调奔放,如快刀破利竹,春夜逢细雨,真叫痛快淋漓。尤其是接下来两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种豪气,这种胸怀,这种自信,只有我李白才有,才写得出,充分显示了我的本色。全诗篇幅不长,却如奔涌的黄河,一气呵成,有震动古今的气势和力量。在洛阳盘桓月余,回到家中,女儿平阳已3岁了。后又添一男孩起名伯禽。不甘寂寞的我在而立之年再次出游。先到南阳拜访崔宗之。我们俩都为好酒好诗之人,一见如故,不免互相夸赞一番。他说我:袖有匕首剑,怀中茂陵书。双眸光照人,词赋凌《子虚》。当听说杭州刺史李良是自己的本家从侄,便不远千里前往杭州,两人同游了天竺寺。随后我又到金陵,溯江而上,路经当涂县,口占《夜泊牛渚怀古》一首:登舟望秋月,空怀谢将军。我纵情山水,任意东西,到过洞庭湖畔的岳州,遇到写“秦时明月汉时关”的王昌龄。他写诗送给我,劝说我不要再执著于仕途之意。我吟咏良久,深得其意。和他分手后,回到安陆家中,才知妻子已病故。许娘子一去,我再无留恋,便携子女到山东奔亲戚。在瑕丘置了一处田产,经常去附近的竹溪与名士们纵酒酣歌,啸傲风月,活得优哉游哉。其间所写之诗,飘逸绝尘,很有些放下一切俗世的挂碍,飘飘然恍若神仙的感觉。还登游过泰山,感受到沿途的飞瀑流泉松涛鸟鸣奇峰异石之美景。“凭崖览人极,目尽长空闲。”还离开山东,南下漫游了江南一带。在越州期间与道士吴筠一起过一段隐士生活。到会嵇山,探禹穴,与道士共居剡中,“自爱名山入剡中”。游了天姥山天台山。在会嵇曾与一刘姓女子结合,但她比我还不安家,不久就离异了。在我42岁那年,命运有了大的变化,让我红得发紫,洋洋自得了好些日子。天宝元年八月,在好友元丹丘的推荐下,我接到了朝廷入朝诏书。把我高兴得一夜没睡着,以为施展抱负的机会来了。我写下“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托付好子女,再次入长安。(2012.7.11)
http://s1/mw690/ab576f85gdd85233245c0&690
《月是故乡明》眉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