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画杨桃》教案

(2011-01-28 22:08:48)
标签:

杂谈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真实体验:课前游戏:老师在黑板上画简笔画,让学生猜是什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过刚才读课文,谁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概括一下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预设:儿时的美术课上,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同学们嘲笑我,老师给我们讲道理教育我们的事)

 

随机板书:                    同学

          老师                           

 

二、深入理解,依情探理

 

1.老师手里举着一个杨桃一端朝大家,问:面对杨桃,我是怎么画的?

(预设:引导读书中句子: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的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板书:老老实实

 

2.我画画时为什么这么认真?(因为父亲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板书:父亲

此处可分三层理解父亲的话

⑴读读这句话,然后说说父亲的话让你读懂了什么?

⑵什么是想当然?

⑶导读:

A.所以,在我拿起笔准备画画的时候,我的耳畔总会想起父亲严肃地说:                                

B.在我粗心大意、想当然的画画时,父亲仿佛语重心长地对我说:                     

 

3.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同学有什么反应?

(预设:哈哈大笑,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此处可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读出他们的自以为是的语气

或采用添加提示语的方式引导学生揣摩同学们的心理

他们为什么会笑?(预设:因为他们觉得我画的不象)

 

[师过渡]:因为站在他们的角度来看,杨桃当然应该是杨桃的样子,怎么可能是五角星呢?板书:当然

 

 

4.老师看了看这幅画,是怎么做的?

(预设:学生从文中找到: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前,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追问:审视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一个词不改变意思么

此处可设计让学生圈出描写老师动作的词

从这几个动作你觉得这位老师怎么样?(认真)

 

我们再来看看同学们是怎么回答的。出示投影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同学们(    )地说。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大家(     )地说。

 

当同学回答象五角星时

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呢?

(预设:他看到很多同学都说我画得不象,象五角星时,他的神情变得严肃了,他在思考怎样才能让大家知道我画的是对的,怎样教育同学们)

 

5.他又再一次询问大家,“画杨桃画成五角星好笑么?”同学回答好——笑,这中间的横线是什么号?表示什么意思?(破折号,表示语音的延长)

听到几个同学抢着回答好——笑,还发出嘻嘻的笑声,老师并没有马上讲道理,而是----                            (预设:请几个同学轮流到我的座位上)

6.这一看不要紧,他们一下子就明白了。

出示:

   “不……像。”                      

   “像……五……角星。”

读读这两句话,你知道这里的省略号是什么意思吗?投影出示选择题

          A:表示引文中省略的部分

        B: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C:省略了更多的列举

7.设计比较两次对话,

不像                   “不……像。”                      

    像五角星              “像……五……角星。”

 

你发现了什么?体会人物心情变化

[师过渡]同学们仔细观察后才发现自己刚才实际上是想当然的评价别人,

板书添加

8.看到同学们似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于是老师和颜悦色地说     学生读老师的话)

老师的话意味深长,值得咱们细细品味。请你仔细默读这段话,标出一共有几句,再想想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10、谁来谈谈你的理解?

随学生的回答板书:1、熟悉

                  2、角度不同,结论不同

                  3、相信自己的眼睛

板书:不要想当然

11.再来比较老师和爸爸的话,你有什么感受?

他们都是要我                                             

 

12.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什么是教诲?这些教诲为什么能使我一生受用啊?板书:一生受用

 

三、揭示道理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预设:明白了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结果有可能不同。我们要相信自己的眼睛,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看问题和想问题)

 

四、联系实际:

1.在实际生活中,你遇到过那些事情能够证明今天学习的这个道理吗?

2.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成语是想当然的?(掩耳盗铃、守株待兔、拔苗助长)

 

板书设计:

   :认真                   同学:想当然

  老师: 熟悉                  父亲:不要想当然

         角度

           相信眼睛

 

 

 

                一生受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