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乡土文学》三十年(纪念《乡土文学》创刊三十周年座谈会资料)

(2014-08-05 09:12:45)
标签:

文化

 

《乡土文学》是晋中创办时间最早、社会影响最大的文学期刊,《乡土文学》的前身为《习作园地》和《晋中文艺》。

1961年,曾任《人民日报》副刊部诗歌组副组长、省文联《火花》编辑部诗歌组长的彦颖,随丈夫刘德怀回到晋中,开始创办并主编《习作园地》。《习作园地》为四开小报,主要是编发青年文艺爱好者的作品,培养青年作者。

1964年,《习作园地》改刊为《晋中文艺》,彦颖仍为主编。《晋中文艺》不定期印发,主要发表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内容健康向上的青年文艺爱好者的作品,发现并扶植全区文学艺术新秀,在“文革”前一共印发了两期。

1966年,“文化革命”开始后,《晋中文艺》停刊。

1978年,晋中文联恢复;同年5月,《晋中文艺》复刊并改为双月刊,内部发行。

1981年,经山西省委宣传部批准,《晋中文艺》获得国家正式刊号,开始在全国各地公开发行。

1984年,全国文艺创作环境更加宽松,《晋中文艺》也越办越有生气,涌现出了一批在省内外颇有影响的作家。由《晋中文艺》发表的郝东黎的小说《鸡的故事》、毛守仁的小说《下河滩的女人们》、李林娃的小说《濑王之国》以及张枚同的小说《拉骆驼的女人们》等作品获得山西省赵树理文学奖。柯云路的小说《棉花厂长》、郑义的小说《秋雨绵绵》在《晋中文艺》发表之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各地报刊纷纷转载。

1984年,《晋中文艺》更名为《乡土文学》,并聘请全国知名作家刘绍棠、浩然、蹇先艾、西戎、胡正、力群、孙谦、阎纲、杨润身、刘德怀等为顾问,邀请著名书法家赵朴初、董寿平、徐文达为《乡土文学》题写刊名,并有著名作家魏巍、公刘、石英、浩然、刘绍棠、贺敬之、马烽先后题词祝贺。

《乡土文学》仍为16开本,双月刊,面向全国公开发行;彦颖为《乡土文学》第一任主编,王松山、温述光为副主编。

《乡土文学》开辟有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影视剧本、文学评论、摄影、美术、书法等栏目,融民族风格与地方特色为一体,登载具有鲜明时代特点与浓郁乡土气息的文艺作品,深受全国读者的欢迎,也成为繁荣晋中文学创作、培养晋中文学人才的重要园地。从此,晋中的文学创作出现了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1985年,主编彦颖离休,《乡土文学》主编由刘思奇担任,王松山、温述光仍为副主编。

1988年,《乡土文学》与榆次兴华贸易公司联合举办了“兴华杯”全国乡土小说大奖赛征文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优秀稿件,并聘请全国一流的作家、评论家、编辑出版家担任评委。这次征文,全国各地作家踊跃来稿五千多篇,征收到一大批既有思想性、又有可读性的作品。经过认真的评选,最后评选出二等奖2名(一等奖空缺),三等奖10名,佳作奖10名,鼓励奖20名。著名作家浩然、李国文、西戎来信对这次征文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浩然说:“我觉得这次活动很有成绩,整个水平相当不低,有几篇上乘之作可与曾获全国奖者比雌雄!”西戎说:“这是一个不小的收获,也是你们为了进一步繁荣文学创作、培养人才做出的有益贡献,对此,我感到十分欣慰。”李国文说:“一个地市级刊物能办成这个样子,了不起,我至少已选中了三篇小说,准备在《小说选刊》上发表。”此后,《人民文学》《作品与争鸣》选载了大奖赛获奖小说《乡葬》《信天游不断头》。

1988年,《乡土文学》由双月刊改为月刊,最高发行量达到80万份,创造了《乡土文学》发行量的最高纪录,也使《乡土文学》在全国有了巨大影响。

1990年,在全国性整顿报刊中,《乡土文学》全国刊号被取消,改为省内刊号,仍为双月刊,不得公开发行,只限于本地交流、培养本地作者。由此,《乡土文学》转而以宣传本地精神文明建设、培养本地作者、出精品、出人才为主要任务,但刊物思想艺术水准及影响力仍然属于全省一流的地市文学刊物。

199210月,副主编温述光离休,高厚任副主编。

1995年,《乡土文学》举办了“恒泰杯”小说大奖赛,此次大赛,得到了地委、行署的大力支持,共收到了二千余件稿件。经过认真的评选,共评出了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五名,优秀奖二十名。这次活动,再次提高了《乡土文学》的稿件质量,扩大了《乡土文学》的对外影响,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全区业余作者的创作热情,推动了全区文学事业的发展。

1996年,主编刘思奇退休,《乡土文学》主编由王松山担任,副主编为高厚、陈瑞、张迎建。这期间,由于经费紧张,印刷费上涨,《乡土文学》不得不改为季刊。

20027月,晋中文联调整了领导班子,王松山退休,《乡土文学》主编由吕新担任,副主编为张迎建、武建平、陈亚珍。

2003年,《乡土文学》经山西省出版局批准,开本由普通16开改为大16开本。从编辑策略到版式设计都进行了大胆的调整和革新,每期以集束炸弹的形式重点推出二到三个本地作者的作品。经过一年的实践,刊物不仅版面的美誉有了明显的提高,杂志整体质量也平稳上升,一批重点推出的作者的作品,在省内外不断转载获奖。

2004年,经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乡土文学》重新恢复双月刊,并且在经费上给予了大力支持。《乡土文学》以此为契机,决心把刊物办成晋中人民喜闻乐见的、高质量的文学期刊。经请示山西省出版局期刊处批准,《乡土文学》改为双月刊,主编由张迎建担任,副主编为武建平、陈亚珍。

2005年,《乡土文学》进行人事调整,高厚担任主编,郝汝椿、陈亚珍担任副主编。同年,《乡土文学》开设了“晋中方阵”栏目,每期重点推出一位作家作品,并以召开小型作品讨论会的形式促进创作,对作者作品起到了很好的提升和推介作用。同时,恢复“卷首语”一栏,对推介本期重点作品、加强执行主编的审稿责任心、提高编者点评作品的水平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2010年,《乡土文学》进行人事调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刘志宏担任总顾问,宣传部分管副部长巩海湛担任编委主任,郝汝椿担任主编,陈亚珍担任副主编,张建民担任美编。

20101期开始,《乡土文学》进行了改版扩容和栏目调整:将“晋中方阵”改设为“魁星阁”,将小说、散文、诗歌、评论分别改设为“小说林”“散文苑”“诗歌榭”“评论台”,将封二、封三、封底分别改设为“时事堂”“宿望亭”“丹玄斋”,并增设了“晋中风”“文讯窗”“长篇廊”栏目。同时,美术编排也更新颖、大气、漂亮。此外,页码由64页增加为96页,封面纸张由普通铜版纸升级为加厚布纹铜版纸,内文纸张由普通书写纸升级为加厚轻型纸,装订由起码钉升级为胶封。《乡土文学》改版扩容后,栏目更有品位,内容更加丰富,外观更加漂亮,在文学界和读者中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其中,省出版局局长林玉平同志亲自打电话到《乡土文学》编辑部,他说看了最近几期的《乡土文学》,感觉挺好,内容和版式设计都超过了一般省级刊物,甚至接近一些全国知名刊物,对《乡土文学》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表扬。由此种种,这次改版扩容也被媒体称为《乡土文学》的“华丽转身”。

20105期开始,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程锡景担任《乡土文学》总顾问;从20106期开始,市委宣传部分管副部长郭润生担任编委主任。

20111期开始,增加杨凤喜为《乡土文学》副主编。

20116期开始,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黄耀春担任《乡土文学》总顾问。

20121期开始,设立“文华殿”栏目,隆重介绍创作成绩突出、工作成绩显著的中年作家诗人

20131期开始,市文联党组书记王跃生担任《乡土文学》编委主任,文联主席吕新、副主席田五先、副主席郝汝椿担任编委副主任。郝汝椿仍担任《乡土文学》主编,杨凤喜、李燕蓉担任副主编。同年,增设“晋商驿”栏目,进一步突出了晋中地域文化特色。

2013年,《乡土文学》延续了近三十年的“一千字十元”、“一行诗五角”稿费标准增加到“一千字(电脑计数)二十元”、“一行诗一元”。

 2013年,《乡土文学》承办了由晋中市文联与晋中市国土资源测绘院联合举办的“国土杯·美丽晋中”散文大赛。这次征文活动收到稿件97篇,评出了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24名。这次征文活动参与作者遍布全市11个县(区、市),作品内容涉及山川、土地、城市、村庄、庙宇、宅院及古今风俗民情等,有力促进了全市的散文创作,热情讴歌了晋中的山川风物,全面展示了晋中丰富的文化蕴藏,为“美丽晋中”和“文化晋中”建设奉献了一道美丽的文学风景。

2014年,为更好地宣传和阐释“中国梦”,以文学的形式为实现“中国梦”鼓与呼,促进我市文学创作和文化繁荣,《乡土文学》将承办由晋中市文联举办的“中国梦·家国情”小小说大赛。

2014年,为了回顾和总结《乡土文学》30年来走过的光辉历程,加强读者、作者和编者之间的情感联系,《乡土文学》将开设专栏,举办“我与《乡土文学》”征文活动。

三十年来,《乡土文学》共出刊220(截止2014年2期),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文学评论、影视剧、报告文学、随笔,民间故事、人物传记、美术、摄影、书法作品6000余篇(首、幅)。其中,被《人民文学》、《小说选刊》、《作品与争鸣》、《散文》、《汾水》、《山西文学》、《小说月报》、《晋阳文艺》《啄木鸟》、《传奇传记文学选刊》、《芒种》等刊物转载及出版或改编成电影电视剧的作品累计有500余篇(首),获得各种奖励的作品有100余篇。

三十年来,《乡土文学》走出了1000余位作者、280余位市作协会员、130余位省作协会员、10余位中国作协会员。晋中文学事业能够出现人才济济、硕果累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盛大气象,《乡土文学》功莫大焉!

悠悠三十载,殷殷文学情。

从《习作园地》到《晋中文艺》,再从《晋中文艺》到《乡土文学》,这本文学杂志的第一代编辑们筚路蓝缕,开山辟地,为晋中文学事业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从1984年《乡土文学》创刊,到《乡土文学》在全国发行80万份的辉煌,再到现在《乡土文学》的华丽转身,这本文学杂志的一代又一代编辑们殚精竭虑,继往开来,为晋中文学事业拓展了一片又一片更高更远更美的天地!

感谢关心、呵护、支持《乡土文学》的历届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领导!

感谢关心、呵护、支持《乡土文学》的各位老、中、青作家诗人!

感谢为220期《乡土文学》奉献了各类作品的作家诗人和书画家!

感谢为220期《乡土文学》奉献了编辑才华的历任主编、副主编和所有编辑同志们!

希望大家继续关心、呵护、支持《乡土文学》!

希望大家继续为《乡土文学》奉献精品、奉献力作!

《乡土文学》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乡土文学》编辑部

                       201452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