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祁县圣山麓台山(文/刘乃春)

(2014-01-07 15:14:36)
标签:

记忆

刘乃春

田地

恩德

情感

分类: 散文苑

谨以此文献给尚未游览麓台山的朋友

 

 

我喜欢游览名山大川,尤其对故乡的山山水水情有独钟。四县垴的雄伟,紫金山的秀美,洞顶山的清凉,昌源河的柔媚,令我如痴如醉,流连忘返。更令我难忘的是麓台山,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美好记忆。

麓台山是祁县人民心中的圣山!

那年,我约了几个朋友,探访了这座圣山。清晨,我们驱车从祁县县城向来远镇进发,到达北关村后,便被那层峦叠翠的群山深深吸引。拐进村西的一个峡谷,迎接我们的,是芳草萋萋的山坡上一朵朵白云似的羊群,是道路两旁一嘟噜一嘟噜盛开的紫色丁香花。下车后,我们沐浴着浓郁的芬芳,沿着蜿蜒的羊肠小道,向前缓缓行进。

过了碾子峪,山路越来越陡峭。赭色砂石路面,宽不盈尺,坡度超过45度。翘首仰望,山崖上突兀的巨石似乎会塌落下来。我的心怦怦直跳,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崎岖的道路两旁,满是荆条、马茹、葛针,稍不留神,就挂破了衣服和鞋袜。见此情形,我们只好前后拉开距离,屏息凝神,小心翼翼地侧身而过或俯首爬行。

不知过了多少时间,先后爬上一个山岭。大家气喘吁吁,汗水淋淋,都不由自主地坐下来歇息。时任祁县县志办主任的武殿琦,揩了揩脸上的汗水,绘声绘色地讲起了麓台山山名的来历和一些民间传说。

麓台山位于祁县东南60华里处,为祁县、平遥两县界山,山势呈东北——西南走向,主峰海拔1770米,半山腰的麓台龙洞,为旧县志“昭馀八景”之一。麓台山曾称为顶山、蒙山、碣方山。相传东汉末年,司徒王允巧施连环计除掉董卓,后来被董卓部将李傕、郭汜所杀。居住在祁县修善村的王允三弟王维,为躲避杀身之祸,带领全家逃至祁县南部深山密林,被一只金鹿搭救。为纪念金鹿的恩德,将顶山更名为麓台山。

麓台山风光神奇,文化积淀丰厚。祁县文学爱好者杨立仁先生多次深入山区采访,收集民间故事100多个,精心整理民间传说57篇,于1995年出版了《麓台山传奇》一书。书中有麓台山的景观与传说、润济侯借粮遇挚友、龙王洞祈雨救万民、玉兔引路藏宝洞、佛佗讲经石佛窑、麓台飞来迎客松等优美动人的故事。

岭上阳光绚丽,云淡风轻,鸟声悦耳,漫山翠绿。看着小松鼠在树上活蹦乱跳,远眺起伏的茫茫林海,我想起了欧阳修“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荫”的诗句。伙伴们时而吟诗作赋,时而唱起民歌,愉快地行走在绿草如茵、鲜花怒放的小路上。

转过大半个山梁,约摸行程六七里山路,豁然看到一个小山村。打开随身携带的地图,得知这个小山村是石佛窑村。放眼望去,这里的民居与别处迥然不同。依山势高低用石块砌成的几十孔窑洞,紧凑而有序地聚集在一个向阳坡上。这些石块砌的窑洞,上下8层,基础窑8孔,中间窑45孔,顶部窑1孔,远远望去,似一栋矗立的高楼。在这大山深处,有此独具一格的建筑物,令人震撼!

村东是一条幽静山谷,长满杨树、柳树和高高低低的灌木,斑驳的树荫为我们带来舒适的凉意。趟过淙淙流动的小溪,伫立在岩石上,我们观看了雕凿于隋代的摩崖造像。此处,雕有坐、立佛像50尊。佛像最大的高70厘米,最小的仅30厘米,除个别佛像风蚀残损外,多数佛像完整,其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石佛窑村距麓台山顶2华里。站在高处俯视,村南村北两座山梁如鸟的两翼,两山之间建立村庄,宛如两翼之间的鸟首鸟身。因此,石佛窑村的风水有“凤凰展翅”之说。村东南处,迎着明媚的阳光,一条小溪放出粼粼波光,顺流而下,酷似葫芦形的池塘,碧波荡漾,此处被誉为“金线吊葫芦”的风水宝地。据《贾氏家谱》记载,明洪武年间,贾大值从洪洞县迁到此处居住,现已繁衍生息28代。上世纪七十年代,居住村民20多户,120多人。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新鲜,民风淳朴,邻里和谐,村民体格健壮。

离开石佛窑,攀越二三里,来到麓台庙。环顾四周,史书中记载的龙王庙、阎王庙、奶奶庙、润济侯寺、南乡侯寺、罗汉寺、太子寺、圣母寺、千佛寺等寺庙建筑早已毁于战火。在空旷的原野上,只能见到这些寺庙的遗址。昔日香火缭绕的麓台庙内,神像不知失于何年,一座座神龛成为空空的土台!

我们聚集到麓台龙洞洞口。这是一个天然洞穴,洞中有洞,深不可测。王琪所著《祁县的山山水水》一文中所云“据说洞内泉水四季长流,一池如霜如乳,为龙子龙孙饮用;一池清澈甘淳,为诸侯取益,灌溉田地”。

在祁县,广为流传着这样一个民间故事: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侄子王凌受牵连,被董卓余党追杀来到麓台山中,忽见一白鹿带箭飞跑,于是,他后面紧跟随白鹿进入一个洞中,却不见白鹿的影子;这时,他感到身体疲累,便坐下来休息,没想到,坐着坐着就坐化了,变成了一尊石像,东汉皇帝得知此事,传下圣旨,封他为“润济侯”,管起了行云布雨之事。

三晋名士傅山游览麓台龙洞后,留下一首七言绝句:

麓台洞口树冥冥,老树长栝响不停。

龙去深林风雨黑,龙归雨歇满山青

从麓台龙洞到麓台极顶,到处是茂密的植被,一簇簇山葡萄的藤蔓与荆条盘根错节,交织在一起,挡住我们行进的道路。我们硬着头皮,顺着野生动物留下的踪迹,钻进葛针窝,一步一步向前挪动。

前后经过三个多钟头的攀登,终于登上了麓台极顶。此地名为“跑马坪”。地势平坦似台,面积百亩有余。山顶的风呼呼作响,松柏树枝随风摇曳。满怀成功的喜悦,大家无比激动地扔掉登山的拐杖,欢呼着,拥抱着,跳起来,唱起来。望远镜抢来抢去,摄影者拍来拍去——

往南抬头,是平遥县的一座座山峦和几个小山庄,村里的树木依稀可见。往北远眺,雄伟的吕梁山茫茫苍苍,遥遥在望;辽阔的晋中平原绵绵延延,摆在眼前;昌源河水宛如一条洁白的绸带,由南向北,飘然汇入汾河。俯视山下,层峦叠嶂,白云缭绕,迎客松、金鸡岭、八音山、黄羊坡、龙鸦嘴、三宝树等自然景观,尽收眼底……

此时此刻,我想起了杜甫《望岳》中的诗句:“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倘若时光倒流,倘若李白、徐霞客登临此处,又会吟出怎样流传千古的名句?

站在跑马坪上,我贪婪地呼吸着麓台山清新的空气,尽情地观赏着麓台山秀丽的风光,用心记忆着这里的一切一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