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每一个孩子——案例分析
(2014-04-17 09:23:35)
标签:
洛阳市伊滨区伊滨职业教育中心幼儿园 |
分类: 幼儿园 |
关注每一个孩子
高国平
游戏开始了,其他孩子都像小鸟一样,兴高采烈地飞向自己想参与的游戏中,不亦乐乎地忙开了……而娜娜却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旁边,一幅事不关己的样子。“娜娜,你怎么不去玩?”“我不高兴。”
分析与措施
但是老师观察到她对娃娃似乎有兴趣,因为怕自己再次邀请还会使她感受到压力而放弃,所以教师专门请小朋友去邀请她,在同龄孩子的邀请下,娜娜终于走进了游戏中,虽然她也没有和其他孩子产生多少交流,但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跨越,孩子们的交流不需要多少的语言,简单的动作就能让他们产生一种默契,实质上我们看到娜娜还是喜欢参加游戏的,只是由于性格和交往能力比较差,使她胆怯而放弃,情愿一个人独自游戏。
在这个案例中,我要表扬娜娜,肯定她的行为,使她能在以后的游戏中还能大胆地参与;其次,我要表扬游戏中娃娃妈妈的扮演者,因为他能主动邀请客人到家里做客;再次,案例中的幼儿教师也应该得到赞扬,因为她有一颗善于观察的心、一颗善于把握小孩子心理的灵思慧心,能够灵活地给孩子创造发展的机会。
我想,在以后的游戏活动中,此幼儿教师应该继续让孩子们学会互相关心,这样他们就会再去邀请娜娜,而娜娜也会逐渐开朗并走出自我,主动参与到各项活动中。
通过以上案例让我得到这样一个启示,那就是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该关注每一个孩子。
幼儿处于社会化发展的的起始阶段,也是关键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关注的是学习好的、智力好的、还有就是懂事的和调皮捣蛋的孩子,而对班级里性格孤僻、不合群的这部分孩子常常会忽视,也就是我们一般比较注重幼儿行为的教育和控制,而往往忽视了对他们心理的关注和疏导。幼儿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初级阶段,比较脆弱,自我调节能力差,可塑性较大,我们若能正确、及时的对幼儿的心理问题予以关注、引导和疏通,则一定会产生良好的正面效应,甚至会收到想象不到的效果,这样自己所带班级里的一些老大难问题、还有一些像娜娜这样的问题都将会得到全面的解决。
有时他妈妈问起康桥的情况,我只是说吃饭睡觉很好,平时不打扰其他小朋友,听老师的话。可是后来我觉得孩子老这样不太好,虽然也不给老师添麻烦,但我应该想办法让他活跃点,这是我的职责。
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了相应措施,首先,关注他、欣赏他。在他做事的时候,常常给予肯定的微笑、点头甚至夸奖。让他感觉到:原来老师是关注我的,也是喜欢我的。我们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人各有所长,也都有所短。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的眼睛,总能寻找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让他感觉到我是最棒的,对自己充满自信。
其次,平时多留意他的表现,了解他的需要,对他的表现作出及时的回应。
最后,家园配合,取得家长的支持。每周定期与家长交流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介绍他的进步和不足,双方共同努力,目标一致地改变孩子的不良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