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藏楼诗>注译稿》卷一(辛卯)

(2012-07-10 10:01:43)
标签:

文化

分类: 海藏楼诗

正月二十一日城西步归作 以下辛卯

 

嗅遍江梅更惘然,东风吹面又今年。春山渐绿荒烟外,野水偏明落照前。谁遣旁人觉哀乐,稍从浪迹悟因缘。寻思光绪承平日,好办闲身付酒边。

 

【题解】

辛卯:1891年。城西:此指南京城西。

【注】

   嗅遍句:唐无尽藏《嗅梅》:“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谁遣句:是谁使得景物傍边的人感觉到哀乐情感的起伏。

   因缘:前因后果。佛教谓使事物生起﹑变化和坏灭的主要条件为因,辅助条件为缘。

   光绪:清帝光绪年号。

【语译】

闻着梅香,赏遍了江边的默林,内心更是惘然失落,东风吹面又到新的一年。荒原烟水外的春山渐渐变绿,野外的河水在落照中格外明亮。是什么让春山野水旁的人感受到不同的哀乐,仅从人的漫游踪迹就可理解其中的前因后果。寻思起光绪年间的承平日子,悠闲地饮酒真容易办到。

 

鉴泉听事悬画龙,子朋咏之,余亦继作

 

黑云涌出极可畏,中有鳞虫得熟视。离蛰奋飞恣游戏,咫尺真愁雷雨至。阙角谛寻悉题字,辟火曾云着灵异。董源笔欤或黄筌,寄此苍茫神灵意。吾闻神物善自翳,见尾向来羞尔辈画中见其首尾。抑郁无言短人气,老子平生宁足贵。

 

【题解】

鉴泉:吴学廉之字,见前《吴氏草堂》诗题解。听事:官署视事办案的厅堂。子朋:顾云字,见前《顾子朋斋壁》诗题解

【注】

     鳞虫:体表有鳞甲的动物,一般指鱼类和爬行类;此指龙。《大戴礼记·曾子天圆》介虫之精者曰龟,鳞虫之精者曰龙。

     离蜇:(龙)离开蛰伏的洞穴。

     阙角:宫殿一角。谛寻:仔细寻找。

     辟火:避火;辟同避。辟火,既不怕火,使火都得躲避。曾云:层云;曾同层。

     董源:董源(?-约962)字叔达,江西钟陵(今江西南昌)人,自称江南人。五代南唐画家,不仅以画山水见长,也善画牛、虎、龙及人物。黄荃:黄荃(?-965),字要叔,成都人。五代西蜀画家,擅画花、竹、翎毛、佛道、人物和山水。

     翳:遮掩。

     见尾句:前人常用“神龙见首首不见尾”,比喻有才能的人神秘而不露真相,此处的黄龙却漏出全身,不是羞于漏出龙尾。羞尔辈,使尔辈羞。尔辈,指龙。

【语译】

画面上好似有黑云涌动,真是令人害怕,其中有条龙需要仔细观看。它离开了蛰伏的洞穴,腾身飞翔,恣意地游戏,咫尺的画幅之间真感到它挟雷雨而至。宫殿一角商仔细寻找有题字,画面上层层雨云,显示着避火的灵异。是董源的画作还是黄荃的画作呢?一片苍茫,寄托着这的神龙的意态。我听说神物善于隐藏自己,让你看见龙尾向来都使它们感到羞惭。这画作缺少人气,使人忧郁无言,看来老小子我的生难能富贵。

   

吴氏草堂梅花下作

 

今年又见江梅发,叹息劳生几往还。淡澹风香春欲半,萧寥烟日地常闲。墙阴活计添新竹,篱角幽情带好山。莫管花前诗力减,怜渠岁月不教删

 

【题解】

吴氏草堂:见前《吴氏草堂》诗题解

【注】

     劳生:操劳的人生。

     活计:支持生活的生计。

     怜渠句:爱怜梅花的岁月不能没有诗。删,删诗;此指不作诗。

【题解】

今年又看见江边的梅花开了,可叹我为生操劳,已是多次来来往往。风中花香清淡,春天就要过去一半。荒寂的田地里烟雾蒙蒙,尚未忙碌。墙阴增生了新竹,显示生气;篱角映衬着好看的青山,顿生幽情。不要理睬花前吟诗之才减少,喜爱在这里经历的日子也不能少这一首诗。

 

杂诗

 

城西朋好谁相亿?定是丁陈与沈黄。海上昨逢润州守,一时回望奉先坊下斜街,金之奉先坊,可庄所居。丁陈谓叔衡、弼宸。沈黄谓子培、仲弢。可庄时出守镇江。

 

【题解】

    《杂诗》五首当时离开南京,途经上海至日本长崎,期间所作。第一首,记在上海时事。第三首记京口时事。第五首已至长崎。其余二首则纯是回忆友人。郑孝胥因为与李鸿章的关系,调补筑地大坂副理事官,随李鸿章嗣子李经方,189159日出使日本。

【注】

       城西:此指北京城西宣武门等处,为郑孝胥朋友的居处。

       丁:丁立钧(1854-1902),字叔衡,号衡斋、云樵、小跛道人。江苏丹徒人。光绪六年(1880)进士,授编修。官至忻州知府。曾主南菁书院,编有《南菁文钞》。陈:陈与冏,弼宸,见前《人日登陶然亭》诗注。沈:沈曾植,见前《官学杂诗》注。黄:黄绍箕(1854-1908),字仲弢,号穆琴、鲜庵。浙江瑞安人。光绪六年(1880)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曾任充武英殿专修、翰林院侍讲、侍讲学士、湖北提学使等职。诗文有《鲜庵遗文》一卷。

       海上:上海。润州守:润州,镇江。润州守,润州的太守;此指王仁堪,时授为镇江知府。王仁堪看见前《官学杂诗》注。

       奉先坊,见匙末作者自注。

【语译】

京城城西的好朋友谁令人相忆?一定是丁立钧、陈与冏和沈增植、黄绍箕。昨日在上海遇见润州太守王仁堪,一时都回过头来遥望奉先坊。

 

江海论心有几人?葆真季直最相亲。治河策上仍为客,种树书成未疗贫葆真游河帅幕中;季直家居,方究树艺之术。

 

【注】

     论心:交心。

       葆真:刘可毅,原名毓麟,字葆真,武进(今常州)人,光绪壬辰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死于庚子义和团之乱。季直:张謇,见前

       治河策:治理黄河的办法。旧时黄河多水灾,如何治河,成为一个专门的学问。

       种树书:如何种树的书籍。旧时认为是小道小术,不值得学习。

       河帅:许振(1827-1899),字仙屏,江西奉新人,同治二年进士,曾任江宁藩司、两河总督,官至广东巡抚,为曾国藩弟子。

【语译】

江海之间交心的朋友有几个人?最相亲近的是刘可毅和张骞。刘可毅仍在河帅的幕府做客,为治河出谋划策。张骞在写作种树的书籍,还未解决生活的贫困。

 

石头城西去来客,路熟深惭盋山碧。山下诗人顾石公念我狂痴时叹息

 

【注】

     石头城:南京,旧称石头城。

     盔山:南京清凉山一支脉。

     顾石公:顾云号石公,见前注。

     念我:想我。

【语译】

石头城西来来去去地做客,山路都熟悉也未长居,面对青碧的盔山感到惭愧。山下的诗人顾石公,想起我的狂妄与傻气,时时叹息。

 

扁舟京口留三日,北固山头别酒明。珍重赠言吾过矣,著书用世太劳生将之日本,忍盦饯余于北固,赋诗云云。

 

【注】

     京口:即今镇江。

     北固山:镇江名山,在长江北岸,山势险固,故称北固山。

     珍重句:珍惜你的临别赠言,确是我的缺失。

     此句隐括王赠诗中“并代著书期用世,吾曹励志太劳生”二句。

     忍庵:王可庄,号忍盦。

【语译】

一叶扁舟,在京口居留三日,北固山头,饮酒道别,记忆清晰。珍惜你临别赠言,确中我的毛病:著与关心世事,太劳心劳力了。

【附录】

    郑孝胥于光绪十七年(1891)四月十四日(521日)离南京、经上海至日本。时王仁堪可庄为镇江太守,与之同船。在镇江勾留三日,十八日与诸友及王仁堪别,饮于多景楼。王仁堪赠诗云:“年年钟阜难为别,又作乘槎万里行。并代著书期用世,吾曹励志太劳生。青山北向江声远,初日东来海气平。定使轩波惊向若,昨宵真见客星明。”

 

螺髻遥簪倒碧空,长崎山色似闽中。出门十日忽至此,归梦可怜千万重。

 

【注】

     螺髻句:山如女人的发髻,插入碧空。

     长崎:日本著名港口城市,在日西端。

     出门句:出国门十日即到此长崎。长崎距上海仅800公里,旧时为中日沟通的桥梁。

【语译】

山如发髻,插入碧空,长崎的山色好似我闽中一般。出门乘船十日来到这里,可怜梦要归去得越过千万重波浪。

【附录】

   一、郑孝胥是从上海登船前赴日本的。廿二日(529日)下午从沪出发,廿四日(531日)即到长崎。从沪起程算,仅二日多;从离开镇江算,也只有七天不到;从离开南京算,为四月十四日(521日)至到长崎之日,恰十日。这就是诗中三句所云“出门十日忽至此”。郑在到长崎之日的日记中说:“晨,登船面,东向乱山,耸秀异常。……日斜,渐凉,倚舷望岸上,约逾数千家,亦有洋楼,皆不甚高。林木蓊蔚,形势逼似马江船厂。”这怕就是首二句诗的缘起。

   二、陈衍云:《杂诗》五首,“杂诸余澹心《金陵怀古》诗、王阮亭《怀人绝句》中,几不能辨。”(《石遗室诗话》)

 

高松保郎诗

 

断腕高松氏,歌者良纷纷。四座且勿喧,听代保郎言。保郎家江户,事在明治前。少小无所知,但念知己恩。藩法时方酷,义父抱深冤。狱急待自杀,营救穷百端。俱死犹不解,智竭惟有身。探怀出白刃,霜光蚀我魂。低回语左臂,全归愧难全。断者不复续,今日与汝分。欲下(齿爵齿龂,神鬼啼右边。谁知父母躯,彼此乃相残。一挥何时断,昏绝耳不闻。俄然视白日,岂意犹生存。收我刀如风,涤我血翻盆。修书仍函腕,驰献辞悲酸。义父幸得白,残躯越中年。支体已不痛,沈痛在心肝。卖药溷市人,忏悔向世尊。众生有疾苦,莫似我艰辛。大清黎公来,遗我以古文。李公犹慷慨,陈义高青天。保郎身见在,保郎名已传。会有义士知,热泪坠衣巾。人生历情劫,忧患深相缠。本心要不昧,君子或见怜。保郎骨可朽,义士泪不干。

 

【题解】

在郑孝胥日记中,首见高松保郎名字为光绪十七年五月端午日( 611日),是日高松保郎求文于钦差李经方,李命郑“代为之”。高松保郎,郑孝胥日记未详记此人。隔一日,初七日,“午后,陶杏南以黎公使所为《高松保郎断腕记》来,其文简洁有法。因属思构稿为《书后》数百言,半时而就,鸦鸣雨至。自录一通,定数字,以示秋樵、峙青,皆以为善,遂呈钦差。”是为此日方知此人事迹。十四日(620日),又抄写了一遍《书后》。廿八日(74日),“钦差来坐,示高松保郎来书,谢前所为文也。”六月初七日(712日),高松保郎请听戏,大约有所请求,十二日(717日),作《高松保郎诗》。郑自己很是得意此诗,自云:“清微古折,在退之、子厚之间。”

【注】

     断腕:割断手腕。

     良纷纷,确实很多。

     明治,日本天皇睦仁的年号(公元18681912)

     藩法:藩邦之法律。藩,藩国,附属国,此指日本。

     穷百端,穷尽各种办法。宋欧阳修《憎蚊》:“端然穷百计,还坐暝双目。”

     俱死,一起死。解,了解。

     智竭,智穷。宋梅尧臣《次韵和吴冲卿伤何济川》:“诸公尚恐竭智虑,勤勤劝饮莫我卑。”

     霜光,形容刀光。宋杨备《九日台》:“甲光如水戟如霜,御酒杯浮菊半黄。”

     低回,谓思绪或情感萦回。清冒襄《寒夜听白三弹琵琶歌》只觉低迴伤旧事,我有万感付琵琶。

     全归,全身而回。

 (齿爵),通“嚼”。龂,同“龈”。

  函腕,用盒子盛手腕。函,盒子。

  驰献,驰马送去。

  溷,苟且过日

  世尊,佛陀的尊称。隋慧远《无量寿经义疏》卷上:佛备众德,为世钦仰,故号世尊。

  黎公,黎庶昌。黎庶昌(1837—1898),字莼斋,自署黔男子,贵州省遵义县东乡禹门人。历任驻英吉利、德意志、法兰西、西班牙使馆参赞,并两度出任驻日本国大臣。

  李公,时任日本公使与钦差大臣的李经方。(郑孝胥即随其赴日。)

  陈义,陈述大义。三国 魏 嵇康 《明胆论》 延年 文生,夙无武称,陈义奋辞,胆气凌云。

  情劫,情意之劫运。宋韩维《次韵奉答君俞》:“情累已知超永劫,身名那复计当年。”

【语译】   

高松氏断腕的故事,歌颂的人确实很多。四座暂且不要喧哗,听我带宝郎说一说。宝郎的家住在江户,事情发生在明治以前。宝郎少小不知道什么,只知道感念知己的恩德。当时藩国的法令正严酷,他义父怀抱深冤。押在狱中,案情紧急准备自杀,营救的白发使尽了也无效。与义父一起死也不能解救,竭尽脑筋也只有知己的身体可一试。从怀中抽出白刃,刀光如寒霜,令我丧魂落魄。低头回首对左臂说:“全身而归,愧疚也会难以保全性命。割断了,不能再接续,今日就与你分别。咬着牙龈要挥刀斩下,神鬼都在右臂边哭泣。谁知道父母给的身躯,右手与左手乃相互残杀。那一挥何时了断,昏死过去,耳朵不曾听到。一会睁眼看见白日,怎想到还能生还人世。快如风般收回我的刀,翻盆似的泼水洗涤我的血痕。写好信,还用盒子装进手腕,驰马献臂,话语悲酸。义父的冤情幸而大白,宝郎拖着残躯活过了中年。肢体已不觉疼痛,痛楚在人的心头。混入闹市的人群中卖药,还向佛陀忏悔自己的过错。众生都有病有痛苦,谁像我宝郎这般艰辛!大清的黎公来,写古文表彰留给我;李公还激情慷慨,陈我大义,高过青天。”宝郎现在还见在,宝郎的名声已流传开来。一定会有义士知晓,热泪会坠落衣巾。人生经历情义的劫难,忧患会紧紧纠缠。只要本心不蒙蔽,会被君子尊敬。宝郎的骨可朽烂,义士永远会为你感动流泪

花市

 

秋后闲行不厌频,爱过花市逐闲人。买来小树连盆活,缩得孤峯入座新。坐想须弥藏芥子,何如沧海着吟身。把茅盖顶他年办,真与松篁做主宾

 

【题解】

郑孝胥八月初五日(97日)与在日同事友人,夜间“出游花市,买得小盆竹,步至新桥而还。”初七日,郑约友人晚饭对饮,“微醉步返,适遇花市,买松一盆,极佳,秋樵(见《九日爱宕山登高同秋樵袖海》)来,极叹赏之。”七日后,即八月十四日(916日),遂作此诗,诗中咏及“小树”与“松篁”,当指这两次游花市而言。

【注】

   坐想句:因想起须弥可以藏在芥菜子之中。坐想,因想。须弥,梵文音译,相传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名山。芥子,芥菜子,比喻微小之物。语出《维摩经不思议品》:若菩萨住是解脱者,以须弥之高广,内芥子中,无所增减。比喻佛法精妙,无处不在。

     把茅盖顶:一把茅草盖屋顶,意为盖一个简陋的茅屋。陆游《卜居》:“傥有把茅端可老,不须辛苦念还乡。”

     松篁:松与竹。

【语译】

秋后多次闲行也不甘厌倦,喜欢跟着那些闲人来逛花市。我买来一个盆景:一棵小树栽在盆里生长,像新搬来一座微缩的山峰到我座前。因想起佛教说须弥可纳芥子,那如我一渺小诗人之身寄寓苍茫大海?他年一定要盖一座茅草屋,真与松风竹影做主客相对。

【附录】

三四句犹为人所赏。陈从周曾改此诗三四句为“栽来小树连盆活,缩得孤峰入座青。”——“青”字改的尤其好!

 

八月二十六日芝口张饮

 

豪举京华在眼前,谁知海外有今年。客中总觉朋尊乐,酒后差怜粉黛妍。灯影自繁无月夜,桂香微动欲霜天。欢场那落中原后,听罢清歌莫惘然。

 

【题解】

据郑孝胥光绪十七年(1891)八月廿六日(928日)日记,是日郑与多人至芝口滨之家卫生料理处。“卫生料理者,言食物精膳足养人也,‘料理’犹烹调矣,‘芝口’地名,‘滨之家’则店名也。”次日遂补作此诗。

【注】

     朋尊:朋友的酒宴;尊,酒杯。

     差怜:略觉可爱。粉黛:女子化妆品,此指女子,特指日本陪酒女。

【语译】

昔日在京城的豪奢举动出现在眼前,谁知今年在海外也有这样的场面。作客他乡,友朋饮宴的总是感到欢乐,酒后才觉得脂粉浓艳的侍女的可爱。灯火繁多,是个没有月亮的夜晚;微微闻见桂花香,到了要下霜的季节。这里的欢场那落在中原之后,听罢清歌,不要感到若有所失。

 

九日爱宕山登高同秋樵袖海

 

秋怀闭户兀嵯峨,都付登临眼底过。蛮菊那知佳节重日本旧用中历,明治以来改用公历矣。霜林也傍醉颜酡。楼西地尽邻斜日,海上帆收展夕波。爱宕山头三客望,乡愁谁似舍人多

 

【题解】

此诗作于光绪十七年(1891)九月初九,即重阳日。是日,“与袖海、秋樵同至三缘亭,饭罢,登爱宕山,倚楼眺海,游人甚众。”返署后,作此诗。隔日即十一日,为秋樵诵此诗,秋樵“谓颇生新,指‘蛮菊’句以为蕴藉。” 爱宕山:位于日本京都城西北部,是当地一处重要景观。秋樵:吕增祥,字秋樵,安徽滁州人。光绪举人。历任海军公所会办,直隶临城、天津知县,卒于官。使日期间,与郑孝胥相交至笃。:郑孝胥驻日时的同事。

【注】

     兀嵯峨:突兀繁郁,此处形容情感起伏而烦闷。

     蛮菊:一种国外传来的菊花品种。苏东坡《丙子重九》诗:“登高作重九,蛮菊秋未开。”

     舍人:明清内阁中书科设中书舍人。郑孝胥曾考取内阁中书,故以“舍人”自称。

【语译】

闭门不出,悲秋之思起伏郁勃,此刻都在登临时在眼前消失。蛮菊开了,可它哪知道重阳佳节的含义重大。经霜的树林也像受我们酒醉脸红的感染变红了。楼西地平线处是西斜落日,海上归帆行驶在平铺着夕阳余晖的海面。这爱宕山头的三位作客异国的人,有谁的乡愁比我这中书舍人多?

 

形赠影

 

学道未为晚,新持胎息经。凝心存日景,行气摄神庭。情在妨飞举,身微混醉醒。对君终不愧,勿复患颓龄

 

【注】

     胎息经:道教修炼的重要经典之一,仅83字。作者与年代失考。全文为:“胎从伏气中结,气从有胎中息。气入身来为之生,神去离形为之死。知神气可以长生,固守虚无以养神气。神行即气行,神住即气住。若欲长生,神气相注。心不动念,无来无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

     凝心:精神专注。道教主张心凝形释,意为思想极为专注,简直忘记了自己身体的存在;见《列子·黄帝》:心凝形释,骨肉都融。 日景:阳光。

     行气:道教早期修炼方术之一,以呼吸吐纳来修行养生。神庭:经穴名,被视为上行之气聚集之处。

     飞举:升天成仙。

     颓龄:垂暮之年。

【语译】

    “形”对“影”说:“学道不分早与晚,最近我在修习《胎息经》。精神专注,使日光在内心常驻;呼吸吐纳,行气聚于神庭穴。情感会妨碍成仙的修炼,把自身看得渺小,才能和光同尘。这样,才好面对你始终不内疚,不能像个老年人似的衰老颓唐。”

 

影赠形

 

用意君良苦,崎岖欲胜天。拙迟期得巧,后发待争先。世运行一变,人谋无万全。就阴应可息,吾已倦周旋

 

【注】

   崎岖句:形容山路不平。此比喻人生艰难,险阻。

     拙迟句:以迟和拙的方式,期望得其巧。

     后发句:《荀子·议兵》:“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

     行:将。

     吾:影自称。

【语译】

 “影”对“形”说:“你真是用意良苦,想不畏艰难来养生,战胜自然的规律。以笨拙和迟钝来追求巧妙,试图侯发而争先。人世发展将有一个变化,人的智慧也将难有万全之策。找个有树阴的地方还可以休息,我也厌倦了跟随你到处奔波。”

 

神释

 

万化有消长,而非减与增。短长初止此,得失亦何曾。知退宁渠黠,好谋讵尔能。唯当量心力,兴到径须乘

 

【注】

     万化:万事万物。消长:生灭变化。苏轼《前赤壁赋》: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短长:此处指生命的长短。

     知退:认识到抽身退让;《易传·文言》: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此句与下句,针对上首的“ 世运行一变,人谋无万全”而言。

     讵:岂。

     乘:乘兴。此句针对上首诗中“就阴应可息,吾已倦周旋”而发。

【语译】

   “神”对“形”与“影”阐释说:“万事万物都有消长变化,而不是一味的减少与增长。人生的长短,开始并不就是这样,你那会有什么得与失呢!只知退让就是你聪明狡狯吗?善于谋划难道是你的所长?只应当尽心竭力,兴到之时,尽可乘兴而为。

【附录】

此三首诗,乃仿陶渊明《形影神诗三首》而作。

 

麹町

 

檐牙初日下霜风,坐看窗前半树红。稍喜书声侵梦寐,乍怜秋气入房栊。晓寒峭后衣频着,浅语拈来句未工。谁念诗人渐消瘦,曲町馆里送归鸿

 

【题解】

曲町:郑孝胥在日记中自注云:“公署地名麹町区,余所居邻学堂,初苦其嚣,今颇安之。” 此诗作于光绪十七年(1891)九月二十日(1022日),郑孝胥日记云“起,日射枫叶甚丽”,因作此诗;午后,秋樵读此诗,以为“绝代销魂也”。

【语译】

①檐牙:屋檐。

归鸿:飞归大雁,前人常用此语寄托归思。

【语译】   

初日挂在屋檐下,因为看到窗前的树叶大都红了,感觉到秋风挟着秋霜来了。住久了,对惊扰睡梦的学堂读书声不再讨厌,刚感觉到秋凉已侵入房中。晨寒料峭,衣服多次更换。写出这浅白的诗句,不很恰切。有谁想念我这日渐消瘦的诗人呢?我在曲町的住所里目送归飞的鸿雁。

 

江之岛夜宿岩本楼

 

潮头未没一痕沙,来处回看隔浪花。气暖洞天巢蝙蝠,山贫夷户卖龙虾。灯前归梦愁难熟,浦口遥峯认欲差。却笑含情吕居士,偏将情感证无邪秋樵有异梦,寤而自忏焉。

 

【题解】

江之岛:郑孝胥日记载,光绪十七年(1891)九月廿七日(1029日),秋樵邀郑孝胥游横滨。几人至镰仓,登江之岛。岩本楼:当为岛上之酒楼,具体不详。

【注】

       山贫句:夷户,旧时称少数民族的居户为夷户,此处指日本土著人。郑孝胥日记记载:“迟明(按:1030日)即起,推窗观之,海面殊不甚阔,远峰绵渺,甚似江上,尤类浦口诸山,富士山则悉没云中矣。茶毕而饭,即同出欲穷岛中之胜。登山半,即有老者来作礼,愿导行。从之数十武,微雨已至,张伞步岩径中。绕山里许,高下者数,即有磴道转下,至于山趾。山势倒垂甚斗,石皆破碎,半露浪中,浪漱其隙,声尤宏壮。行处以竹为扶栏,微雨滑甚,仍多荦确,视崖下转处势益岋嵲,……岩既转,乃得栈道,抵一洞口,(山+含)岈庨无,海水汹腾,争入倒出,前后相搏,叫怒万状。栈道转折入洞中数丈,有龛祠洞神。龛后巨穴,老者于龛旁燃炬授众,各执其一,狙伏而入,仅容两人。有泉滴沥,循壁徐下。进数十步,地气极暖蝙蝠飞扑,大者如扇。旁复有穴,转入亦数十步,老者曰:“此中极深,人不能进矣。”既出,亦有童子于洞口收钱。有士人随观汉官,自言曰:“此下海水极深激,产龙虾、螺贝,予等以此为业,能投海伏底取之。官颇欲观之乎?”余许之。其人喜跃,即招客坐崖下,呼其党五人,裸身至海澨,呼啸竞腾而下,水为卷起,翻波蹙浪,悉伏入底。俄皆涌身奔出,状如蛟鳄,手握虾螺,作礼以献。余拍手赞之,各遗银钱一枚,欢谢而去。

       灯前句:郑孝胥日记中记次日云:“独坐听海水荡汩,声殊凄厉,念闽中、江南岂知余今夜在此也。……夜,暖甚,余竟夕不寐。”

       浦口句:地处南京市西北部,长江北岸。郑孝胥在日记中说在江之岛“推窗观之,海面殊不甚阔,远峰绵渺,甚似江上,尤类浦口诸山”。

       吕居士:吕秋樵;郑孝胥在日记中录此诗,并自注云:“秋樵梦所识某姬有急来投,以袂覆面,梦中揭视,粲然微笑。已而悔之。”

       无邪:心无绮念。

【语译】

    涨潮的潮头还没又吞没最后一痕的沙滩,回望来的地方已是隔绝着浪花。天气温暖,洞穴里巢居着蝙蝠;山间贫困,当地人以卖鱼虾为生。夜灯前做着归乡的梦,总是睡不熟。远处的山峰,错认做是南京的浦口诸峰。却笑话含情难灭的吕居士,偏要在情感缠绵中证悟修炼无邪之心。

【附录】

光绪十七年(1891)九月廿七日(1029日),秋樵邀郑孝胥游横滨。几人至镰仓,登江之岛。寓后,郑孝胥自云:“独坐听海水荡汩,声殊凄厉,念闽中、江南岂知余今夜在此也。……夜,暖甚,余竟夕不寐。”次日,始游此岛,夜十二点,返程。十月初三日(114日)补做此诗。次日,“右丞来,读余《游江之岛》诗,大称赏曰:‘子昕夕涵咏酝酿,固宜吐属隽妙;吾曹执笔强为,如未尝有胎而勒令生子也,不亦难乎。’余笑曰:‘非交媾何由得胎,则看书尤急耳。’”诗中所记,多关联廿八日(1030日)所游,故详摘该日日记于下:

迟明即起,推窗观之,海面殊不甚阔,远峰绵渺,甚似江上,尤类浦口诸山,富士山则悉没云中矣。茶毕而饭,即同出欲穷岛中之胜。登山半,即有老者来作礼,愿导行。从之数十武,微雨已至,张伞步岩径中。绕山里许,高下者数,即有磴道转下,至于山趾。山势倒垂甚斗,石皆破碎,半露浪中,浪漱其隙,声尤宏壮。行处以竹为扶栏,微雨滑甚,仍多荦确,视崖下转处势益岋嵲,……岩既转,乃得栈道,抵一洞口,(山+含)岈庨无,海水汹腾,争入倒出,前后相搏,叫怒万状。栈道转折入洞中数丈,有龛祠洞神。龛后巨穴,老者于龛旁燃炬授众,各执其一,狙伏而入,仅容两人。有泉滴沥,循壁徐下。进数十步,地气极暖蝙蝠飞扑,大者如扇。旁复有穴,转入亦数十步,老者曰:“此中极深,人不能进矣。”既出,亦有童子于洞口收钱。有士人随观汉官,自言曰:“此下海水极深激,产龙虾、螺贝,予等以此为业,能投海伏底取之。官颇欲观之乎?”余许之。其人喜跃,即招客坐崖下,呼其党五人,裸身至海澨,呼啸竞腾而下,水为卷起,翻波蹙浪,悉伏入底。俄皆涌身奔出,状如蛟鳄,手握虾螺,作礼以献。余拍手赞之,各遗银钱一枚,欢谢而去。

此日所记,即为三、四及六诗句所云。五句“梦愁难熟”,乃记前一日事,亦见前一日日记:“夜,暖甚,余竟夕不寐。”

 

王子飞鸟山看红叶饮扇屋

 

有山曰飞鸟,似我射乌不?射乌山在福州城中。高树红犹浅,回溪响更流。烹鱼怜女手,把酒爱楼头。莫厌三年住,堪成一笑留

 

【题解】

光绪十七年(1891)十月十四日(115日),友人约郑孝胥,往看飞鸟山红叶。郑孝胥日记记曰:“十一点三刻,坐小车行约廿里始到,地名王子溪岭,枫松阡陌,处处幽胜。过一酒家,当垆者齐声唤客,即共下车。引入一厅,俯临溪流,水颇清驶,前湾林岭秀耸,叶半红黄,杂松楸间,斑驳极丽。右有铁道横亘溪上,火车之所经也。秋樵欲登楼,从之。楼上眺望稍远,然亦为林木所翳。服役亦皆为女佣。颇饥,呼食至,惟鱼最美。”十五日后,即廿九日(1130日),补作此诗时。王子飞鸟山:位于东京都北区王子地区。扇屋:日本清酒屋。

【注】

   射乌:又称道山,位于福州市中心,相传汉代何氏九仙于重阳节登乌山揽胜,引弓射乌,故又称射乌山

   莫厌二句:化用韩愈《刘生诗》:“越女一笑三年留,南逾横岭入炎州。”

【语译】

这里有座山叫飞鸟山,和我家乡的射乌山相似吧?高大的树木秋来红叶还很浅淡,弯曲的溪水又欢叫又流淌。烹鱼女佣的手指真是可爱,真喜爱在这楼头把酒临风。住三年也不会满足,真为了一笑就在这里居留。

【附录】

    郑孝胥真是既爱日本江山,又爱日本美人也。柳如是《金明池·咏寒柳》云:“春日酿成秋日雨,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郑氏此后作为,此为草蛇灰线欤?

 

赠郑瀚生 玉轩京卿之犹子

 

君于我厚矣,不鄙谓我语。所云讵无缪,政自出肺腑。闻君道贤伯,老辈具风矩。门中足师法,岂复假外取。亲贤远不肖,此事已为主。性情端且厚,俊哲必乐与。知君多良友,走也岂足数。离居傥相忆,莫哂渠言腐。

 

【题解】

此诗作于光绪十七年(1892)十二月初一日(1231日)。是日,郑孝胥曾为郑瀚生书巨联,翰生亦赠鲜橄榄,夜里作了此诗。郑瀚生:曽为海宁知州,具体不详。玉轩京卿:郑藻如18241894年),字志翔,号豫轩,又名玉轩。香山(今中山)人。清代咸丰元年 (1851年)乡试举人,曽获授内阁中书衔。并得曾国藩、李鸿章赏识,办理洋务、外交等事务。清代光绪四年(1878年)任天津津海关道。光绪七年(1881年)以三品官衔大臣出使美国、日斯巴尼亚(西班牙)、秘鲁三国。犹子:侄子。

【注】

    不鄙:不轻视。

    贤伯:指郑藻如。

    风矩:风范。

    与:赞赏。《论语•先进》:“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走也:自我谦称。

【语译】

    您对我真是情深意厚,不轻视我对你的话语。所说的岂能没有错误,正是因为出自肺腑。听说你有一位贤良的老伯,是位老辈人,具有风范。你家门中足有可师法之人,何必再向外追求?亲近贤人,远离不肖小人,此事你已有主见。性情正直且又为人敦厚,美才贤哲必乐于结交、赞赏你。知道你有许多好朋友,我这人岂能其中充数?不在一起相聚的日子,假如你回忆起来,不要嘲笑我的这番话太迂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