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槐聚诗存>注译稿》1935年

(2012-07-05 17:13:21)
标签:

文化

分类: 钱诗

1935

秣陵杂诗

 

非古非今即事诗,杜陵语直道当时。云闲天淡凭君看,六代兴亡枉费词                

 

【题解】

1934年春,钱先生除北游北平外,尚有南京之行,见了许多师友,谈论甚欢,写了这组诗(此诗初发表时为12首)。秣陵,是南京的故称。

【注】

       此句化用杜甫《曲江三章》:“即事非今亦非古,长歌激越梢林莽”上句。

       唐元稹在《酬孝甫见赠》诗中评论杜甫的诗:“怜渠直道当时语,不着心源傍古人”。杜陵,即杜甫。

       化用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诗:“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古今同。”六代,南京历三国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为国都。枉费词,徒然多花费笔墨。此句,初发表时原有自注:“梦得《金陵五题》之后,惟樊川‘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足了许丁卯辈数百首。”梦得,刘禹锡。樊川,杜牧。许丁卯,许浑,有《金陵怀古》诗。

【语译】

    不谈古不论今,就事论事的诗篇,像老杜率直地把眼前的事情吟唱。任凭你去观看“云闲天淡”的景色,不要缅怀六代兴亡,白费词章。

【附录】

这首诗是这组诗歌的序诗。揭示这组诗是即事,不是怀古。后两句说,南京云闲天淡的景色值得欣赏,评论六朝兴亡是枉费精力的。此诗初发表时,作者自注:“梦得《金陵五题》之后,惟樊川“六朝如梦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足了许丁卯辈数百首也。”先生非常欣赏刘禹锡(字梦得)的怀古诗,而不满意许浑(有诗集《丁卯集》)的怀古诗。刘诗如《金陵五题》第一首:“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诗中虽有“故国”“旧时月”等语,但主要是写当时景致。许荤也写了许多怀古诗,大都围着古人古事转。如《金陵怀古》诗:“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宫和戍楼空。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梦得之外,先生还激赏杜牧(有《樊川诗集》)的金陵怀古诗《题宣州开元寺水阁》:“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深秋廉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陵东。”诗不堆砌典故故实,而是直写当前风物,直抒情怀。从这个注来看,《秣陵杂诗》不是怀古,而是即事。诗中提到杜甫“直道当时语”的《曲江三章》,也是组诗,也是即事诗,可见这第一首诗是这组诗的序诗。

 

评量抹淡与妆浓,点缀风光策首功。除却夭桃红数树,一园春色有无中            

 

【注】

       评量,评论衡量。淡抹与妆浓;化用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淡妆,形容景色清丽;浓抹,形容景色艳丽。

       策,记。首功,第一功。此句是写桃花。

       作者自注:“寓园桃始华。”夭桃,娇好的桃花;《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春色有无中,春色似有似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语译】

    欣赏品藻百花的的清丽与浓艳,要看谁占打扮一年风光的首功。你看,除了桃花把几棵树染红,一园的春色还在若有若无之中。

【附录】

一般人认为桃花轻薄,这首诗却赞美桃花在为春“淡抹”或为春“浓妆”的百花中最早

点缀春光。这时候,春色还似有似无,但桃已“夭夭”。初春时春色“有无中”,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亦有类似描写“草色遥看近却无”。不过,一者写春色,一者写草色。

 

鬓毛未改语音存,憔悴京华拙叩门。怪底十觞浑不醉,寒灰心事酒难温

 

【注】

       反用唐贺知章《回乡偶书》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摧。”

       憔悴,面容劳顿。京华,京城,指北平。拙叩门,很少来访。

       怪底,奇怪为什么。觞,古代盛酒器。杜甫《赠卫八处士》:“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作者自注:“方艺生来,共饮酒家。”方艺生,不详。寒灰,已熄灭变凉的火灰。寒灰心事,形容心情失望到极点;韦应物《秋夜》诗:“,岁晏仰空宇,心事若寒灰”。酒难温,指酒也温暖不了;李白《将进酒》:“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

【语译】

鬓毛未染白霜,还是旧时乡音,在京华,一脸憔悴,也很少扣我屋门。奇怪你酒量大,十杯不醉,可是心如寒灰,酒也难温。

【附录】

这是一首回忆友人的诗,读到这首突然想到这组诗很像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中亦

有即事,议论,忆友等。此诗首句写相见,次句为回忆,三四两句为共饮酒家的境况。

   

栖栖南北感劳生,邱陇田园系客情。两岁两京作寒食,明年何处度清明

 

【注】

       栖栖,忙碌不安定。劳生,辛劳的生涯;《庄子•大宗师》:“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丘垄田园,指他乡田园景物;南朝宋鲍照《代边居行》不覩车马迹,但见麋鹿场。长松何落落,丘陇无复行。系,牵引。客情,作客它乡之情。

       两京,北京与南京。寒食,清明前一天,旧俗不能点火作炊。

       作者自注:“去岁清明予在北平。”指1934年春北游至北平之行,见前《玉泉山同绛》诗题解。

【语译】

    南北忙碌,感到人生真是劳顿,山野田园无处不钩起离乡之情。两年的两个寒食都在南北两京,我又会在何处度过明年的清明?

【附录】

清明易引乡愁。杜牧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先生虽不在行旅之中,

却也作客他乡。寒食时节,去岁在北平,今岁在南京,一北一南,流离不定,忙碌操劳,顿起劳生之感。于是有首句之作。此句说自己身处邱陇田园,未起田园之乐,只起客情之愁。三四句回首又前瞻,掐指计算,两年寒食均在他乡,明年清明又在何处?此诗将地域的南与北,时间的前年、去年与明年,节日的清明、寒食,交织一处,很巧妙地传达了客寄他乡,人生劳顿的感慨。

 

虚传水暖与山温,莽莽风沙不见春。京洛名都夸后起,略同北相贵南人          

 

【注】

       虚传,传闻不实。水软山温,山水柔美温婉,为江南的山水特点;孔尚任《桃花扇•拒媒》:“老爷果肯见怜,这功德不小,保秦淮水软山温。”

       京洛,西安与洛阳。后起,南京在历史上继京洛之后成为都城。

       作者自注:“风鉴书谓:南人北相者贵。”意谓南方人有北方人的相貌命运尊贵。风鉴,相面。

【语译】

    说什么山水柔美,看来都是不实之词,南京的风沙滚滚不见江南春天的影子。在西京与洛阳之后兴起却也值得夸耀,大约和南人北相者贵”同一个道理。

【附录】

此诗是品评南京气象的:不是水软山温,而有北方风沙莽莽之态。这正如“南人北相

者贵”,南土北貌者也雄——成为继京洛之后的名都而夸耀。联系下一首诗,可见先生是很赞赏南京的大家气象的。

 

山似论文法可师,故都气象此难追。只如婢学夫人字,宜写唐临晋帖诗          

    

【注】

       论文,品评与衡量文章。法,法则。师,效仿。南京素有虎踞龙盘之称,而文章写法也素有“文如山势不喜平”之说,故“山”可为“文”之师。

       此,此时。追,追赶;此处指追赶不上过去。

       唐张彦远《书法要录》卷三引南朝梁袁昂《古今书法》的记载:“羊欣(梁人)书如大家婢女为夫人,虽处其位,而举止羞涩,终不似真。”

       唐临晋帖,唐人喜临摹晋人的书法字帖,但很难传达出晋人的原来神韵;比喻善临摹,少独创。明陶宗仪《辍耕录·论诗》:“德机诗如何?曰:‘德机诗如唐临晋帖。’”

【语译】

   山势师法文章,总是起伏迭宕,谁也难以超越这里的故都气象。只好像婢女向夫人学习书法,又像唐人把晋人的碑帖模仿。

【附录】

此诗以文章写法来比喻就南京气势,认为南京的故都气象,是难以超越的,想学也难以学来。此首全篇议论,全是宋诗风调。

 

中年哀乐托无题,想少情多近玉溪。一笑升天鸡犬事,甘随黄九堕泥犁 

 

【注】

       中年哀乐,人到中年屡经忧患,哀伤的情感较多;哀乐,是偏于哀的偏义词;《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安)谓王右军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无题,诗歌不明标题目;李商隐作有多首无题诗,多为爱情诗。

       想少情多,理智少而情感丰富。作者初发表时有一注:“《楞严经》云:想多情少,轻举匪远。”《楞严经》原列有三种情况:“情少想多,轻举非远,即为飞仙:……情想均等,不飞不坠,生于人间,想明斯聪,情幽斯钝;情多想少,流入横生,重为毛群,轻为羽族。”玉溪,李商隐号玉溪生;此指李的诗风。

       见《当步出夏门行》注。一笑,轻视的样貌。吴宓钟意之毛彦文,后嫁与高官。

       作者自注:“吴雨僧师寄示《忏情诗》。”黄庭坚排行为九,故人称黄九。其《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一六《小山集序》:“道人法秀独罪余‘以笔墨劝淫,于我法中,当下犁舌之狱。’”犁舌,割舌;为佛教地狱之一。泥犁,梵语地狱。

【语译】

    中年的哀伤寄托于无题的诗篇,理智少但情感多很接近李义山。鸡犬升天,攀附权贵,真是可笑,还是跟随黄山谷,入地狱也心甘情愿。

【附录】

一、从自注可知诗为吴宓寄来《忏情诗》而写的。吴宓字雨僧,时为清华教授。钱吴交往密切,吴宓对钱这个学生相当器重。据云曾对友人说:“国内文史方面的通才,唯数陈寅恪,钱钟书,他俩全是人中之龙;似你我,都不过尔尔。”钱对吴也十分尊重,1937年曾写道:“我这一代的中国青年学生从他那里受益良多。他最先强调了‘文学的延续’,倡导欲包括我国‘旧’文学于其视野之内的比较文学研究。十五年前,中国的实际批评家只有他一人具备对欧洲文学史的‘对照’的学识。”钱先生毕业后两人常有诗文来往。1934年钱致信吴,认为老师“孤标高格,而伤心人别有怀抱,尤具有亚里斯多德所言悲剧主角之资格。”吴宓回赠诗一首作答《赋赠钱君钟书即题〈中书君诗〉初刊》:“才情学识谁兼具,新旧中西子竟通。大器能成由早慧,人谋有补赖天工。源深顾赵传家业,气胜苏黄振国风。悲剧终场吾事了,交期两世许心同。”接此,钱回诗一首:“独行开径古争强,我法凭人说短长。有尽浮生犹自苦,无穷酸泪倩谁偿?身同孤注伤徒掷,情如中年忏莫忘。捣麝成尘莲作寸,饶能解脱也凄凉。”1935年春《吴宓诗集》出(中载钱题诗一首:“亚椠欧铅意欲兼,闲情偶赋不妨嫌。南华北史书非僻,辛苦亭林自作笺。”),中有反映吴一段失败恋情的《忏情诗》,引起世人非议。吴很苦恼,写信并寄示此诗,于是有钱先生此诗。

诗的主旨是安慰与开导。首句说中年感慨多是自然的,因而有玉溪生一样的诗歌。三四句说,不愿攀附权贵,为了文学事业打入地狱也甘心情愿。钱先生还很欣赏吴《空轩诗》中的一句“未甘术取任缘差”,并取其意足成一首“百年树木迟能待,顷刻开花速岂甘。各有姻缘天注定,牵牛西北雀东南。”也是感慨吴的感情生活的。

二、关于文人甘下地狱,《管锥编》(688页)曾论及:《五灯会元》载佛教徒认为文人如黄庭坚等“以艳语动天下人淫心”,死后入地狱要遭泥犁。汤显祖写《牡丹亭》,有人说:“世上演《牡丹亭》一日,汤若士在地下受苦一日。”西方基督徒亦扬言:“世上纪念莎士比亚生辰,地狱中莎士比亚方在受苦。”中外一概。但偏偏有文人不怕入地狱。明沈谦《东江集抄》卷九《杂说》:“彭金粟在广陵,见余小词及董文友《蓉渡集》,谓邹程村曰:‘泥犁中皆若人,故无俗物!’夫韩屋,秦观,黄庭坚几杨慎辈皆有郑声,既不足害诸公之品,悠悠冥报,有则共之!”西方也有如沈谦一样的,西方古小说一男主角就说语:“宁与所欢同入地狱,不乐随老僧辈升天;地狱中皆才子,英雄,及美妇之多外遇者,得为伴侣。”钱先生说:“名言传诵,以为中世纪末‘自由精神’之宣示。”

 

桃李冰霜邻颊涡,知穷绝塞走明驼。归来抖擞泥沙障,与我京尘校孰多 

 

【注】

       桃李,借指初春。邻,疑为怜。颊涡,人面上酒涡。

       作者自注:“绛书来言:春游塞外。”知穷,知道走得很远。绝塞,很少与外界交往的边远之地。走,跑。明驼,行走很快的骆驼;《木兰诗》:“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泥沙障,悬挂于马的两侧以防泥沙的皮布类的用具。

       京尘,在京城的风尘;先生1934年曾有北上北平之行。校,比较。

【语译】

    初春的冰霜将作伴你的面颊酒窝,知你游遍塞外,骑着善跑的骆驼。等待你归来抖擞下行囊中的泥沙,和我在京的风尘相比较谁少谁多?

【附录】

1935年春杨绛和同窗赵萝蕤等人曾结伴远游,钱先生此诗即言此事。此诗浅白易懂,落尽铅华。后两句有亲切关怀的调侃味。

 

伦敦晤文武二弟

 

见我自乡至,欣如汝返乡。看频疑梦寐,语杂问家常。既及尊亲辈,不遗婢仆行。青春堪结伴,归计未须忙。

 

【题解】

1933年开始的首届庚子赔款公费留学资格考试,按规定是不允许在校生应考的,因此1935年4月钱先生才获准应试。是年,282人中录取24人,钱先生是80分以上的仅有一人,名列第一。当时,清华规定研究院各系毕业生都可派遣出国留学,只有外语系例外,于是即将毕业的杨绛,不等毕业就与钱先生在19357月结婚,准备以自费生的资格与钱先生一起出国。钱氏夫妇813日上海乘船结伴出国,至伦敦就读牛津大学。时堂弟钱锺韩已就读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研究生院两年,钱锺纬也在伦敦。二人即诗题中的文武二弟。

【注】

       杜甫《赠卫八处士》诗:“相对如梦寐”。

       行,辈。

       反用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青春作伴好还家”。只是杜的“青春”为季节,钱的“青春”为年华。

【语译】

 

    看见我们从故乡来到,高兴得像你返回故乡。我疑是梦中,反复端详;你语无伦次,问起家常。既关心父母辈的老人,没忘记家人等同乡。青春年华该结伴游学,回乡的计划不必着忙。

【附录】

异域相见,自是一番惊喜感叹。首四句,直白自然,纯用白描,形神俱见。“频”“杂”二字,写出相见之惊喜,喜极言语无序情态,为全诗精彩处。

 

牛津公园感秋

弥望萧萧木落稀,等闲零乱掠人衣。此心浪说沾泥似,更逐风前败叶飞

   

【注】

       化用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上句。弥望,满眼。萧萧,秋风声。木落,落叶的树木。

       等闲,没来由,无端。零乱,落叶乱飞的样子。

       浪说,夸口。沾泥似,宋释参寥有诗句“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东风上下狂”(见宋赵令畤《侯鲭录》)。

【语译】

    树木稀疏,落叶飘零,萧条满眼,那落叶毫无来由地乱扑人的衣裳。夸口说心如粘泥的花絮不再张狂,哪知他跟着风中的败叶一起飞翔。

【附录】

感秋之作,古来多有。此首之因秋而起之感,不是穷愁,不是闲愁,而是乡愁。末二句一抑一扬,更见乡愁无赖,难以摆脱,令人想起徐陵的诗:“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可心。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去国辞亲,正如辞木之落叶;落叶辞木,怎不逗起去国之乡愁。

后二句是反用宋代诗僧参寥的诗句:心如粘泥之絮犹逐败叶而飞。欲不愁而不能,更形乡愁之甚。

此诗与《还乡杂诗》其四互看,情怀正复相反。钱先生在《管锥编》中曾申说愁的造艺之法:“悲愁无形,侔色揣声,每出两途。或取譬于有形之物事,……是为拟物。或摹写心动念生时耳目之所感接,不举以为比喻,而假以为烘托,使读者玩其景而会其情,是为寓物。……二法均有当于黑格尔谈艺所谓‘以形而下象形而上’之旨。”本诗前二句为寓物,后二句为拟物,二法并用。

 

绿水疏林影静涵,秋容秀野似江南。乡愁触拨干何事,忽向风前皱一潭

 

【注】

       绿水静静地把疏林的倒影全收进去。涵,包容。

       秀野,秀丽的郊野。

       干何事,有什么干系。参见下注。

       化用南唐冯延巳《谒金门》词:“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当时的南唐皇帝李璟曾取笑说:“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见《南唐书•冯延己传》)。

【语译】

     疏朗的林木静静映在绿水清潭,秋日原野秀丽的容颜好像江南,撩拨我的乡愁,与你有何好处?你这风忽然捣乱吹皱清影一潭。

【附录】

此诗点明为乡愁。首二句,绿水疏林,潭影如镜,秋光秀美。――这不是家乡江南吗?

末二句,忽然风起潭前,潭中江南似的景物倐变,这才发现一时的错觉,不禁乡愁中来。于是诗人埋怨起风来:你吹皱一潭秋水,撩拨起我的乡愁,干你何事?

 

一角遥空泼墨深,难将晴雨揣天心。族云恰与幽怀契,商略风前作昼荫 

 

【注】

       形容天色浓墨似的黑。

       难以把握天公的情怀揣测阴晴风雨。

       族云,聚集的云气;鲍照《喜雨》:“族云飞泉室,震风沉羽多。”契,相合。

       商略,商量。风前,起风前。

【语译】

    遥远天空的一角深黑如泼墨一般,是晴是雨,很难揣测老天的心愿,云气聚集正与我的忧郁心怀相合,像计划好的,起风前晴天变阴天。

【附录】

此诗似接续前一首。风起潭皱,触拨乡愁。抬头一看,遥天一角,涌起如墨的乌云。

是晴是雨很难猜测。但那聚集的云气恰好和我的心情相契合,他俩好象在起风前就商量好了,要使白日变阴。

 

无主游丝袅夕阳,撩人一缕故悠扬。回肠九曲心重结,输于风前自在长

 

【注】

       袅夕阳,在夕阳中飘荡;汤显祖《牡丹亭》:“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曳春如线。”

       撩人,逗引人。故,故意。

       输,不如;指心不如游丝。风前,风中。自在长,游丝随风自自在在盘旋,却长而不断。

【语译】

    无主的游丝在夕阳中袅袅盘旋,撩拨人心,像故意地悠悠飞翔。我九曲的回肠又重新盘结纠缠,不如那风中的游丝自由地飘荡。

【附录】

一、              全诗把游丝与“回肠九曲”的心对照着写。二者有同故相比照:同为九曲。但二者又有异:“回肠”不如“游丝”的“无主”“自在”,又“袅”,又“悠扬”,好象故意在愁肠百结的人面前撩拨卖弄。――怎不令人牙根恨恨地咬起来也!

二、              先生曾阐发人的“思”与“丝”的关系:

人之情思,连绵相续,故常语径以类似绦索之物名之,“思绪”、“情丝”,是其例也。《太平广记》卷四八八元稹《莺莺传》崔氏寄张生“乱丝一絇”,自言:“愁绪萦丝,因物达情。”词章警句,如六朝乐府《华山畿》:“腹中如乱丝,愦愦始得去,愁毒已复来”;《全唐文》卷一八八韦承庆《灵台赋》:“繁襟雾合而烟聚,单思针悬而屡续”;刘永济《经庐岳回望江州望洛州有作》:“言泉激为浪,思绪飞成缴”;皎然《效古》:“万丈游丝是妾心,惹蝶萦花乱相续”;施肩吾《古别离》:“三更风作切梦刀,万转愁成系肠线”;鲍溶《秋怀》:“心如缫思轮,辗转多头绪”;张籍《忆远曲》:“离爱如长线,千里系我心”,又《别段生》:“离情两飘断,不异风中丝”;李商隐《春光》:“几时心绪浑无事,得似游丝百尺长”;司空图《春愁赋》:“郁情条以凝睇,袅愁绪以伤年”;韩偓(或高蟾)《长信宫》:“平生心绪无人识,一支金梭万丈丝”;吴融《情》:“依依脉脉两如何,细似轻丝渺似波”;李后主《蝶恋花》:“一寸相思千万缕,人间没个安排处”,又《相见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以至《小西游记》第三三回不老婆婆有法宝曰“情丝”。

先生指出,“斯意在吾国则始酣畅于《九章》”,“詹姆士《心理学》谓‘链’、‘串’等字咸不足以示心行之无缝而泻注,当命曰‘意识流’或‘思波’。正名定称,众议翕然。窃谓吾国典籍姑置之,但丁《神曲》早言‘心河’,蒙田挚友作诗亦以思念相联喻于奔波。词人体察之情,盖先于学人多多许矣。”

三、刘梦芙曰:(《古意》、《牛津公园感秋》等)虽题材非咏“儿女之私”,而典丽深婉似义山,情调凄惘仍似仲则也。(《<槐聚诗存>初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