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ST股为什么千方百计都要保壳?

(2020-09-22 10:35:13)
标签:

财经

股票

根据以往的经历,很多家公司在发布年报之后沦为ST,也有数家公司暂停上市。事实上这也是好事,倘若任由垃圾股肆意炒作,永远上不了一万点。

 

1,退市顽疾

退市制度的缺失是我国资本市场除了IPO之外的另一大顽疾。多年以来,我国的退市制度是如此的宽松,以至于我们个人投资者一般会直接忽略它的存在。简单说一下退市的规则。就以主板为例,其经典的退市流程大概是这样的:连续两年亏损的企业,会被冠以ST股的明目,进入退市准备期,准备期为一年。在下一年的年报里,如果实现了正盈利,则可以摘掉ST的帽子,继续正常运作;如果依然在亏损,则实现了“连续三年亏损”,暂停上市一年。在这暂停上市的一年时间里,公司可以继续经营,或者想办法重组,只要能在这一年的时间里重新实现正盈利,就可以起死回生,重新登录资本市场。所以,真正要实现“退市”,必须要做到连续四年都要亏损。

 

制度的设计总会出现漏洞,漏洞只要存在就一定会被人充分利用,尤其是漏洞将会产生巨大利益的时刻。我国监管规则规定,认定一家上市公司是否加ST,看的是盈利,这里的盈利指的是公司的“归属净利润”,而不是由公司主营业务产生的“扣非净利润”。一般认为,“扣非净利润”指的是公司经营自身主营业务产生的净利润,例如某一家服装厂,靠着做服装一年净利润为1亿,则这1亿就是扣非净利润。但是,假定这家企业在这一年里还拿到了地方政府的某一项补贴,额度为0.5亿,那么这0.5亿的利润就叫做“非经营利润”,不能计入扣非,却可以计入总利润。一般来讲,非经营性的利润的主要来源,可能是地方财政补贴,可能是投资收益,卖方卖地卖子公司,甚至股东直接送钱给上市公司,怎么都行。对于一家上市公司而言,它无论主营业务做的多差,只要在出年报的时候,想办法做出点非经营性利润,使得利润总额度为正,就可以成功保壳。所以,每到年底,那些经营不善的上市公司就开始千方百计做利润,该卖房的就卖房,该卖地的就卖地,热闹非凡。

 

2,保壳背后

既然保壳如此艰难,甚至需要做出卖房子这么败家的事,为什么上市公司还要继续保壳呢?很显然,是为了更大的利益。保壳的目标当然是为了卖壳或者炒壳。翻翻历史看看,每一波壳股的炒作,都有大股东的或明或暗的巨额利润,以及广大中小投资者的血泪涟涟的亏损。

即便是那些保壳暂时失败的公司,被ST之后又被暂停上市,也依然不必绝望。只要在暂停上市之后能够再度通过资本运作实现盈利,就依然有改头换面满血复活的机会。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投资者喜欢在退市之前,重仓买入,豪赌这只股票能够满血回归。如果能赌得赢,确实收益颇丰;万一赌输了,也只能选择认命。

 

没办法,我国股市充斥着大量的中小投资者,他们不太喜欢巴菲特式的价值投资,也没有能力做西蒙斯式的量化交易。他们就喜欢重仓下注于退市股票,豪赌其复活。这种热情,是受过高等教育且需要每天学习监管条例的金融民工们无法理解的。跟这些有着赌徒性格的投资者谈风险教育,就像跟风尘女子谈爱情一样,都是白扯。投资者教育的有效方式从来不是谈话,而是真金白银的亏损。亏得疼了,下次就不干了。

 

在未来,随着注册制的普遍推广,公司上市成为常态,退市也必然要成为常态。如果任由垃圾股横行,那么A股永远成不了全球龙头。注册制要解决的问题,即包括允许优秀的公司登录资本市场,也包括允许垃圾公司顺利的退市。只不过,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不能再像以前一样被套住就装死不动了。正确的做法是,被套住之后,要甄别一下是被什么股票套住,在什么估值水平上被套住。万一是被垃圾股套住,也许真的等不来解套之日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