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铁军:农村衰败是工业化的必然结局
“所有专家都说,千万别带中国经验走,几乎没有一条经验可以带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去。我前阵子去印度,那里很多朋友跟我说,抓紧写篇文章吧,写印度不能向中国学什么。就像我们不能搬西方、搬来就糟糕一样,别的国家也不能搬我们、搬了也糟糕。”
本文摘自温铁军著作《告别百年激进:温铁军演讲录(上)》(去京东购买),东方出版社。
http://s6/mw690/0038gwFbzy72YYIuNTv85&690
大多数20世纪以后独立的发展中国家,都以工业化为主要目标。工业化都需要一定的资本原始积累。
任何发展中国家追求工业化、城市化加速的时候,只要不能像西方人那样向外转嫁矛盾,就一定会导致本国农村的衰败。什么道理呢?有一次我跟领导同志讲,请问为什么
就因为其中有一个基本规律,特别请学经济学的朋友们注意:当这个世界进入金融资本主导国际竞争的时候——金融资本的特性是在流动性不断加快的过程中获利,我们就会出现金融资本因追求流动性而异化于产业资本,越是没有流动性的产业越是被异化。而农业正是一个毫无流动性而言的产业——农业必须和自然过程结合,除了那些大棚生产可以有流动性外,正常的农业生产,只要是和自然过程结合,只要是生态的、有机的,就一定没有流动性。因此,金融一旦成为一种独立的资本,
其本质决定就是异化于任何产业的资本,必然追求流动性获利,那就会大量投入股市、期市、房市这三大投机市场,并且不断催生金融衍生品交易,此乃金融资本主导竞争的当代经济的基本规律,可逆吗?不可逆。
既是规律,就只能运作下去。接着,就会出现中小企业因流动性差而没有贷款,农业因流动性差没有贷款。金融离农而去、离中小企业而去,乃是市场经济规律之现象,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只要顺应这种市场经济规律,就会导致农业三要素大规模流出。
大家都知道,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资金或曰资本是“父母结合生的儿子”。现在,“不孝子”先离农而去,“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是当今普遍的话。离走后开始休“爹娘”,于是,“爹跑了娘嫁人,儿子各人顾各人(异化了)”——“娘被霸占”是指土地被征占,“爹跑了”是指劳动力外出打工。农村三要素长期流出能不衰败吗?我当时问领导,世界上可曾有过任何经济领域,在三要素净流出而且大规模净流出的情况下,能保持不衰败?那不是奇迹吗?这就是今天的事实,对不对?三要素净流出并且大规模净流出,想不衰败怎么可能?
因此,“三农”问题严峻,体现的就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规律,不管我们有无善政、有无善意,谁也不可逆规律而动。
在这个规律发生作用的同时,加上西方的新“四化”——私有化、自由化、市场化、全球化,会是什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会出现灾难性的后果,中国大概是唯一的例外。
我在很多国际交流场合上都说,请你们注意,中国是二战后独立的发展中人口大国中,唯一完成工业化的国家,其他没有一个。比如南部亚洲,印度(12亿)、印度尼西亚(3亿)、巴基斯坦(1.8亿)、孟加拉(1.3亿),完成工业化了吗?拉美国家中人口过亿的有两个——巴西和墨西哥,但这两个国家都不是以原住民为主的,而是外来殖民者和混血人口为主的国家。
总之,请大家注意,发展中国家原住民人口超过
是不是好事我不说,因为生态文明理念下我们不能说我们自己有多好,但是,有谁认真总结过我们的发展经验吗?很少。前不久英国国际开发署要撤离中国(因为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中等收入国家),召集一些专家来讨论,他们能把什么样的中国发展经验带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因为他们要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做项目。在座的所有专家都说,千万别带中国经验走,几乎没有一条经验可以带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去。我前阵子去印度,那里很多朋友跟我说,抓紧写篇文章吧,写印度不能向中国学什么。就像我们不能搬西方、搬来就糟糕一样,别的国家也不能搬我们、搬了也糟糕。
相关阅读:
《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1949-2009》:9亿农民就像希腊神庙里的柱子,他们托起了大厦。但真正关注他们的人不多,替农民说话的人更少,温铁军是其中的一位。本书是他穿行在乡间小路上的多年农村调研经历的积淀。(去京东购买)
《曲折的历程:俄罗斯卷》: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陆南泉研究员领导下完成,对俄罗斯经济转型的实际效果和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去京东购买)
《中国式金融魅影》:思想领袖刘军洛的代表作。我们将如何走出中国式的金融魅影?等待我们的命运即将揭晓。(去京东购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