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桥梁塌了,也不能让公众对政府失去信任
(2012-08-28 09:16:07)
标签:
杂谈 |
近年来,桥梁坍塌事故屡屡发生,桥塌车毁人亡的事例屡见不鲜,然而此次“8·24哈尔滨阳明滩大桥引桥坍塌事故” (有3人死亡、5人受伤)却受到了世人的极大关注,是什么把这一“稀松平常”的事故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该桥自竣工通车刚10个月,不足一年”,“3年工期用18个月完工”,首先令人错愕并留下深刻印象的便是这些数据,然而事故发生三天后,公众居然至今不知“桥是谁修的”,且哈尔滨市政府有关部门就这一问题前后矛盾的“官方辞令”勾起了媒体与网民们极大的好奇心。所谓“好奇害死猫”,有关方面对桥梁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讳莫如深、秘而不宣,究竟有何“难言之隐”?各种揣度声中,遂引发了一场政府信任危机。
克拉克《美国的经验》一书中提到:在阴影下我们靠歪曲事实还能生存下来,但在阳光下一切却显露无疑。在互联网时代,24小时的新闻和出版业的蓬勃发展,炫目的灯光闪耀在公众和个人触及的任何一个地方,这令一切都变得很难隐藏。信息的容量和速度使得歪曲信息变得不可能。那些和公众打交道的人——在现在这个范围已经包括我们所有的人,从政府新闻发言人、公司经理人、办公室秘书到销售人员和前线的士兵——都必须接受信息时代所需的沟通特点:歪曲事实必然会灭亡!
哈尔滨引桥坍塌事故刚发生没过两天,8月26日凌晨,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县境内的包茂高速公路发生一起特大交通事故,一辆满载旅客的双层卧铺客车与一辆运送甲醇的重型罐车发生追尾碰撞,导致客车上36人死亡,3人受伤。国务院成立事故调查组,当天下午就赶到事故现场,走访了伤者,调查并总结了事故发生原因。反应之迅速、调查之雷厉风行,可圈可点,与哈尔滨政府的“调查效率之低”形成了鲜明的比照。
然而,这两起事故中的政府作为凸显一个极为明显的问题——但凡涉及“政府制造”诸如桥梁、动车之类的事故,政府在危机公关中总是存在信息发布不及时、调查效率低下、各部门相互推诿作假等问题。这回黑龙江省长王宪魁就发话了:桥梁侧翻事故不允许隐瞒作假。不妨回顾下“7·23温州动车事故”,在事故抢险救援过程中,铁道部和上海铁路局就存在处置不当、信息发布不及时、对社会关切回应不准确等问题,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
一起起灾祸,一条条生命,希望铺就的是反思之后政府在危机公关中能力的全面提升。
相关阅读:【美】特里·克拉克《美国的经验》

加载中…